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身与依心再划分为四种。如上四种以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进一步分为八种。于此八种,依三门不精进利益有情、不再寻求利乐之因与缘、不行持对治法而分为二十四种,此即舍弃安乐与痛苦的二十四种恶作罪。
丑、从因方面,远离菩萨行持离苦得乐事业的恶作罪有十六种:
对他众生的大痛苦及不悦意,菩萨自心相续中无有少分对治法生起,以此二为基,依今生与后世分为四种,即对众生今生的大痛苦及不悦意无少分对治法生起,此二种;对众生后世的大痛苦及不悦意无少分对治法生起,又有二种。如上四种依自心相续与他心相续再分为八种恶作罪。又对自身之大安乐与悦意无有少分舍弃,以此二为基,依今生与后世分为四种,再依自、他心相续划分为八种恶作罪。如是共有十六种恶作罪。
寅、如上四十种开为暂时与究竟各四十,共八十种恶作罪:
即上述子、丑合四十种恶作罪,再划分为暂时与究竟两类共为八十种。
颂词中“等”字指散布于很多大乘经典中的近似恶作罪。即十不善: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世间八法:苦、乐、兴、衰、称、讥、毁、誉;五邪命:旧译为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和假利求利;现译为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巧取讹诈和赠微博厚;五非行处:恶友、持邪见等魔障事业;所需遣除的,依自己的见解生傲慢与摧坏善根的四因:起邪见、颠倒回向、不回向、炫耀功德。其余,没一一包含在根本学处之中,失坏身、口、意遮与持的学处都是近似的恶作罪。如没有意义(无义)的跑、跳等,说废话等,不遣除贪、嗔等。失坏痴的学处之恶作罪,如:“垂眼向下看”等,打招呼用语“善来”等。舍弃修慈悲心,不树立正念正知,放逸等。
以上龙树甚深见之宗由寂天作广弘者讲述完毕。
己二、无著之宗
分二:一、愿之学处;二、行之学处。
庚一、愿之学处
分二:一、总说;二、别说黑白八法。
无著菩萨将散布于大乘经论中的菩萨诸学处归纳于《菩萨戒品》中,后由大成就者旃陀罗阁弥作详细阐释,并撰《菩萨戒二十颂》。
辛一、总说
颂曰:无著之宗于愿学处分,
勿舍有情忆念诸功德,
积资勤修菩提心净行,
取舍黑白八法此学处。
不失坏愿菩提心根本学处并令增长之方便。
一、心相续中不舍有情众生。因某一有情恼乱自心,尔后对他能做利益而不做,能救拔苦难而不救,能遣除损害等恶缘而不遣除。这样的发心应当遣除。尽管对他作利益,他反而加害于己,对此仍不厌烦,以大悲心不舍彼有情。
《摄正法经》云:“世尊,菩萨不须学习多法,一切佛法皆能自来菩萨手中。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所至,一切军众皆至其处。世尊,如是菩萨大悲所至,一切佛法咸至其所。世尊,譬如命根若在,余根亦在。世尊,如是大悲若在,菩提余法亦当生起。”《无热者请问经》云:“若菩萨具备一法,能护持一切佛法。何谓一法?此乃不舍众生之善心也。”对于菩萨而言,相续中如果具备菩提心这一妙法,就能护持一切佛法。虽然菩萨不一定用长久的时间勤苦学习很多纯善正法,但是由于具有大悲心,好比自己拥有命根的时候,其意根身根等同样存在,一切佛法都会自然来到菩萨手中。所以无论遭遇何种违缘,相续中都不能舍弃众生,并且更应以大悲心愍念有情,这样不仅众生获得利益,而且,菩提资粮很快就会集聚起来。
二、忆念诸功德。忆念菩提心的种种功德后,对菩提心特别珍惜,这是一种护持菩提心的方便。
《狮子王所问经》云:“尔时星贺那太子白佛言,世尊,云何令诸众生在所生处常得爱乐摄受诸法。佛言,欲解脱诸众生者,常生谦敬发菩提心,是则名为常得爱乐摄受诸法。”要想使众生在所生处常得爱乐诸善法,应当常常谦虚恭敬而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有种种功德,如《入行论》云:“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菩提心可令众生在轮回途中得到休息,能令众生远离恶趣,能令众生去除热恼,能令众生遣除无明,所以说菩提心是由闻思修慧之棒搅拌正法的鲜乳,从而得到的精妙醍醐。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此未说者余经细释”何经细释?又云:“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华严经》中弥勒菩萨诲谕善财童子:菩提心之功德利益无有限量!大成就者洛钦译师与阿底峡尊者都说:“在《华严经》中,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用二百三十种比喻描述菩提心,需详细阅读,然后忆念菩提心的功德。”那么,有关菩提心的二百三十种比喻究竟如何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中云:“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如劫末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氎线16,从本已来性清净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