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虚观)故葛稚川所居,唐置祠,宋立观,往时宏丽甲一山。今蓬莱阁、遗履轩皆废,唯三清殿存。其御简亭、葛仙祠、则提督许公、郡守吕侯所新葺也。黄冠皆散处村落。……
观后有稚川丹灶遗址,灶下泥,云可以疗病。观东有涧,循涧行百余步,有巨石,刻'朱明洞'三大字。石上有庐,称黄野人庐云。观前白莲池,今废为田。西南一峰峭拔,名麻姑峰,有岩名麻姑坛,又有朝斗坛,皆在榛莽中,不可到。〃⑤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士陈圆王官募资重修。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再重修。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1985年,重修三清殿、灵官殿。其后二年,续修葛仙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寮房,合建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是目前广东省著名道观。
注:
①②清《罗浮山志》卷三,清康熙五十年木刻本
③《丛书集成初编》第3000册58~59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4册58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⑤《小方壶舆地丛钞》第四帙第8册457页,上海著易堂印行
⑥《广东通志》第6册3826页,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
青羊宫
青羊宫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通惠门外。原名玄中观,始建年不详。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重建,命名青羊宫。据唐杜光庭《历代崇道记》载,中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夜,诏帝房宗室李特立与道士李无为,于成都府青羊肆玄中观混元降生旧地设醮祈真,忽见虹光如弹丸许,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中。〃①据称,后于其下掘得一〃宝砖〃,上有古篆文六字:〃太上平中和灾〃。于是买观侧田地二百顷,重建殿堂屋宇,改号为青羊宫。〃又敕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撰碑立之〃。②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记》颂扬所建观宇的壮丽,曰:〃冈阜崔嵬,楼台显敞,齐东溟圆峤之殿,抗西极化人之宫,牵剑阁之灵威,尽归行在,簇峨眉之秀气,半入都城。〃③宋代一些文人也留下若干描写青羊宫的诗句,宋何耕诗云:〃缥渺百尺台,突起凌半空。凭栏俯修竹,决眦明孤鸿。信哉神仙宅,不受尘垢蒙。……西骑白鹤背,往访青羊踪。〃④至明代,成都蜀王府屡次修葺扩建,使之更加雄伟壮丽。明何宇度《益都谈资》卷中云:青羊宫〃殿宇宏丽,宴会多往焉。〃⑤又云:〃仙宫佛院,成都颇盛,半创自献王之国时。累代藩封,中贵从而增益之,殿宇廊庑,华丽高敞。观如元天、云台,寺如昭觉、金像、净居、净因(俗名福万)、金沙,庙如昭烈,宫如青羊,俱不减西都规模,足供游眺。〃⑥据清张德地《重修青羊宫碑记》称,清前,该宫〃有殿曰青羊、三清、五凤、万寿,有台曰紫金、八卦、降生、说法,有堂曰真武、纯阳、三官,以及左右庑、山门、垣墉之属〃。⑦明崇祯(1628~1644)末,青羊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巡抚张德地捐资重建,〃循其旧以次而新之。始康熙丁未(1667)之秋,成于辛亥(1671)之春〃。⑧其后乾隆、嘉庆时续有修建。现存建筑即清代所遗,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玉皇阁(斗姥阁)、降生台、说法台、唐王殿(紫金台)等。其中以三清殿、八卦亭最具特色。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光绪元年(1875)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该宫主要建筑,内供三清塑像。殿前有石砌平台,原陈列明代铁铸鼎一个,花瓶二个,烛台一对。殿中有铜羊二支,各长九十厘米,高六十厘米,俗称青羊。一为单角铜羊,造型奇特,融十二生肖动物特征于一体。
是清大学士蜀人张鹏翮于雍正元年从北京古董市场购得后所赠。另一支为双角铜羊,系清道光九年云南工匠所铸。八卦亭在三清殿南,始建年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光绪间。亭基呈四方形,有八根镂雕盘龙石柱,刻技精湛,流畅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青羊宫是全国重点宫观之一,现为成都市道协所在地。有道士数十人。原毗邻的二仙庵藏有道教第二大丛书《重刊道藏辑要》经板,解放后移入青羊宫保存,前几年曾刷印发行若干部,对保存和提供道教研究资料作出了贡献。
注:
①②皆见《道藏》第11册6~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藏外道书》第20册532页,巴蜀书社,1992年
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1册1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⑤⑥《丛书集成初编》第3190册16页,20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⑦⑧嘉靖《成都县志》卷五,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四,皆收此文。
常道观
常道观俗称天师洞。在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白云溪和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上。始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原名延庆观。唐代改称常道观。宋代又名昭庆观,或称黄帝祠。宋文同《昭庆观》诗曰:琳岩盘玉霄,彩翠接步武。云霞不可画,泉石固难谱。神幢逾百寻,帝辙历万古。灵瀑谁与穷,长飞六时雨。
常道观在唐末经道士张素卿主持重修,曾得唐僖宗手敕褒美,编其事于国史及幸蜀碑内。①其现存建筑,系清康熙(1662~1722)年间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1920年至1939年间,住持彭椿仙再次修缮改建。1980年以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又陆续加以维修。主要殿宇有:
三清大殿。是供奉三清尊神的主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该殿为1923年重建,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殿前通廊九级石阶,前檐排列六根大石圆柱。重檐飞甍,古朴宏伟。楼上为〃无极殿〃,有传为明代的木雕屏花八扇,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三清大殿正中悬有清康熙皇帝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左有高约五十余米的古银杏树一株,传为东汉张陵手植。
天师殿。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所处地形高耸而又狭窄,建筑前低后高,旁低中高,纵横组合连成一体。最上层为洞窟,内有隋代石刻张陵天师像,龙虎山历代天师选定后都要来此朝拜。
三皇殿。内有《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是青城山著名唐碑。该碑由唐玄宗朝常道观观主甘道荣书写,吴光逵刻石,历代传为镇山之宝。殿内还有《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椿仙彭真人重修常道观碑》等碑刻。②殿右侧有白云阁,旁有宋代松三株。该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石像各一尊。背有铭文。
黄帝祠。是常道观最早的殿宇,初创于隋代。殿宇重檐回廊,横额上有〃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旁有〃古六时泉〃,又名潮泉。祠内供奉轩辕黄帝金身像。
清后期迄今担任常道观住持的有:万本圆、李合邦、徐教升、萧永平、何元清、程明星、杨至益、彭至国、易心莹、宁理正、胡理松、陈理元、傅元天。现常道观有道士数十人,为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注:
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485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②《青城山志》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云台观
云台观在四川省三台县安居乡云台山。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创建人赵法应,别号肖庵,人称赵肖庵真人。
南宋嘉定三年(1210),赵肖庵与徒众募资建成大殿一楹,后称玄天宫。宫内供奉铁铸真武神像。历宋元两朝,香火不断。①明代是云台观的兴盛时期。永乐十一年(1413)九月初九,封藩四川的蜀献王朱椿遣承奉长吏司修云台观拱宸楼,并重修正殿。天顺五年(1461),云台观住持谢应玄、何玄澄募资重建因兵燹毁废的拱宸楼。成化二年(1466),蜀王府为云台观造琉璃瓦结盖宝殿。隆庆(1567~1572)初年,蜀王府又重造琉璃瓦结盖宝殿。正德十年(1515),明武宗遣内臣造金玉帝像、帐幕纹炉、府花爵盏,赴云台观朝谒,并为云台观修砌碧瑶阶,阶下造玉玺台,台上建八角楼,题其额曰〃天乙阁〃。万历十六年(1588),蜀王府又赐金创石合门三重。
万历三十二年云台观火灾,天乙阁及两廊被焚毁,神宗发内帑,遣太监驻云台观监督修复。据明人万安《重修云台观碑记》载称,明代十多次培修云台观,因之殿宇宏伟,规模庞大,郭元翰《云台胜记》,盛赞其殿宇之壮丽。②明代蜀王府和明帝王宗室多次派人赴云台观斋醮。正德十五年(1520),武宗钦赐绿幡,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