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合和分离。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已经论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他认为万物是 

由作为本原的四根结合而成,这样在巴门尼德那里被割裂的现象和本质又联 

系起来了。而且恩培多克勒试图把“一”(事物)与“多”(四根)统一起 

来,并且从元素混合的量上来考察物质结构和运动变化。这对于后来德谟克 

利特的原子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恩培多克勒进而又探讨了四根结合与分离的原因,提出了“爱憎”说。 

他认为,构成万物四根本身并不具有分合能力,造成它们结合与分离是“爱” 

和“憎”这两种力量。他说:“经常的变迁从不停息。在一个时候一切在‘爱’ 

中结合为一体;在另一个时候,每件事物又在冲突着的“憎”中分崩离析”。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43页)由于“爱”、“憎”这两种对立的 

力量对四根的作用,才造成万物的生灭运动。至于“爱”和“憎”究竟是什 

么性质的东西。恩培多克勒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他既认为“爱的长和宽是 

相等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83页),也就是说“爱”有某种物质的 

特点,又说“爱”是善的原因,“憎”是恶的原因。那么“爱”、“憎”又 

有精神的内容。而且这两种力量是存在于四根之外的,这表明恩培多克勒是 

从物质之外去寻求运动变化的原因。 

     恩培多克勒还用“四根”说来解释人的认识问题。他认为人也是由四根 

构成的,人的感官里有土、水、气、火,与感觉对象具有统一的物质基础, 

 “我们以自己的土来看‘土’,以自己的水来看‘水’,以自己的气来看神 

圣的 ‘气’,以自己的火来看毁灭性的‘火’”(《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 

卷,第47页)。这就是所谓“同类相知”说。他进一步提出有关认识具体过 

程的“流射”说,认为所有事物都不断地发出“流射”,而人的感官则有无 


… Page 16…

数孔道。当“流射”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孔道与同类原素相接触时,感觉便产 

生了。他又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人是通过围绕心脏的血液来进行思维的。 

心脏周围的血液连接人体各部分器官,是人体中具有流动性元素的混合物, 

能对客观事物提供综合、整体的认识,而感觉只能提供对局部东西的认识。 

恩培多克勒试图寻找出认识的生理机制,他把人的认识活动看成是对外物的 

感觉和思想的过程,而且意识到思想高于感觉。他的认识论对德谟克利特有 

过一定的影响。 

     阿那克萨哥拉(约公元前500—前428年),伊奥尼亚克拉左美拉城人。 

他在青年时代,离开了沦为波斯殖民地的故乡,定居于雅典,并在此讲学达 

30年之久,成为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的朋友。阿那克萨哥拉是一位哲学家兼 

自然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方面提出过创造性的见解。他在哲学上的贡献尤 

为突出,他首先把哲学带到希腊本土,对后来雅典哲学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由于受到伯里克利政敌的迫害,阿那克萨哥拉晚年回到伊奥尼亚, 

隐居于郎普萨柯至去世。 

     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有关“种子”和“奴斯”的论说。他提 

出万物的本原是种子。他认为种子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颗粒,细小到人们的 

感觉无法察觉。种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数量无限多,性质也是无限多 

样的,而且各自独立,不能转化。万物都是由种子结合而成的。例如土主要 

是土的种子组成,肉则主要是由肉的种子组成等等。但是每一事物并非由单 

一类种子组成,也包含其他类的种子。而事物的性质乃是由占多数的种子所 

决定的。他说:“一个个别的事物包含的某种部分最多,它现在和过去就突 

出地显示出是某种东西。”(《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40页。)因此, 

种子的种类和性质虽各不相同,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混合为某种物质 

的。如在白雪中,白、冷、软的种子占优势,也含有黑、硬、热的种子。当 

前后两者在数量对比上发生变化时,白雪遂融化变为黑水。在阿那克萨哥拉 

看来,事物的变化乃是由于种子的组合分离与其数量变化所致。这些看法与 

恩培多克勒有相似之处。他在主张种子数量、性质无限这点上,显然又比恩 

培多克勒对本原物质结构的认识更深刻。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为后 

来的原子论哲学作了理论前导。 

     与恩培多克勒一样,阿那克萨哥拉也试图在本身不变动的种子之外去探 

寻其分合的动因。为此,他提“奴斯”这一概念。古希腊语“奴斯”一词, 

指的是感知,理解事物的东西,一般译作“心灵”、“理性”。他说:“奴 

斯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任何事物混合,是单独的、独立的”,它具有感 

知和支配一切事物的能力,“它洞察每一件事物,具有最大的力量,对于一 

切具有灵魂的东西,不管大的或小的,它都有支配力。” (《西方哲学原著 

选读》上卷,第39页。)他用这种学说解释宇宙的生死。认为宇宙形成前原 

是无数异类种子之混合体,由于奴斯的推动造成旋涡运动,使混合体内种子 

迅速分离、组合,形成万物。阿那克萨哥拉所谓“奴斯”显然是具有精神性 

质的东西。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中,阿那克萨哥拉首先将物质与精神相区分。 

他把宇宙间万物的安排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统归奴斯这种精神力量的作用。 

这一思想为后来苏格拉底,帕拉图等哲学家加以发展,影响深远。 

     在认识论上,阿那克萨哥拉肯定感觉是外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这种观 

点与恩培多克勒是一致的。但他认为感官对于相同性质事物感受迟钝,而不 

同性质事物才能产生强烈刺激,使感觉敏锐而鲜明,例如由黑而知白,由冷 


… Page 17…

而知热,由苦而知甜。这就是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异类相知”说。他同时 

也看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说:“由于感官无力,我们才看不到真理”(《西 

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40页)。他所说的“真理”,乃是对事物本原“种 

子”的认识。种子是小到无法感觉到的微粒,只有靠思想才能把握。这实际 

上是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意义。后来德谟克利特所创立的原子论中吸取了阿 

那克萨哥拉的认识论思想。 

      (B)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 

     继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以后,留基波,德谟克利特对现象与本质, 

感觉与理性及其间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创立“原子论”哲学。 

     留基波(约公元前5世纪)据说是爱利亚人(一说阿布德拉人),是德 

谟克利特的老师。两人的哲学思想基本一致,学说常混在一起。哲学上所讲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包含有留基波的思想理论。 

     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460—前370年),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阿布 

德拉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师事留基波,游学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也 

到过雅典。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学术研究。他的学识极为渊博,除精于哲学外, 

学问广涉数学、物理、天文、医学、心理、伦理、修辞等几乎当时所有的知 

识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小宇宙秩序》、 

 《论自然》《论人性》等等,大都残佚。德谟克利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原子 

论。 

     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一词古 

希腊文原有不可分的意思。德谟克利特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原子,是一种 

不可分的最小的物质微粒,感官无法察觉,它是绝对充实的,不可穿透;在 

数量上是无限的,也是永恒的。所有原子性质无异,只是在形状、次序、位 

置上有区别。原子自身处于无规则的运动之中。原子的运动场所是“虚空”。 

 “虚空”是无形体的空,相对原子这种实体的存在而言,虚空是“不存在”。 

但在德谟克利特看来,“不存在”并非“无”,它同样是实在。“他们主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