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梵我关系理论
“梵”,梵文Brahman,原意为“祈祷”、“圣智”、“礼节”,可引
申为“由礼节或祈祷而得的魔力”、“天地的运行和人类的生命所依赖的东
西”。“梵”在梵书和森林书中就已出现。至奥义书时期,“梵”已成为抽
象哲学概念。
梵是奥义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被认为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或最高实在。奥义书哲学家对梵的论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按否定方式表达,
认为,梵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形式,它既超越于人类的感觉经验,又不能用世
间一般的逻辑概念、语言来理解或描述;只有把人们在经验中关于它的思虑
和说明通通除去,通过不断否定梵有具体性质,才能领悟它的最高本质。例
如,在《广森林奥义书》(Ⅲ。8。8)中,梵被描述为“非粗,非细;非短,
非长;非赤,非润;无影,无暗;无风,无空;无粘着;无味,无臭,无眼,
无耳,无语,无意,无热力,无气息,无口,无量,无内,无外”。这就是
所谓“不不说”。梵,既不可感触,不可定义,也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对
于梵只能说: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只能权宜地以否定方式表述它的不
可表述的本体。第二种是按肯定方式描述,认为,梵是宇宙的始基,它创造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切,是宇宙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终归宿。在《广森
林奥义书》 (Ⅳ。1)中,梵被描述为有6个相征:智、受乐、有、无终、妙
乐和安固。在《他氏奥义书》(v。3)中,梵被描述为世界万物的始基,“世
界由识指引,支撑物是识,大梵是识”。
“我”,梵文A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气息”、“呼吸”、
“空气”,引申为“个体灵魂”和“宇宙灵魂”。奥义书中,“我”有两方
面含义:“小我”指个我、自我或个体灵魂,它是人体的各种器官的主宰体
或人生命活动的中心,即主观世界的本质;“大我”指梵,它是宇宙的始基。
例如,《他氏奥义书》(Ⅱ。1)和《广森林奥义书》(Ⅰ。4。1)中写到:“最
初只有阿特曼”,这里,“阿特曼”即万有本体梵。
梵的理论着重论述客观世界的本原;我的理论着重表述个体世界的基
础。关于梵我关系,奥义书中有多种见解,其中占主导的是“梵我同一”说。
这种观点认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与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
或灵魂的我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梵是大我,是宇宙的灵魂,不生不灭;我(小
… Page 43…
我)是个体的灵魂;小我不是大我,但不离大我,是大我的不可分部分,二
者在本性上完全同一。我 (小我)有多种形态,但梵是其根本,是真正的实
在 (最高本体)。认识到这点,即可获得精神上的极乐和解脱,达到至上的
智慧;而认识不到这点,把梵与我看作是有差别的两种不同的东西,则是无
明(无知)。梵我同一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第二,轮回解脱理论
与“梵我同一”说相辅而行的是“轮回解脱”学说。“轮回”,即死后
灵魂转世投生。关于死后转生问题,吠陀时期的《梵书》中间或涉及到,但
未形成系统的轮回说。在奥义书时期,哲学家们以业报说、个我说为基础,
建立了系统的轮回学说。
奥义书的业报轮回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灵魂不死。每一个人死后,灵魂可以在另一个躯壳里复活。
第二,业力不灭。“业”,梵文Karna,音译“羯磨”,有“行为、造
作”之义,泛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动。灵魂转世后同什么躯体结合,取决于他
本人过去的行为 (业);行为有善有恶,人的意志决定他的善或恶的行为,
善或恶的行为决定他的善或恶的报应,报应是来世的果报,“行善者成善,
行恶者成恶”(《广森林奥义书》Ⅲ。2。13)。业会在世上留下无法消失的潜
在影响,即“业力”,它制约着承受轮回的主体(灵魂),决定一个人重新
转世的形态。
第三,人死后有5个轮回阶段。人死后,灵魂先进入月亮;再变成雨;
雨下到地上变成食物;食物被吃后变成精子;最后,精子进入母胎出生。
第四,三道四生。人死后,他的灵魂根据不同的“业”可以分别入“三
道”:如果他崇信神明,奉行吠陀的规定,死后可以入“天道”(神的地位);
如果奉行差一点,死后可以入“祖道”(人的地位),转生为高等种姓的婆
罗门、刹帝利或吠舍;至于不信奉神明,违逆种姓义务的人死后则要永劫沉
沦于“兽道”(天与人之外的恶道,即地狱之中),转生为低等种姓的首陀
罗或动植物等。奥义书还根据轮回的教义把有生命的物类分为胎生(如人、
兽)、卵生 (如鱼、蛇)、湿生(如蚊呐)、种生(如草木)。
第五,轮回即苦。不管灵魂转世入哪道哪生,毕竟未摆脱轮回之境,由
前世之业而受今世之果,同时又以今世之业而引来世之果,轮回流转,难以
打破,因此,轮回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痛苦的。
同轮回说密切相关的是解脱说。所谓“解脱”实际上是从痛苦中摆脱出
来或从轮回的世界中摆脱出来的缩语。在奥义书中曾谈到断灭轮回的种种解
脱方法,如尊崇吠陀、供献祭品、实行苦行、注重仪式等,但是,奥义书最
重“智”(知识),特别是对梵的知识,强调通过对梵的认识,消除对外物
的欲望和追求,了解万物的终极原因和自我的真实本性,从而达到“梵我同
一”的境界,实现真正的解脱。在《广森林奥义书》(Ⅳ。4)中写道:“认
识梵者,直升天界,获得解脱”。
②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贯穿13种较早奥义书的主题思想,虽然是“梵
我同一”的客观唯心论,即把梵作为万有的本原或根本,但是,奥义书中仍
有一些朴素唯物论及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在一些奥义书中提到了有物质本原
意义的概念,如地、水、火、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卵、质料等,认
为世界由它们聚合或变化而产生。例如:
在《广森林奥义书》(V。5。1)中,认为“太初这个世界仅是水,那水产
… Page 44…
生实在”“……这个世界只是水凝结而成的”。
在《歌者奥义书》(Ⅳ。3。1—2)中,认为“风确是一摄入者。火熄灭时
归于风,太阳落时归于风,月亮没了地归于风。……因此,它是至上神”。
在《歌者奥义书》(Ⅲ。19。1—4)中,还系统地提出金卵产世说,认为
金卵包藏宇宙,孵育宇宙;金以往是物质,物质为万有之本。其中写到:“这
个世界,最初是无,由无变有,再从有中成长,变成一个鸡卵,周年成熟,
破裂成两片卵壳,一片是金的,另一片是银的,金的为天,银的为地,表为
群山,里为云雾,脉为河流,液为海洋”。
在《鹧鸪氏奥义书》(Ⅲ。2。1)中,认为“万有是由质料所产生的;当
它产生后,依质料而存在;它毁灭时又进入质料”。
一些奥义书哲学家还提出世界是由某些最初的物质元素结合而产生的。
例如, 《歌者奥义书》(Ⅳ。2。3—4)说,人的灵魂以及最高的存在是由水、
火、土所构成的;《他氏奥义书》(V。3。11)说,物质世界的根源是“地、
水、风、火、空”。“空”在奥义书中常常解释为地、水、风、火结合的场
所。
从以上所引材料中可以看出,印度哲学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就产生了
关于构成宇宙万有本源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这些思想为以后印度的唯物论哲
学家所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古代唯物论学派顺世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代表:邬达罗迦与耶若婆佉。在奥义书中,
明显可以看出,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内容。唯物主义的代表人
物是邬达罗迦,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耶若婆佉。
邬达罗迦的活动年代约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