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思想、观念、分别、执著。常人均将自己的价值观,视为生命的重心,若用此方法,加以观照,便是在群魔乱舞的场面,遇到了照妖镜,即原形毕露,无处逃遁。一切的思想、观念、分别、执著,均是从心相、身相、物相产生的印象及符号,既然已用观身、观受、观心等方法,照见那些现象均非永恒的实法,当然也就没有实我、常我、真我可求了,故将此法观成,当下即证无我的实相无相。

    如以上所说,似乎还是不易修学。其实初学的人,宜从某一个特定的动作或触受开始观照。例如拜佛时,观照拜的动作是观身,观照拜的肢体觉触是观受,观照所受的心念反应是观心,观照心念反应的情况是观法。又如经行时,观照脚步的动作是观身,观照经行时肢体的觉触是观受,观照所受的心念反应是观心,观照心念反应的情况——有执著无执著等是观法。以此类推,在日常生活的随时随处,只要有举手投足的动作处,有身心的任何反应时,均可练习四念处的禅观法门了。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圣严撰于纽约东初禅寺)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禅修方法的演变(1)

    禅的修行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六祖惠能以前。

    第二个阶段,是在六祖惠能以后的两百五十年之间。

    第三个阶段,是在五代宋初起至明清之间。

    一、菩提达摩的禅修方法

    六祖以前,菩提达摩即把禅法介绍到中国来了。菩提达摩所介绍的修行方法,在一篇文献《二入四行》中有记载,分为二部分:“理入”及“行入”。

    “理入”,不用理论,也不用方法,只是教人:心不要有念头,心就如同墙一样。也因此传说菩提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墙是不动的,但你可以在墙上挂东西,你可以在墙上写、在墙上画。也可以说心可以有反应,只是它本身是不受外境所动的。

    菩提达摩又说了四种修行的方法,称为“行入”:

    (一)报冤行:当你遇到不如意事时,不要抱怨,因为那是过去世所作的因而得的果报。

    (二)随缘行:当你感到幸运、顺利时,不必太欢喜。那是由于过去世中自己的努力,以及现在众多的助缘而得的成果。

    (三)无所求行:做任何事并非为了目的而做,只是为工作而工作,为修行而修行。

    (四)称法行: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能够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有主观的想做或不想做什么。

    现在来介绍惠能以前的二位祖师。一是四祖道信,另一位是五祖弘忍。今天不介绍他们本身,只介绍他们的修行方法。

    二、四祖道信的禅修方法

    四祖道信的《人道安心要方便门》告诉我们:若是刚学打坐的人,应选一个安静的地方,衣服要宽松,并要有正确的坐姿,也就是要把全身的肌肉、神经放松。开始时,身心没办法放松弛,因此我在教人禅修时,教人以手按摩来帮助放松,然后深呼吸,以驱出体内的浊气,吸入新鲜空气,使头脑更清醒,心保持平静,注意呼吸的出入。心不急,念头越来越少,头脑越来越清楚,这时,你的心会由杂乱、不平衡而渐渐平静下来。

    凡是打坐,身心都会有反应。这些反应会扰乱你继续努力,阻碍你修行到更好的境界。所以四祖说的修行方法是要放下身心,不管身心的任何反应。

    这样以后,有二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一是入定,即是心念统一;另一是身心和外在的环境统一。一般人说这种情形是解脱或开悟。事实上,并没有开悟,只是前念与后念之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集中在一个点上。因此四祖说要“内外空净,即心性寂灭”。不但环境空、身空、杂念空,连统一的一念心也要空。

    这是由打坐进入定境,然后再从“舍下”定境的层次,进入禅法的悟境。

    静坐、禅定与禅的内容大有不同。静坐的层次,只能使你身体松弛,头脑轻安;禅定的层次能使你达到身心统一,最高的境界则是前念与后念,念念统一,但不能把自我中心的念头放弃。而在禅的境界,是要放弃定境后,无我的智慧自然出现。

    三、五祖弘忍的禅修方法

    再谈五祖弘忍的禅坐方法。他在《修心要论》(即《最上乘论》中说:“刚学坐禅的人,应依据《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修行观法之第一种,叫作‘日没观’。在太阳快下山时,光线柔和最宜作落日观。”五祖的《修心要论》云:“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观无量寿经》的原文则云:“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五祖的意思是说心里观想着在平视线外,有一轮落日光景的太阳。太阳可远可近,继续观想着,不要离开那太阳,渐渐地,你便忘了自己,你的心中只有落日时分的太阳。如此的落日观,开始还很清楚有一日轮,慢慢的,太阳可能不见了,而只有落日之光,连你自己也与落日之光合而为一,没有身体,没有心,好像整个宇宙都化成了落日之光的世界。这种方法很有用,只要浸淫在落日的光里,则可以使你修成“落日三昧”。

    五祖弘忍又说夜间打坐时,可能见到种种善恶境界,也可能见到青、黄、赤、白等种种光,甚至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变成很大的光,或见如来身相在你面前出现,或见种种变化,凡此种种似乎都是好的现象。如果只是静坐、诵念经咒,或礼拜诸佛菩萨,这的确是很好的瑞相。

    但是五祖弘忍,却把这些境界,要我们习禅的人,当成妄想境。他说当这些境界的出现或变化时,应该“但知摄心莫着,并皆是空,”应当立即收起你的攀缘心,不能把念头执著、沉迷于这些境界中,且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幻觉,都是空的。他还举了四句经证:“十方国上,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也即是:十方诸佛国土,及十方的一切凡夫世界,不外乎是唯心所现,心外既然无物、无法、无境界,尚有什么善恶境界可取可着的呢?

    为什么有虚幻?乃因心理出现了意识。这意识可分为二种:一是使我们的心在造种种因,而产生反应的意识;另一种是心在想像,而产生的反应。

    由此可知弘忍的修行方法,是从“观”入手,而所得的种种反应,不管是身相或是心相,都认为是虚妄的。这才能获得禅的智慧,也就是解脱的境界。

    四、六祖惠能的禅修方法

    六祖的修行,是没有方法的方法,只以某种方式表现,可能以故事来表达,也有以理论来表现。

    惠能自五祖弘忍处得了衣钵,传承禅法后,立即受五祖指示而逃往岭南,五祖的其他弟子们觊觎衣钵久矣,因此立刻去追赶,其中有陈惠明者,原为四品将军,头一个追上了惠能。惠能便将衣钵放在石上,隐身入草莽中。惠明提不动,乃呼唤云:“我为法来,不为衣钵来。”惠能自草丛中出,对惠明说:“你既为法来,若依我所说,即可得法;请先屏息诸缘,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此时,找找你的本来真面目何在。”所谓本来真面目,就是佛性、真如、悟境、菩提、无我的自在、解脱的境域。

    这位将军果依惠能所说去行,却发现他遍寻不着他所要找的。也可以说,他丢了所有的东西(我执),也得到他所要找的悟境了。

    最最要紧的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能丢掉自我的烦恼。惠明丢了善与恶的种种分别执著,也就是在放下自我判断、自我中心的价值之时,便能见到本来真面目。这方法很简单,不须打坐,不须修行,就能得到智慧。因此很多人喜欢这种六祖所教的修行方法。唯想找到入门,也不简单。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禅修方法的演变(2)

    《六祖坛经》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如果得了真智慧,你就已经在定中。所谓定,就是心不动;所谓慧,就是心中无物,却仍旧能对内外境界观照分明。事实上,心中什么都没有,就是真正的定;若能如实反映万物,便是真正的慧。

    综合六祖的禅修法门,只有三个名词,就是“无念”、“无住”、“无相”。也可以说整部《六祖坛经》的精华,用这三个名词,就可以概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