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二个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仗中对自己没有好处,于是争取时间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在这次评职称中,那些利用〃文革〃期间做了研究工作,确有进步的和有点成就的人,都评上了相应的高级职称。我们当时掌握的标准是,既不要过低、也不要过高,要和北京的科学研究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的情况相对应。1979年社科院评定出51个研究员、165个副研究员、698个助理研究员。职称评定制度的恢复,对社科院科研人员从心里把工作着重点转到科研上来,起了很大的作用。社科院的基本任务是搞科研,是出成果、出人才。科研人员应该用主要的时间来搞科研,科研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就要给予相应的承认。应该说,真正切实做到重点转移是1979年初,社科院恢复职称评定工作以后。这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心思都转到科研工作上来了,一个稳定正常的科研工作秩序建立起来了。这是当时很重要的一件工作。

    4 恢复和创办刊物

    社科院的中心工作转到科研方面来了,但是科研人员有了成果,没地方发表,这是当时大家都感受到了的问题。在“文革”中,中国科学院原哲学社会科学部各所办的刊物都停办了。我们去社科院时,只有一个《历史研究》,一个《考古》。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领域的扩大,从1978年初开始,凡是能出版刊物的研究所,都先后恢复和新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有了刊物之后,研究成果就有了发表的园地,有了讨论的地方。在办刊方针上,提倡百家争鸣,要划清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界限。要求刊物反映科研成果,指导科研工作,组织科研活动。要负责任地向上级反映本部门的有关情况和看法。在这个基础上,1980年1月,社科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了。这是一本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那时究竟恢复和新创办了多少刊物,我记不清了,但至少每个研究所有一种刊物。有的所还不止一种,如哲学研究所,就有《哲学研究》(1955年创刊,1978年复刊)、《哲学动态》(1979年创刊)、《哲学译丛》(1956年创刊,1978年复刊)。《哲学译丛》是专门介绍外国哲学的刊物,刊载国外马克思主义者有关哲学问题的重要论文,评介外国哲学学派的现状及其争论的主要问题,译载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等论著,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

    5 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章有刊物发表,著作要有出版社出版。1978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延续至今,工作还算可以吧。但究竟出了一些什么名著,很难说。例如能够在全国打响的书,我说不出来。

    6 创建研究生院

    我们去社科院时,院内研究人员平均年龄是46岁,很多老学者、老专家都深深感到一个严重危机,认为不切实改变研究人员老化问题,社会科学事业就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他们担心科研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也想带研究生,但上面没让带,也没条件带。再加上〃文革〃期间有些师徒之间翻了脸,一些人有顾虑。大家都很发愁。我们决定筹办研究生院。1978年8月,社科院向中宣部并国务院呈送了建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请示报告。请示报告批复后,很快就在全国招生。到9月底,研究生院首次招生工作就顺利完成了,一共录取了405名研究生。

    在办研究生院问题上,夏鼐有些不同意见。他认为,培养研究生不是社科院的任务,社科院应集中精力搞科研,研究生应由大学培养。研究生毕业后,我们去挑选、使用,用不着花精力去为他们讲课、辅导。他一直不赞成办研究生院。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社科院应该办研究生院。我们采纳了多数人的意见。在“文革”中大学停办了几年,后来可以办理工科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但文科大学能不能办,毛主席一直没松口。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到年底恢复大学招生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到大学里去招收研究生,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大学里还没有合格的毕业生。而这时候在社会上却有一批在〃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和〃文革〃期间读了书的人,并且是愿意做研究工作的。从这方面来讲,我们的研究生院的生源还是有保证的。当时靠大学不行,于是从社会上招收了一批人。分析一下研究生院第一、二期生源的情况,应该说还不错。后来的结果也表明,办研究生院还是对的。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研究生院前三届学生毕业后表现都比较好。有些毕业生现在已经在司局级领导岗位上,成了各个部门(包括科研)的骨干。还有不少人在副部级、部级岗位上任职,如薄熙来、王晨。至于现在社科院的领导干部、科研骨干,很多都是研究生院培养出来的。

    研究生院第一、二期学生开学后,我都去讲了话。讲话的主要意思是,研究生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我们开宗明义,毫不隐讳地宣布,社科院的一切工作,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因此社科院的研究生院也要以此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你们来到了社科院研究生院,同意这一条就学下去,如不同意这一条,随时提出来,随时退学。在我看来,不懂马克思主义,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社会科学知识的。即使收集了一些材料,也不可能认识其中的内部联系,不可能把握事物的规律。后来在第一、二期学生毕业时,我又重申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问题。我说,你们入学时,我讲过这一条,现在你们就要毕业了,我还要讲这一条,你们对马列主义的信仰究竟是更加坚定了,还是动摇了?是更加坚信了,还是更加失望了?要自己给自己做一个结论。如果学的结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更加坚定了,那么你们在填写的表格中、在口头上到处都可以讲,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毕业生。如果你们几年学下来的结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加怀疑、更加不相信,那么,我希望你们公开声明自己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毕业生。在填写各种表格时,也不必写这一条。我说,我们共产党员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相信的就来,不相信的就走。

    1978年研究生院成立时,院长由胡乔木兼任,副院长是温济泽。

    7 调整和整顿后勤工作

    我们到社科院以后,听到一些做后勤工作的同志说,要我为科研工作服务,我同意;要我为科研人员服务,不行。类似的议论还有一些。他们认为,说为科研工作服务,听起来比较舒服;说为科研人员服务,使人感到后勤人员比科研人员低一等。为了解决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了好几次后勤工作座谈会,对后勤工作的思想、精神面貌都涉及到了。我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也还有些新意。后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的党委机关事务工作座谈会上,我又专门讲了一次。讲话整理出来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8 建立研究所的领导制度

    当时,社科院各研究所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研究所党委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当时,在社科院各研究所党委的选举过程中,差额选举的办法是成功的。这出乎我原来的预料。当时我以为,经过十年“文革”、打派仗,这几个党员是一派,那几个又是一派,用差额选举的办法,很难符合要求,免不了会插进派性的干扰。结果,通过党员大会选出来的各研究所党委,多数是好的。这当然与我们一年多来的工作有关系,说明消除派性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实践证明,差额选举的办法是好的。

    但是,到1980年7月社科院成立第一届党委时,召开社科院党员代表大会,用差额选举的办法产生院党委委员就不行了,选举工作进展得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各所的党员只熟悉本所的候选人,对其他所的候选人就不熟悉了。反复了几次都不行,最后还是靠院里做工作,说明希望选哪几个人。院部的候选人还好说一点,因为他们的工作面向全院,大家还有所了解。从各研究所产生的候选人要被当选,就很困难,还是得靠推荐、介绍。

    由此我想到,在什么范围和条件下适用等额选举的办法,在什么范围和条件下适用差额选举的办法,这个问题很值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