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二个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检举信的人是谁呢?原来是《红旗》一个女校对,这个人和陈伯达的关系,在《红旗》机关传得沸沸扬扬。〃文化大革命〃中陈还把她扶起来领导机关运动,把一批同志打成〃反革命〃,其中包括卢之超。信是经过陆定一转的。党内发生的这些事真令人吃惊啊!

    我说,这个事在干校审查了七、八年,老早已经搞清楚了。卢之超与这个社论的关系是这样的:卢当时在《红旗》工作,这个社论是林杰口述,几个人笔录整理的,而社论内容的渊源来自于林立果等造反派提出来的要反对军队的走资派的言论。这些事既有档案可查,也有当事人的证明。赵听了只好说:事实清楚了,但传闻厉害啊!

    实际上,这是一条表面的理由,最主要的是:卢之超是所谓邓力群派去党校布置开那个会议的人。这样,卢后来在宣传部呆不下去了,他去中央文献研究室呆了一段,帮先念同志编《文选》。

    上述事情也成为邓力群后来落选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直接反对“两个基本点”!

    5,赵紫阳垮台,对邓力群的诬陷攻击得到澄清

    这几年的事情啊,来得也快、去得也快。赵紫阳一垮台,这个事情很快就澄清了。1987年给邓力群栽赃,他不给你当面说,既然邓力群的问题这么严重,你就和他当面谈一次嘛,也核对核对事实嘛。到了1989年6月15日,中央党校的当事人即所谓参加那个会议的几个人:江流、王正萍、邢家鲤、吴雄丞给副校长高狄写信转乔石、王震、宋平、王忍之,并报中央,说明事实真相。这以后又经过了很多专门的调查,查来查去,证明赵紫阳对邓力群的攻击全是谎言!全是虚构!这样,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我把江流等人的信附在本文后面,说明这一段被人栽赃的历史。

    6 胡耀邦、赵紫阳的根本不同

    拿胡耀邦和赵紫阳来比较,确实是根本不同的。十二大后,尤其是十二届二中全会反对精神污染以后,胡耀邦在很多事情上不断地折磨我,一直折磨到1986年11月,他还在上海的党员负责干部大会上讲话,说我们让邓小平同志背了黑锅。在一段时间里,他口头讲、文件上批,但他是直截了当,批邓力群就点名批,不同意邓力群什么观点,就直接说;一旦情况清楚了以后,他就说没有事了,不记仇。应该讲,在这一点上,胡耀邦不搞阴谋,光明磊落;观点不同,他就讲出来,讲出来也是指名道姓。你把事情说清楚了,他也就烟消云散了。尽管后来又有反复,但他不积怨,有话讲在当面,讲清楚了,就没有事了。而赵紫阳却搞阴谋,他整了你,你还不知道他在整你。他搞那么大的动作,我当时虽然觉得他的意见不对,但没有觉得是冲着我来的;而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冲着我来的。当然,也要承认,就像赵紫阳所说的,5月13日的讲话受到了邓小平的压力,邓认可老的〃左〃的多。这老的里面当然就包括邓力群嘛。也可能赵当面就和邓讲,自己所听到、所认为的邓力群的〃左〃的观点;而当他把党校的事情按那种样子报告邓,邓当然就支持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九八七年的风浪


五 赵紫阳撤销书记处研究室

    事情发展下去,撤销我负责的书记处研究室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1987年7月7日,中央开会,不知道哪些人参加了,正式决定撤销书记处研究室。7月9日,薄老正式通知了我。

    1 作出撤销决定的经过

    听说,从“5·13〃讲话到做撤销决定之前,这期间,赵到东欧出访,行前他布置胡启立收集邓力群的材料。现在知道的就是所谓篡改胡耀邦的发言,其他还有什么材料,我不清楚。据说赵从东欧回来之后,胡启立就把这些材料送给了赵,赵又把这些转给了邓小平。经手人之一,就是被禹作敏收买了、给禹通风报信后来被判刑的那个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这期间,李锐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告邓力群的状。其中有三个内容:一是生活问题,在延安的事情。邓小平讲,这个问题是过去了的事情,不要再提了。还有两个,一个是说邓力群宣传陈云著作、陈云思想,在宣传中间标榜自己,大概也讲了是邓力群提出了陈云思想的概念;第二个是说邓力群反对改革开放,其中引了我对李光耀一次讲话的评价。李光耀说:尽管北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新加坡仍不能过分依赖中国,〃不管他们会从一项经济安排中得到什么好处,如果他们从政治方面考虑决定同你断绝关系,他们就可能这样做。因此,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李光耀还说:〃始终存在这样一种危险:如果同中国的经济合作范围扩大了,新加坡就会变得过分依赖中国。在同一个共产党国家打交道时,出现这种情况将是灾难性的。〃 ⑩对李光耀的言论,我讲过这个意见:你看,资产阶级政治家在和我们打交道时,是做了这样两手准备的,我们可也得用点心啊!这个话我确实讲过。李锐对我的这个意见,就加以歪曲,以此证明邓力群是反对改革开放的。这两条都很能打动邓小平的心。据说这个信也转给了赵紫阳,赵与李锐还进行过长谈。

    在另一件事情上,也可证明赵紫阳这个人耍两面派。在他当总书记后,我那时还是书记处研究室的主任,他要找我们谈话,我也要找他谈呀,谈了很多,其中的一条,就是书记处研究室还要存在、还要发展。赵紫阳提出来,最好把书记处研究室改为中央政治研究室,他对此还讲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我当然同意了。赵紫阳、胡启立还有一些批示和说法,什么书记处研究室功劳大、人才济济啊。后来,就在研究室内部讨论了。讨论之后,5月18日给胡启立、赵紫阳、薄一波、杨尚昆写了一个报告。胡启立圈阅了报告没有表态。薄老看了,5月22日批示说:〃似以约力群同志谈一下,联系今后中央三组织的作用,慎重定夺为好。〃5月24日,赵的批示是:〃同意薄老意见,这件事可缓办。十三大后,党中央的机构设置和改革应作统一研究,现在一般以不动为好。〃杨尚昆(当时不在北京)6月25日批了:同意薄老的意见。

    赵批了以后就出国了。回国后,7月7日就做了决定,不讲任何理由,就是一句话:撤销。

    2 令人欣慰的事

    听到这个撤销的决定,我个人的心情很平静。我和研究室的人讲,研究室是中央的一个工作机构,是领导同志的一个助手单位。每个领导同志,特别是第一把手,都需要组织适合他自己思想和工作习惯的助手机构。他――赵紫阳当总书记了,觉得这个机构不顺手,当然可以撤销。对他来说,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权力。他可以另外组织他的助手机构嘛。所以,我和大家讲,这是正常现象,撤销就撤销吧。我没有觉得什么可惜和痛心,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满意的。我甚至想,你既然不愿意让我帮你的忙,我也乐得清闲,何必惹这个麻烦呢。

    现在看,这也许是反过来帮了我的忙。研究室发展到这个时候,也产生了一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解散比之不解散,对很多同志的安排要好得多。如果一直在研究室,很多人就窝住了,起不来。解散后,研究室的同志分到了二十多个单位,这就给了这些同志表现自己才智的空间和机会,结果搞了两三年,他们就冒尖了。到现在来看,从研究室出去的人,担任副部长级以上职务的有十几个。如果一直在研究室,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令我欣慰的是一件大事情——1989年〃政治风波〃一来,和我观点一致的人,没有一个表现不好的;而那些和我观点不一致的人,在风波中间却表现得不好。中国古话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赵紫阳这样处心积虑地来对付邓力群、对付研究室,到了1989年〃政治风波〃,他就得到了报应。研究室究竟干了好事,还是干了坏事,室内的同志多数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用一年、两年就得出结论了。〃八九政治风波〃是个考验啊!

    3 书记处研究室做了事培养了人

    胡耀邦同志当中央秘书长以后,把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的研究室合并成立了书记处研究室。从1980年成立,一直到解散,整整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研究室确实做了不少事。参与起草、修改中央文件81份,帮助中央同志(包括赵、胡,还有老一代邓、陈、叶、李)起草、整理他们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