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通史 上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彰化县城

  雍正元年建县治于半线。十二年,知县秦士望环植刺竹,建四门。林爽文之役,剪伐殆尽。嘉庆二年,知县胡应魁再植。十四年,总督方维甸巡台,绅士王松、林文濬等请捐建。以城东倚八卦山,形势不利,议包围之,而工巨,乃仍旧址,别建炮台于山上。知县杨桂森先捐款,众从之,计得十四万余两,以十六年起工,二十年告竣。周九百二十二丈二尺有八寸,高一丈五尺,雉堞高三尺,基宽一丈五尺。为门四:东曰乐耕,西曰庆丰,南曰宣平。北曰拱辰。楼二层,高三丈九尺。炮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先是,林爽文之役,阳湖赵翼从军,议移治鹿港,其后陈震曜亦有鹿港建城之议,皆不行。以城在山下。每攻必破也。

  云林县城

  光绪十三年建县,择地林圮埔之云林坪,固郑氏部将林圯所辟也。翌年二月,知县陈世烈奉命筑城,周一千三百丈有奇,宽六尺,外植竹三重。既成,建旌义亭,以志工事,题曰前山第一城。然其地当浊水、清水两溪之域,每逢泛滥,往来杜绝。十九年知县李烇请移治斗六,筑城以居。周一千一百六十丈,高五尺,广八尺。外植刺竹,辟四门。竹外环池,深七尺,宽八尺。

  苗栗县城

  未建。

  台北府城 附郭淡水

  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建府治,择地于大佳腊堡。四年,知府陈星聚谋于绅士,捐款二十余万两,以五年正月起工,八年告竣。垒石为之。周一千五百有六丈,池略大之。辟五门:东曰照正,西曰宝成,南曰丽正,北曰承恩,小南曰重熙。面东北两门又筑一郭,题曰“岩疆锁钥”。既成,聚者渐多,其后复建巡抚衙门,遂为省会。

  新竹县城

  雍正元年,设淡防厅于竹堑埔,固番社也。十一年,同知徐治民始植竹,周四百十余丈,辟四门,建楼。嘉庆十一年,蔡牵之乱,城民增筑土垣。十八年。同知查廷华扩之。周一千四百有四丈,高广各一丈,池深一丈。董事林超英、吴国步等亦改建四门,且增窝铺。道光六年,总督孙尔准巡台,同知李慎彝从绅士郑用锡之议,禀请改建,砌石为之。周八百六十丈,高一丈五尺,堞三尺,基广一丈六尺,上广一丈。虽较旧略小,而既高且固。仍辟四门:东曰迎曦,西曰挹爽,南曰歌熏,北曰拱辰。楼二层,高一丈九尺,各建炮台。以七年六月起工,九年八月告竣。计费十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八两,均为官民捐出。是役巡道孔昭虔亲勘其地,绅士郑用锡、林国华、林祥麟等各董其事。其后叠圮叠修。光绪十九年四月,知县叶意深再发国帑重修,凡支三千八百二十四两。先是,道光十九年,巡道姚莹命同知龙大惇别建一城于西门之外,为犄角,以地当港口,用以防海也。二十年英军之役,同知曹谨乃扩之,周四百九十五丈,高一丈,建四门楼:东为宾旸,西为告成,南为解阜。北为承恩。又辟四小门:小东曰卯耕,小西曰观海,小南曰耀文,小北曰天枢。城外植竹凿池,广二丈,深一丈五尺。绅士郑用锡等董之。二十三年修。同治九年,增建炮台。今圮。

  宜兰县城

  宜兰故蛤仔难也。嘉庆十五年建噶玛兰厅,择地五围,委办知府杨廷理始筑土城,周约三里,长六百四十丈,东西互均,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垣高六尺有奇。环种九芎,故曰九芎城。十七年,通判翟淦增刺竹,并建四门,各以方向名之。二十四年,通判高大镛重建。道光十年,萨廉修之。城内旧有水圳两道,自西而东,乃引以为池,深七尺,宽一丈五尺。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

  台东直隶州城

  未建。

  埔里社厅城

  光绪四年,改北路理番同知为中路抚民理番同知,驻埔里社。总兵吴光亮以官帑四千圆,建筑厅署,垒土为城,外植刺竹,为四门,周三里许,曰大埔城。

  基隆厅城

  未建。

  南雅厅城

  未建。

  澎湖厅城

  郑氏之时,置安抚司,驻暗澳旧城。归清后,设巡检,而城已圮。康熙五十六年,乃筑小城,称新城。雍正五年,改厅,犹未建也。光绪十一年,法军之役,城陷。十三年十二月,总兵吴宏洛乃发兵筑城,十五年十月告竣。周七百八十九丈二尺二寸,高一丈五尺。堞高三尺,凡五百七十。基深三尺五寸,宽二丈四尺。辟四门,西南各增一门,皆建楼壮丽,东南临海,西接金龟头,北浚护濠。计费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七两,为台湾善后局支办。是年移厅署于今治。

  衙暑

  延平郡王府 在安平镇王城内,今圮。

  东都总制府 在承天府治西定坊下大埕,土名统领巷,同治间,陈氏子孙以陈永华曾为总制,改建宗祠。

  承天府 在府治东安坊南向,归清后,改为台湾府署。

  天兴县 在府治镇北坊米市,今废。

  万年县 在兴隆里,即凤山旧城,今废。

  台湾巡抚衙门 在台北府治抚台街,光绪十三年,巡抚刘铭传建。

  台湾布政使衙门 在台北府治,旧为巡抚行台。光绪十三年,布政使沈应奎建。

  满汉两察院 在台南府治东安坊,雍正元年建,今圮。

  台湾抚垦大臣衙门 在南雅厅治,光绪十二年,帮办抚垦林维源就其别庄暂用。

  分巡台澎道署 在台南府治西定坊,康熙二十三年,巡道周昌建。

  台南府 在府治东安坊、原台湾府署,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恺就明承天府改建。

  经历司 在府署东南。

  台北府 在府治,光绪四年,知府陈星聚建。

  经历司 在府署东南。

  台湾府 未建,暂设彰化县治,以旧时北路理番厅署充用。

  经历司 在府署。

  台东直隶州 光绪十三年,南路抚民理番同知袁闻柝建。十四年秋,番乱被毁,十二月,知州吴本杰乃就故址之南畔详请筑垒,四围各宽三十丈。台湾海防厅 旧在鹿耳门,雍正八年,移建南府治西定坊。光绪十一年裁,今废。

  淡水海防厅 原在竹堑士林庄,雍正二年,同知王汧建。乾隆二十一年,同知王锡缙移建于厅治。光绪元年裁,暂充台北府署。

  澎湖海防厅 原巡检署,在大山屿西澳,康熙二十三年建。

  北路理番厅 原在彰化县治,乾隆五十三年移鹿港。嘉庆二年,同知汪楠建于粟仓南畔,光绪九年裁。

  中路理番厅 在埔里社大埔城,光绪四年,总兵吴光亮建。

  基隆海防厅 原基隆通判署。南雅理番厅 在大嵙崁庄,光绪二十年建。

  噶玛兰通判署 在厅治东街,嘉庆十八年,通判翟淦建,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署。

  基隆通判署 在厅治,光绪元年建,十三年改为海防同知署。卑南州同署在卑南庄,寄治于安抚军营内。

  花莲港州判署 未建。安平县署 原台湾县署,旧在台南府治东安坊,乾隆十五年,知县鲁鼎梅移建镇北坊。典史署在县署之右。

  凤山县署 原在旧城,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建。乾隆五十三年,移建今治埤头街。

  典史署 原在旧城,后移,今治县署之右。

  嘉义县署 原在佳里与,康熙四十三年移驻今治,四十五年,摄县事同知孙元衡建。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卫克堉重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雍正二年建。

  恒春县署 在县治,光绪元年,知县周有基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淡水县署 在台北府治,光绪四年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新竹县署 在县治,光绪元年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宜兰县署 原噶玛兰厅署。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台湾县署 在府治新庄仔庄,光绪十四年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彰化县署 在县治之中,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建,林爽文之役毁。乾隆五十三年,知县宋学灏重建。戴潮春之役,复毁。同治十二年,知县孙继祖再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乾隆十二年,典史朱江重建。

  云林县署 原斗六门巡检署。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苗栗县署 在县治,光绪十四年建。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罗汉门县丞署 乾隆二十七年建,五十四年改为巡检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