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彼速当圆满二资粮故。设于此处不胜其任.或种性微劣而不喜者.则应唯于此道次第渐增广之。若其欲入金刚乘者.首须修依止善知识法.较前尤为郑重。次以从清净密部所出灌顶法成熟身已.于彼时所得之密戒及三昧耶.拚命守护。特于根本罪毋使有染.盖虽可重受.然身毁已.功德难生。诸支分罪.亦毋染犯.设有所犯.亦勿随意置而不虑.当以悔除防护令其清净。尔后或于下部有相瑜伽.或于上部生起瑜伽.随于一中而为引导。次或于下部无相瑜伽.或于上部满次瑜伽.随于其一而修学之。如斯次第之建立者.乃道炬论所说.故菩提道次第亦作如是引导也。
  庚二明其要义者. 谓若下中士夫诸法品类即是上士之前引导者.是即上士夫之道次第矣.何须复名为共下中之道次第耶.曰.所以于三士夫须各各分别而引导者.要义有二。一为摧伏犹未发生共同中下士夫之心者.即妄自称我是上士之我慢。二为于上中下三等根机作大饶益也.言大益者.谓因上中二种士夫.亦须希求善趣解脱.故对所导之上中二种补特伽罗.示以中下二种意乐令其修习.此无过失.而生功德故。若是下劣补特伽罗者.虽修上法品类.亦必不生上品意乐.而下品复弃.则上中下道功德胜利.将俱无所得矣。复次.于具上堪能者.示所共道以令修习.对于彼等自所应修诸功德法.若已生者则能摄持.或虽未生.亦能速疾发起下下发已.导入上上.于其自乘.并无延滞也。发心须依次第者.总持自在王所问经中.以黠慧宝师次第修净摩尼宝喻.合义而为教示。龙猛菩萨亦作是说.「初修增上生.后起决定胜.以得增上故.次决定胜成。」此说于现上决定善.须以次第而引导也。圣者无著亦曰.「又诸菩萨.于诸有情.先审观察.知劣慧者.为说浅法.随转麤近教授教诫。知中慧者.为说中法.随转处中教授教诫。知广慧者.为说深法.随转幽微教授教诫。令其渐次修集善品.是名菩萨于诸有情渐次利行。」又圣者提婆于摄行炬论中.成立先于波罗密多乘之意乐既修习已.次转入密.须具次第.摄彼义云.「诸初业有情.若转趣胜义.佛说此方便.如梯之渐次。」
  丁二正明受持心要之方法分三.戊初与下士所共修心之道次第.戊二与中士所共修心之道次第.戊三上士修心之道次第。 初又分三.己初正修下士意乐.己二发心之量.己三除邪分别。 初又分二.庚初发生希求后世义利之心.庚二明后世乐之方便。 初又分二.辛初思此世不久住起念死心.辛二思后世二趣苦乐如何。 初又分四.壬初不修念死之过患.壬二修习之胜利.壬三发何种念死心.壬四修念死之法。 今初
  今后当死之一念.虽尽人皆有.然以于日日中.每念今日不死.今日又不死.则心将执于不死之一面。若不作意于彼对治.而为如是心所障蔽.随起久住此世之心。便觉现前一切皆为需要。专务于求此世乐.除此世苦之方便。于后世及解脱成佛等大事.不加观察.心不入道。纵或闻思修然以趋重今世之故.任作何善.其力定然薄弱.且必掺和恶行咎戾而转。其不杂恶趣之因者鲜矣。纵使缘及后世思欲进修.亦必不能灭除推延之懈怠.及睡眠惛沉喧杂饮食等事.纷扰度时.不能精进如理而修焉。又不特此也.为求现世圆满故.烦恼及其所引之诸恶行等.渐渐增长。背甘露法.引入恶趣.孰有甚于斯之不善耶。四百颂云.「三世自在主。自来作死缘.而我犹安卧.不善孰胜斯。」又入行论云.「须舍一切去.于此自不知.为亲非亲故.而造种种罪。」
  壬二修习之胜利者. 若生一真实念死之心.且如若知我今日明日定死.稍知法者.即见亲等无可共住.遂能遮制于彼爱着.并任运生起从施等门而取心要。且能见及为利养恭敬等之世间法而致力者.一切皆无坚实。遮诸恶行.积集皈戒等善业。自身既得胜妙之位.亦能接引诸余有情.于彼安置。更有何事较此为重者哉。诸经于此念死之心.曾以多种譬喻而为称赞.如大涅盘经云.「诸田业中秋耕胜.一切迹中象迹胜.一切想中无常及死想是为最胜。」以由此能除遣三界贪着无明我慢故。复以为顿能摧坏一切烦恼恶业之锤.顿能成就一切善妙之门等.而称叹之。总之.能有修行之机会.唯是得此殊胜之身时。我辈长劫处于恶趣.虽偶一得生人天亦多无暇.不得修法.纵或一次得堪修之身.而亦不能如理修法者.盖为住此今日不死之想耳。心执不死者.乃一切衰损之门.念死者.乃一切圆满之门也。是故莫执此为诸无余深法可修者之所行.或虽为应修.唯宜初时略为修习.非恒常之所修也。应于初中后三皆必须修此法之理.起决定解而修习之。
  壬三发何种念死心者. 若以亲等当离而生怖者.是乃常人之心.此处非为生起彼心也。若尔云何.谓由烦恼业所受之身.终不免死.仅于此生怖.暂时亦不能遮止。须念恶趣之因未灭.现上决定善因未修.此当畏死也.若于此兴怖.则能起修.死时无恐。若不修此义.总于流转不能解脱.别于恶趣或将沉坠.死时追悔热恼而已。
  壬四修念死之法者.应从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定之门而修习之。此中分三.癸初思惟定死.癸二思死期无定.癸三思惟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初又分三.子初思惟死王必来任何法不能免.子二思寿无增而无间有减.子三思惟虽存在时亦无修法之暇而死必决定。 今初
  任所受为何身.所住为何地.随在何时.皆为死王所坏。此无常集中所言也。死王若来.纵以迅速腾跃极大势力财物咒药无能逃避.此教授国王经中说也。迦马巴云.现在即须畏死.死时不须怖恼.我辈则与此相违.现在不畏.临死乃以手椎胸焉。
  子二思寿无增而有减者. 如入胎经说.寿量百年者稀矣.纵然能到此边际.亦于彼之中间.年为月.月为日.日为昼夜而尽之。每一昼夜仍为上午下午等而使之尽.寿之总量.去日已多.所余亦无增.且无间而减故。入行论云.「昼夜无有住.此寿常灭坏.无有余可增.我岂能不死。」又如织师织布.及被杀之牲牵赴杀场.步步逼近.与牛为牧儿所使.不能自在.被驱入住处等.多喻为门而思惟之。如大戏乐经云.「三有无常同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似空电.如崖瀑流疾疾行。」以此种种譬喻而诠显之。盖于心内明了者.外一切物无不示现无常。以是从多门中.屡次思惟.生起决定.若仅修少次.心则难生.殊无所益。如迦马巴云.「汝言思而不生.汝于何时思耶.昼日散乱.夜间睡眠.汝勿说妄语。」吾人非但寿尽始为死王所坏.而往他世.即于现生存在之间.亦皆是不住之时.盖自入胎以来.无一刹那暂停而不向后趣者。虽于中间稍得存活.亦唯为老病死者引赴死所而行。故不应于此存活之际.认为不趣后世.而得安任.辄生欢喜。譬如从高崖坠时.于其中间尚未至地之际.不应喜也。四百颂注中引云.「人之勇识如初夜.若于世间住胎已.从此彼于日月中.无少止憩而趣死。」
  子三思惟虽存在时亦无修法之暇而死必决定者. 纵能至彼许之寿算.亦无有余暇修行.如入胎经言.初婴儿时.于十岁内.未获修法之意乐。垂老之二十年.无修法之气力。中时亦为睡眠耗去一半.复以病等耗去多时.仅少许光阴可修法耳。如是现生一切圆满.当思皆同作梦.于临死时.仅成一种意境。死仇既其必来.胡为现世之心所欺而犹喜耶。应于必须修法.生起决定.多为誓愿。本生经云.「噫嘻世间惑.匪坚不可乐.此夜开花会.亦当成念境。」
  癸二思死无定期者. 今日以后百年以前.死王必来.然于此未来之中间.究竟何日当到.亦无决定。即如今日死与不死.亦不能定。虽然心则须执于死之一面.发起今日必死之心。若想今日不死.则心必执于不死之一面力谋此身久住之准备.不修后世之资粮.于其中间.终为死王所缚.则怀忧而死焉。若于日日中常为死备.则便多作后世义利。设或不死.修善固佳.若即死者.尤属正当所需要也。
  此中分三.子初思瞻部洲人寿无定故死期亦无定.子二思死缘甚多活缘甚少.子三思身极危脆故死期无定。 今初
  总而言之.北拘卢洲寿量决定.余虽于自类寿量不能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