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得正奢摩他?修观之力?若时获得如前奢摩他时所说?不作行任运运转作意?即成双运。声闻地云?「齐何当言奢摩他毘舍那二种和合平等俱转?由此说名双运转道。答?若有获得九相心住中第九相住心?谓三摩呬多。彼用如是圆满三摩地为所依止?于观法中修增上慧。彼于尔时由观法故任运转道无功用转?如奢摩他道不由加行?毘舍那清净鲜白?随奢摩他调柔摄受。齐此?名为奢摩他毘舍那二种和合?平等俱转?由此名为奢摩他毘舍那双运转道。」修次下篇云?「若时远离沉掉?平等俱转?任运转故?于真实义心最明了?当缓功用而修等舍。当知尔时?是名成就奢摩他毘舍那双运转道。」是从得真实毘舍那之界限而立。般若教授论云?「其后即缘有分别影像。若时彼心无间无缺作意相续?双证二品?尔时说名止观双运转道。止观为双?运谓具足?即互系而转也。」言无间缺?谓不须放置观修别修无分别住?即由观修便能引生无分别住。双证二品?谓证缘无分别影像之奢摩他?与缘有分别影像之毘舍那。言相续者?谓观察之观与观后安住之止?二非同时。然以观力引生真实奢摩他时?则缘如所有性择法之观?与专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止?相应俱转。尔时止观和合?即所谓平等俱转。然此要得修所成慧后始有。若仅不坏无分别止?兼能观察无我空义?犹如小鱼游静水中?只可说是止观随顺?全无真实止观双运之义也。
  如是止观双运之理?当知如彼清净教典所说。余增益说?不可凭信。菩提道次第之正理决择?教证?修法?俱如广论应知。」
   
  菩提道次第略论止观卷终

 《附录》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六
法尊法师 译
  子二别于后二度修学法分四.丑初止观自性.丑二学止法.丑三学观法.丑四学双运法。 今初
  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于止观中摄。所言止者.谓内正住已.即于如是善思维法.作意思维.令此作意内心相续。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为止。总之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观自性者.经说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舍离心相。即于如是善思维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即于如是胜三摩地所行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寻思.周伺察.若忍.若乐.若觉.若见.若观.是名为观。总谓安住止中.由观察所缘之力.引生轻安所持之观慧.即观自性。庄严经论云.『正住为所依.心安住于心.及善思择法.应知是止观。』
  止观必须俱修.如夜间观画.须灯明亮.复无风动.方能明了见诸色相。随缺其一便不明显.如是观甚深空性.亦须无倒了解真实之慧.及随欲安住之止.方能明了见真实义。月灯经云.『由止力无动.由观故如山。』
  丑二学止法分二.寅初修止法.寅二修止量。 初又分二.卯初加行.卯二正行。 今初
  入行论云.『当知具止观.能摧诸烦恼.故应先求止.不贪世修成。』故当先求修止。复应先备修止资粮。如庄严经论云.『具慧修行境.谓易得善处.善地及善友.瑜伽安乐具。』易得谓易得衣食等顺缘。善处谓无猛兽怨魔等恼害。善地谓不引生疾病。善友谓具如法良友。瑜伽安乐具谓远离喧闹。是谓随顺处所。修止之人.复须少欲.不求众多上妙饮食等.略有粗劣便能知足。复不营商谋利.弃舍医卜等杂务.及与他人往还之因缘。严持所受净戒。思维诸欲过患与无常等理。具备如是止资粮已.于安乐座端身正坐.足结跏趺.双手定印.先调息等。如是所说加行六法.及下士中士法皆应先修。尤应善修大菩提心。
  卯二正行分二.辰初明住心之所缘.辰二明如何修住心。 初又分二.已初总明所缘.已二此处所缘。 今初
  总有四种所缘.谓周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初中有四.谓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事边际性.所作成办。就能缘心安立二种影像。初谓有观察分别之毘舍那所缘.次谓无观察分别之奢摩他所缘。言影像者.谓非所缘之自相实事.乃是心中所现之影像耳。第三是就所缘境安立.如思维于五蕴中总摄一切有为法.于四谛中总摄一切取舍所知.即于彼中数量决定.是谓尽所有边际性。如思维诸法本性如是.更无他性.是谓如所有边际性。第四是就所修果安立.谓由多修止观之力.便能引生轻安等.成办所作之果。此四名周所缘者.谓此四种.非离下诸所缘别有异体.复能彼一切所缘也。第二净行所缘有五.谓多贪者缘不净.多瞋者缘慈悲.多痴者缘十二因缘.多慢者缘界差别.多寻伺者缘出入息。第三善巧所缘亦有五.谓善巧色等五蕴.眼界等十八界.眼处等十二处.无明等十二缘起.从善业生可爱果为处.从不善业不生可爱果为非处。第四净惑所缘有二.谓从欲界至无所有.观察下地粗相.上地净相.暂伏烦恼种子。及修无常等四谛十六行相永断烦恼种子。
  巳二此处所缘. 三摩地王经云.『佛身如金色.相好最端严.菩萨应缘彼.心转修正定。』由缘佛身持心.即是念佛生广大福。若佛身相明了坚固.可作礼拜供养发愿忏悔等修集资粮.净治罪障之田.临命终时不失佛念。若修密法尤与修天瑜伽相顺.利益极多。故当以佛身作所缘境也。此所缘境复有二取法.谓由心新想.及于原有佛像想令明显。前者益大.后者通显密乘.今如后修。先当求一庄严佛像若绘若铸.数数观察善取其相.作意思维令心中现。此复当作真佛身想.不应作绘铸之像想。惟当于一所缘令心坚住.不可改换众多异类所缘。先令身相粗分略为明显.即应专一而修。尔时若观黄色现为红色.欲观坐相现为立相.欲修一尊现为多尊.则不可随转.唯应于一根本所缘令心不动。圣勇师云.『应于一所缘.坚固其意志.若转多所缘.意为烦恼扰。』以是作意所修身相时.祇要有粗分于心现起.即是获得所缘境.当缘彼而修也。
  辰二明如何修住心. 辨中边论云.『懈怠忘圣言.及沉没掉举.不作行作行.是为五过失。』此说由断五种过失.修八对治行而修止。初于三摩地起加行时.懈怠是过失。对治此过共有四法。中边论云.『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所依谓希求三摩地之欲心.此是勤修三摩地之因。能依谓精进。所因谓见三摩地功德之信.此是欲心之因。能果谓轻安.此是精进之果。由依净信引生希欲.依止希欲发生精进.依精进故引生轻安。故此四法是五过失中懈怠之对治也。
  次精进修三摩地时.忘失教授是过失。对治此过当修正念。非仅不忘所缘便足.内心专住所缘境已.要有明了之定解方可。集论云.『云何为念.于串习事心不忘为相.不散为业。』谓不忘失所缘境.令心与境串习和合.即念自性。
  第三心住三摩地时.掉举沉没是过失。对治此过当修正知。由正知力.观察沉掉.为生未生.见沉掉生.上者迎头遮止.中者纔生寻灭.下者亦须生已不久即当断除。如是沉掉二法.为修清净三摩地之主要障碍。如云.『于明了分沉没为障.于专住分掉举为障.故当了知沉掉为修清净三摩地之主要障碍。』故当善知沉没.掉举.惛沉之行相。其中惛沉.俱舍集论皆说所缘不明了.身心粗重为相.是痴分摄。沉没有粗细二分.粗者.令心黑闇.或于所缘虽未散动.然失明了之力.但澄净而已。微细沉没.谓有明净二分.而于所缘无定解力.略为低缓。不应误解沉没惛沉为一事.惛沉虽不向余境流散.而俱无明净二分。沉没则有净分而无明分。如云.『沉没谓于所缘.心力放缓.不能明了缘取所缘。虽有净分而无明了取境之力.即成沉没。』又云.『有说.心不向余境流散.俱无明净之惛沉为沉没者.不应正理。』由此亦可了知惛沉之相。沉没从惛沉生.有善无记二性。惛沉是痴分.是不善性或有覆无记性。如是沉没起时.若相微薄.仅起少次.则可策心坚持所缘而修。若沉没厚.或数数起.则应暂置所修法而修对治。其对治法.如中观心论云.『退弱应宽广.修广大所缘。』又云.『退弱应策举.观精进胜利。』退弱沉没之因.谓心太向内摄.或由放缓取境之力.心渐低降.或由睡眠惛沉等因.心觉黑闇。初之对治.当以观慧观察所缘令心广大。第二对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