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得自己已给苏沃洛夫留下了好印象,陪这个俄国名将骑马可是一件求之不
得的事情。他连忙说:“我马上去换件衣服,立刻就过来。”
苏沃洛夫伸手拦住他:“你现在是在执行任务,哪里谈得上换衣服呢?
上级要走的时候立即就得走。”
公子只好和苏沃洛夫走出去。两人上马,一直驰骋了许久许久。这位纨
绔公子这下可倒了霉了,他那身质地华贵的丝衣服哪禁得住骑在马上撕磨?
最后,他的裤子、袜子完全被撕成了碎片,皮肉也磨破了。
苏沃洛夫就这样狠狠教训了浮华做作的纨绔子弟。以后他规规矩矩地按
照军队的条令办事,不敢再胡作非为了。
… Page 22…
列宁狱中的智斗
1895年12月8日,列宁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被沙俄当局逮捕,关押在彼
得格勒监狱。但铁窗没能限制住列宁的革命斗争事业,他采取了许多办法,
与狱外保持联系,继续领导着彼得格勒秘密革命组织“斗争协会”。
列宁被捕后,很想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同志也遭到了不幸。于是他从监狱
里给一位朋友寄了一张书单子。书单上开列了许多书名,这些书名旁边都打
上问号,似乎列宁是要表示,他拿不准自己凭记忆写的书名是否正确。监狱
警察认真检查了信件,认为没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允许发了出去。
其实,列宁开列的书名,都是他使用的暗号。他写书名,并不是要书,
而是打听同志们的情况。列宁巧妙地利用书名来暗指他的同志们。为了避免
由于开了这么多不同书籍而受到检查人员的怀疑,列宁特地在书单下面注上
一句:“多种题材的书籍可以调剂单调寂寞的生活”。这样,警察们就再不
多想别的了。
列宁使用的这些暗号,事先没有和狱外的人商量过,但同志们一看就明
白了。列宁在问瓦涅也夫和西尔文时,打问号的书是柯斯托马罗夫的《混乱
时期的英雄传》。因为这两个人的化名一个是“地雷”,一个是“烈火”。
同志们就回答列宁说,《混乱时期的英雄传》图书馆只有第一卷,意思是“被
捕的只是瓦涅也夫而没有西尔文”。
列宁利用拘留所允许运书的这个条件与狱外同志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列
宁和他的同志们在送进和带出的书籍里,用不大看得出来的黑点或短线,标
在字母下面,然后再将这些字母联系接起来组成词汇,这样,密信就产生了。
列宁在监狱里还写传单,起草秘密文件。列宁找不到密写工具,就用牛
奶写字,然后在火上加热,把它的字显示出来。列宁把面包挖成一个墨水瓶
状,将牛奶倒在里面,然后蘸着牛奶在一本准备毁掉的书里的字行中写字。
由于列宁创造了这些机智巧妙、多种多样的斗争方式,他被关押在彼得
格勒监狱的14个月里,从没有同外界组织失去过联系,而他的秘密斗争,也
从没被沙皇当局发现过。
… Page 23…
列宁设计取签证
从1897年2月17日开始,从事革命活动而遭迫害的列宁被沙俄当局流
放到西伯利亚。
在流放时,列宁与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搬到舒申斯克村居住。舒申斯
克村的附近地区也流放着许多革命同志,列宁常常采取各种办法、以各种各
样的借口去别的流放地,与那里的同志们会面、开会、商讨工作。
按沙俄政府的规定,政治犯如果离开自己的流放地去到别处,必须向当
地县警察局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行动,而警察局有权予以拒绝。于是
列宁采用了机智巧妙的斗争方法和警察局周旋。
一次,列宁想到捷辛斯克会见流放在那里的著名革命家克尔日札诺夫斯
基,这事必须请示警察局。可是这个县警察局长非常严格,常以各种理由拒
绝流放者离开当地。于是,列宁就给他写信,告诉他说捷辛斯克有一座山,
很有地质研究价值,因此请求准许自己去一趟,研究研究这座山。列宁信中
还请求让自己的妻子陪自己一同去考察。
列宁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因为他探听到县警察局长非常热衷于地质考
察。
这一招果然有奇效,警察局长以为碰到了一个自己的同道,他二话没说,
立即签发了许可证,而且特意派专差把许可证亲自送到列宁的手里。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人遇到了与自己具有同一喜好的知
音时,都会顿生好感,从而放松了警惕和防范。列宁正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
投其所好,使警察局长不知不觉地失掉戒备,从而达到了目的。
… Page 24…
列宁择路回祖国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的“二月革命”,统治俄国达300多
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因躲避沙皇政府迫害而旅居瑞士的列宁从报纸上
得知了这一消息,兴奋不已,他一面频频发出信件,为国内布尔什维克党组
织进行策略指导,一面反复考虑回国路线与办法,恨不得立即飞回到正处于
激烈的阶级斗争中的祖国去。
当时,列宁如果从中立国瑞士回俄国,必须通过由英国、法国军队控制
的交通线。英、法深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积极反对俄国与英法结盟同德国作
战,因此他们必然想尽一切办法阻挠列宁回国。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于
是列宁想到,冒用中立国瑞典人的护照,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回俄国。但列
宁不会讲瑞典话,要是装成哑巴,更容易被人怀疑。这个办法看来也行不通。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即通过德国回国。可是,与俄国处于战争状
态的德国能够允许一个敌国的侨民过境吗?
就在这时,德国的革命同志给列宁带来信息,说德国有意让列宁经过德
国回俄国。因为德国政府知道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沙皇政府的战争
政策,也反对“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战争。德国政府希望
列宁回到俄国后搞乱俄国政局,使俄国从对德战争中抽出身来,以便减轻德
国东线压力。显然,德国赞成让列宁过境是为了利用列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有些同志对此有顾虑,因为德国毕竟是敌对的帝国
主义国家,列宁是否应与德国政府达成默契呢?列宁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机
立断,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德国政府的心理,实现回国的计划。列宁认为,
高明的革命者应该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抓住一切机
会,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利用敌人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德国政府果然没有对列宁进行任何阻挠,列宁顺利地得到了德国签发的
通行证。1917年3月27日,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同32位旅居瑞士的政治侨
民一起离开瑞士,经过德国回到了俄国。
… Page 25…
伟大诗人的辩才
一次,马雅科夫斯基在莫斯科综合技术博物馆演讲,他演讲得既尖锐、
幽默、咄咄逼人,又春风得意、妙趣横生。整个会场不时响彻掌声和笑声。
然而,有人突然站起来喊道:“您讲的笑话听不懂!”
“您莫非是长颈鹿?!”马雅科夫斯基感叹道,“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
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感觉到呢!”
“我说马雅科夫斯基!”一位活跃的年轻人又跳了出来,“您怎么可以
把我们大家当成白痴!”
“哎,您这是什么话?”诗人惊异地答道,“怎么是大家呢?我面前看
到的只有一个人嘛……”
“马雅科夫斯基同志,我得提醒你!”一个矮胖子挤到主席台上嚷道,
“拿破仑有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他边说边用手指着自己和那
个矮胖子。
众人哄地大笑。矮胖子知趣地溜走了。
接着,诗人回答了下面递上来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