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压力,保障了主攻部队顺利地突破了德军的防御。
… Page 40…
一千多亿度电光
有些看来很复杂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却很简单。火、水、风、绳子、
石头、炸药包,这些非常普通的东西,使用的办法也并非多么神秘莫测,之
所以能在战争中发生奇效,就是在于“妙用”,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用探照灯
突破了德军防线就是一个成功战例。
1945年4月至5月的柏林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德军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败退,法西斯军队濒临灭顶之灾,但他们不甘心
就此灭亡。1945年初,德军退守奥德河——尼斯河西岸一线,企图负隅顽抗。
他们在20至4O公里的纵深内,构筑了三道防御地带,以柏林方向防御最强,
柏林市为坚固筑垒地域。防御前沿和纵深有许多江河湖泊作掩护,德军防御
集团为“维斯拉”、“中央”两个集团军群,连同纵深内的战役预备队,其
兵力为15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10个摩托化师,共100万人左右,10400
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自引火炮。德军还专门从退役军官中挑选了
善于防御作战的哥德哈特·海因里齐上将,担任“维斯拉”集团军总司令,
妄图把苏军阻拦在奥德河一线。
苏军的战役意图是,歼灭德军防御集团,夺取柏林,迫使德军投降。苏
军航空兵六次拍摄了柏林及接近地和防御地带,制作了详细的地图、图表和
精确模型。进行战役准备前,朱可夫想出一条妙计:黎明前发起进攻,用140
部对空探照灯突然照射敌前沿阵地,既可威慑敌人,又可控制红军进攻队形,
防止因天黑出现混乱,他还组织部队试验了探照灯照射的效果。
4月16日清晨5时整,晨曦微露,这时空中升起千枚五彩缤纷的信号弹,
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这是苏军发起总攻的信号。霎时间,140部探照灯,
加上所有坦克和卡车的车灯一齐打开,1000多亿度电光射向德军阵地。照得
敌人目眩眼花,惊恐万状。紧接着,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和“卡秋莎”火箭
炮开始猛烈轰击,德军整个防御阵地一片火海。在探照灯光和徐进弹幕掩护
下,苏军步兵和坦克协同一致展开冲击。激战到黎明,苏军已攻克敌军第一
阵地,开始攻击第二阵地,顺利地突破了柏林德军的坚固防线。
… Page 41…
苏军的烟力侦察
故事发生在1943年。苏军步兵260师官兵在某154。2高地东北侧进攻受
阻,德国军队各种武器组成的火力网呈立体化笼罩过来,压得他们动弹不得。
苏军前敌指挥官沃罗宁急得团团转:这次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
是苏军打击德军气焰的关键一仗。自己师这么久攻不下,岂不要坏了大事!
可查不清敌方火力配备情况,怎么好盲目进攻?
他气得将尚剩半截的香烟扔在战壕内,仍燃着的香烟飘出袅袅烟雾。这
熏人的烟雾使沃罗宁记起了一件事:小时候,冬天跟爷爷进山打猎。爷爷常
在熊瞎子住的山洞外架起木柴点火,然后洒上雪花,让木柴堆冒出烟窜进山
洞。风每吹一次烟便钻进一次,那熊瞎子便误认为有人进攻他一次,便胡乱
扑腾一次;如此反复多次,熊瞎子精疲力尽了,爷爷便将烟越拨越浓,逼得
那庞然大物冲出来。然后开枪打死它。想到这儿沃罗宁一拍大腿:来他个烟
力侦察!
一会儿,苏军防化兵施放了两次持续10分钟的两道烟幕。烟幕飘曳滚动
着,德军如临大敌,各种火器猛然射击。烟幕消散,被射得千疮百孔的是一
些目标模型。沃罗宁布置好的8名侦察兵,站在8架高精度望远镜后面观察
了这一切。沃罗宁笑着摸摸大胡子:真棒!防化兵们,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
烟力侦察!
苏军阵地前出现了一道更浓的滚地烟幕,慢慢地向德军高地漫卷,一直
持续了50分钟。德军慌了手脚,所有的火力点都疯狂地喷出“火龙”,连续
射击了半小时。
枪炮声渐渐稀落了,沃罗宁早已将德军火力点了如指掌。他将手一摆,
重新部署好的苏军坦克和步兵从烟幕里突然冲出,如神兵天降,飞速接近德
军前沿阵地。德军惊恐万状,很多火器失去了威力,154。2高地这只钉子很
快被苏军拔掉了。
夕阳暮霭中,在高地上欢呼的苏军仍给淡淡的烟幕罩得隐隐约约,朦朦
胧胧,如天界神兵。嗨,这奇妙的“烟力侦察”!
… Page 42…
积雪与作战部署
雪花当空飘舞,漫天抒情。一会儿,风停雪止。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的某天一场总攻之前,苏德两军的阵地上都是白雪皑皑的。
寒冷的空气稍稍转暖了些,苏军某集团军参谋长毕契卡走进了掩蔽部。
毕契卡呵了口气,又拍着那制服上的金晃晃的肩章,上面堆积的雪花迅速融
化开来。这个常人不会留心的细节却让集团军炮兵司令加里宁瞧在心里,马
上眉开眼笑:“哎,本来对德国军队前沿阵地的兵力配备不清楚。风雪才停,
德国人肯定要清理工事中的积雪,这不是个摸清敌情的良机吗?”
过了一会儿,炮兵司令加里宁突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从了望台匆匆返
回指挥部。“立刻通知各部队指挥员,马上到司令部开会。”他一走进司令
部便对参谋瓦里斯上尉下达了命令。
“是!”上尉迟疑了一下,现在离总攻击只有35分钟了。
“执行命令!”将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瓦里斯随即冲出了大门。
几分钟后,指挥员全部坐在了司令部的会议桌边。
“召集大家来,是要更改一下我们原先的作战部署。”加里宁单刀直入,
把开会的意图讲了出来。
他这轻轻的一句,像滚沸的油锅中滴了水,会场上爆炸开了。
“将军!现在离进攻只有半小时了,怎么还可以更改作战部署?”谢尔
林夫上校第一个发问。
加里宁将军看了谢尔林夫一眼,提高了嗓门对大家厉声说:“大家不要
吵了,我们这次进攻,炮火袭击的重点应该改为敌人的第二、第三道堑壕。
请各位立即回去调整部署。2时正准时发起进攻!这是命令!”
指挥员们知道既然是命令,便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便一个个跑回部队去
执行命令。
2时正,战斗打响了。苏军的炮火像长了眼睛似的很快摧毁了德军的隐
蔽工事,为步兵的突击扫平了道路。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还俘虏了德军司
令官门德尔将军。
在解押门德尔的路上,这位战败的将军问瓦里斯上尉:“我们的工事隐
蔽得天衣无缝,请问你们的司令官怎么会发现的?”
“这,我也不清楚。”瓦里斯上尉说。
当他把这段对话讲给加里宁将军听的时候,将军哈哈大笑了起来。
“瓦里斯,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不过是受了积雪的启发。”
“积雪的启发?”瓦里斯给说糊涂了。
“对,我在发布更改作战部署命令之前,一直在认真观察德军阵地。当
时不是刚巧下过一场大雪吗?我发现,德军第一道堑壕前积雪洁白,一公里
正面只有几处湿土,而第二、三道堑壕前的积雪已成褐色。这说明,第一道
堑壕是个假象,其实没人,而第二第三道堑壕才是敌人主力所在。由此推断,
我们原先把进攻重点放在第一道堑壕是错误的。”
“我明白了。”瓦里斯上尉笑着说。
… Page 43…
扩音器变出坦克
扩音器能变出坦克车?别奇怪,这事在1944年1月真的发生了一次。
前苏联红军拉开了科尔宋——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的序幕。近卫坦克第
5集团军该转移到主要突击方面上去派大用场,可要悄悄地离开基洛夫格勒
地域又谈何容易?德国军队的贼眼可盯得紧呢!
红军内管宣传的萨加少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