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如世间的所谓贫民救济,既不问其人的品德好坏,也不究其致贫的原因,只要看到贫穷的状况,就给与米钱。对于鳏寡孤独没有依靠的人,固应加以救助,但在领到五升救济米的人中,却难免有将其中三升换成酒喝掉的。既未下令禁酒,而漫然给米,就是未实行指示性的照顾,超过了保护的限度,俗语所谓“操劳过甚”
,即指此而言。就是英国在救贫法中也对这一条感到为难。
若将此理推广到一国的政治上来谈,经常是人民以租税方式向政府交纳经费,政府用以保护一般人民生计。但在专制政治之下,政府全不采纳人民的建议,并且也无建议之所。
这就是做到保护一方面,而堵塞了指示的道路。就人民方面来说,也可以说是“操劳过甚”。
这类例子,实在不胜枚举。足见这个照顾的字义已成为经济上最重要的因素,人们在生计方面,不问职业的异同和事务的轻重,都须经常加以注意。或者有人会认为此种论点全系依凭算盘的计算,似乎失于刻薄。不知如将应该薄的地方勉强加厚,或者不顾其实之薄而欲厚其名,则反而有害人类的至情,使人们在往来中感到十分苦恼,那就可以说是沽名而失实了。
以上的论点固可成立,但犹恐世人误解,特再附加数言:修身之道并不完全与经济的法规并行不悖。因为个人的私德不完全影响天下的经济。
例如将财物施舍给素昧平生的乞丐,或者一见贫穷可怜之人,不问其来历,就接济一些财物,这种施舍接济行为即为保护性的照顾,但这种照顾并未与指示
92
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98
性的照顾同时并行。如果缩小思考的领域,专就经济上的公平与否来看,则似有未妥,然而就个人私德来讲,则施惠之心最为可贵,应加嘉许。倘若天下有禁止乞丐之法,固属公明正大之举,但是人们私下将钱物施与乞丐的好意,也未可厚非。世间的事情不能用算盘来决定一切,而须严格区别可用与不可用的地方,这点十分重要。希望世之学者勿迷惑于经济上的公论而忽视了仁惠的私德。
第十五篇
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
轻信易受欺骗,怀疑可致真理。何以见得?试看世间愚民,往往轻信人言和书信、小说、传闻;迷信神佛卜筮;父母如有大病,则信按摩之说,或服用草根树皮;女儿出嫁,则轻信阴阳先生的指点,致失佳婿;病不延医而求神拜佛;甚至有迷信不动明王①能镇压邪鬼而绝食丧身者。这些流行民间的风习,并没有什么真理,真理少则欺骗必多,但因一般人易于轻信,故受其迷惑,所以我说,轻信易受欺骗。
世界文明的进步,是由于人们钻研天地间的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人事两方面的动态而发现其真理所致。西方各国人
①不动明王是佛教中降伏魑魅烦恼之神。——译者
93
09第十五篇
民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文明,追溯其根源,可以说都是从怀疑出发。
例如,伽利略怀疑天文旧说而发现地动;伽伐尼①怀疑蛙腿的痉挛而阐明了动物电;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怀疑,就发现了地心引力;瓦特见壶水烧开产生蒸汽而怀疑,就发现了蒸汽的作用。
可以说都是由怀疑而引起研究,才达到真理的。
如将物质领域撇开,改就人事方面来考察,就可以知道其进步情况也是一样的。例如托马斯。克拉克森②反对奴隶买卖法律,也是由怀疑出发,结果为天下后世杜绝了人类的悲惨根源。马丁路德怀疑罗马旧教,认为不合理,就进行了宗教改革。法国人民怀疑贵族的跋扈,就展开了革命运动。美国人民对英国成文法的束缚产生怀疑,起来反抗,终于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试看现代西方许多学者所以能够日新月异地创立学说,引导人们进入文明之域,其要领即在于大胆驳斥古人认为确定不易的学说,对社会上一般不容怀疑的习惯也加以怀疑研究。例如今天一般人都认为男子主外,女子治内,好象是天经地义,但斯图亚特。穆勒的《妇女论》则主张打破这一万古不变的陋习。又如英国经济学者一向都主张自由贸易,相信这种主张的人认为这是世界普遍的法则,而美国经济学者则提倡保护贸易,建立了本国的经济学说。总之,一种议论产生,就有另一种学说来驳倒它,异说纷纭,不知其极。
较之亚洲人民轻信虚妄之说,为巫蛊神佛所迷惑,一
①伽伐尼(Galvani,Luigi,1737—1789)
,意大利解剖学家。——校者②托马斯。克拉克森(ThomasClarkson,1760—1846)英国的奴隶制废除论者。——校者
94
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19
闻所谓圣贤之言即随声附和,万世之后还不敢逾越,与之相比,其品行之优劣,意志之勇怯,实不可同日而语。在异说纷纭中探求真理,好象逆风行船,船受风浪打击,时而向右,时而向左,虽航行了几十百里海域,而直线路程不过前进三、五里。航海有时还会碰到顺风,而在人事方面,却决不会一帆风顺,要使社会进步,达到真理,只有通过不同学说争论的方式。而各种异说之所由产生,其根源即在于怀疑。所以我说:怀疑可致真理,就是这个道理。
虽说我们对于事物不可轻信,但如确系事实,亦不可轻加怀疑,即在怀疑之间,不可不善于辨别取舍,而学问要旨就在明辨此理。日本自开禁以来,人心趋向突然转变,从而改革政治制度,打倒贵族,开设学校,创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都是因为对数千百年来的旧习惯发生怀疑,试行改革,才获得这样的成就。但如追究我国人民在思想上所以怀疑数千年来旧习的原因,可以说是由于海禁开放,与西方各国交通往来以后,看到他们的文明情况,信以为好,并起而仿效所致。因此怀疑旧习,并非自发的怀疑,不过以相信旧习之心,来相信新鲜事物,即从前信心在东,今日信心转向西方罢了。所以疑信取舍之间是否恰当是很难保证的。我们浅学寡闻,对于疑信取舍问题,未能一一提出讨论,深感内疚。但如考察世事变迁的大势与人心趋向,就可以显然看出人们不是流于轻信,就是过于怀疑,而未能信疑适度。兹特申述如下: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感情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已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骤然强
95
29第十五篇
搬硬套,何况利弊得失尚未彻底了解,如欲采用,更须深思熟虑,历经岁月,彻底明了之后,才能决定取舍。但观日本最近社会情形,不论中人以上的改革家,或自称文明开化的人士,开口即赞扬西方文明之美,一唱万和。举凡知识、道德之教,到政治、经济,以及衣食住等细微末节,莫不羡慕西方风尚,争先仿效。
甚至有些对于西方情形一知半解之人,也随波逐流,厌旧趋新,何其轻信不疑如此?纵使西方文明高出日本数倍,其文明也未必尽善尽美,其缺点亦不胜枚举。
我们既不能相信西方风俗全是好的,也不能怀疑日本的习俗全是坏的。譬如有一青年倾慕某位学者,立志仿效,灵机一动,就购置书本文具,日夜伏案苦读,这固然是无可非议的好事。但因摹仿太过,甚至学他的深夜聊天、爱睡懒觉的习惯,以致损害健康,这岂是智者所为?这是由于那个青年只见学者博学而未察其行为好坏,盲目仿效,以致相来不幸。
中国有一句成语“东施效颦”
,就是说美人之颦自有风趣,故竭力仿效,这种行为虽属可笑,但还不足深责。若因所崇慕的学者有睡懒觉这种懒惰而不卫生的恶习,也加以仿效,岂不是更为可笑吗?而今日我国社会上却有很多所谓文明开化人士和这个青年不相上下。
试将东西方的风俗习惯加以比较,再来看所谓开化人士的评论是否合理?
例如西方人每天洗澡,日本人每月只洗一两次,开化人士就评论说,文明人喜欢洗澡,促进皮肤的蒸发,是很卫生的,不文明的日本人却不明此理。
又如日本人在卧室内放置尿瓶盛放小便,上厕所后又不洗手,但西方人虽在半夜也到厕所去,做事后一定洗手。评论者又说,文明人喜爱清洁,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