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寿份无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我们在过去生中,定曾经过极大努力,今天才感得此暇满人身,所以我们绝不可把它白白浪费;
  (二)回顾我们今生所作所为,不要说圆满地持戒、布施及发愿,即使最基本的一条小戒亦不敢说曾完美无瑕地守持,来世又如何能指望再得暇满人身呢!
  我们平时对自己之言行及心念极少观察,总以为自己尚且称得上是一个好的佛教徒或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一旦去观察,便会发现自己连一条小戒亦不能真正圆满地守持,心中总有各种烦恼欲望,连守持一条小戒的清净心亦未具备,何况说要善持所有戒律呢?所以,我们若一旦观察,客观地去评估,便会发现转生为暇满人身的善因不易积聚。在过去生,我们几经辛苦经营,方能在今天终得此暇满身命,绝不应入宝山而空手回,必须善加利用以达究竟利益,或起码善用它令自己未来不堕恶道。另一方面,我们既知获取暇满身命所必须具备的无数因缘,又经观察而自知今生并未积聚多少这些善因,便不难预计我们再得同样条件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以上为从因的难得之角度来说,现在我们又从其果的难得之角度来说一下。在《戒经》中,佛陀曾说:「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善道者少如指上尘!」。在六道轮回之中,绝大部份众生生于三恶道中,生于地狱中的众生最多,生饿鬼道中的次之,生于畜牲道中的更少。在畜牲中,生于大地上的远比生于水中的为少。然而,我们知道畜牲的数目极多,即使一撮泥土中已有无数生命。如果这个数目尚算比地狱及饿鬼众生少,可知生于地狱道及饿鬼道中的生命数量之多!六道中生于人间的生命与生在恶道中的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数目。
  在人间中,许多万劫中才会有一劫能逢佛陀化现,而且只是在劫中的一段短时期中出现,人间绝大部份时间都是没有佛陀化现的。我们现在适逢释迦牟尼的教法尚在,在此之后便要等到弥勒佛化现才能于人间见佛化生了,这是四十二亿万年后的事。在此之间,人间没有佛陀化现,即使是佛陀的名号亦不易听到!在释迦牟尼出现前及上一次在人间有佛化现之间,亦是以亿万年计的过去时段并没有佛陀及佛法在人间。所以说,逢上佛陀化现人间的机会微乎其微。以上所说的时劫计算,乃佛陀所亲说及佛经中记载,并非衲故意夸张形容的。
  即使生逢佛陀化生,亦未必就能得遇正法。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方盛行佛教,而且即使生于这些地方的人,也不一定就真正信佛,一家庭中或许不过一、两人信奉行持而已。如果我们细细思维以上的数量计算,便会真正感受到要得生为人,又适巧凑足各种圆满及有暇,是亿万中无一的组合,再次遇上的机会可说近乎没有。
  在佛经中有一个譬喻:在无边无际的大海洋上,有一个小小的圆环随浪飘浮不定。在深不可测、黑不见指的海洋下有一只瞎眼的海龟,牠每逢一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如果这只海龟在某一次浮上水面时,刚巧那随浪飘浮不定的小环在其上方,龟颈恰巧穿过了小环,这机会有多大呢?我们不难感到这种机会是近乎不可能的,而生逢人间又具足其它有暇及圆满的机会,甚至比这譬喻中的情况更加稀有难逢,但我们今生中正是逢上了!在以上譬喻中,大海喻六道轮回,小环喻在各世界间中才出现一剎那的佛法,一百年浮上海面一次喻人身之难得,瞎眼的龟喻自己及众生因烦恼及无明而不具慧眼。如果海龟常常浮上水面,有天遇上小环的机会还是有的,但偏偏牠一百年才浮上来一次。同样地,如果我们常生人间,便会有较多机会遇上佛法,但我们却并不常得人身。另一方面,如果佛法永远在同一地方弘扬,我们要遇上的机会会大一点,但佛法却只在极少时段内出现,而且不一定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中,就似小环在无边的海洋上飘来飘去,不易遇到。
  总结而言,由因的角度看,要得暇满人身的各种前因极难做到,所以我们再遇暇满身命的机会不大,自知难以办成;由果的数量来说,要生为人尚且不易,要凑齐各种有暇及圆满于同一时间及同一身上,更加是不可思议的机会,要再一次凑足它们是近乎不可能的了。

  宝贵的身命将极快失去
  衲今天应求讲述延寿法门。照传统来说,开示延寿法门或授予延寿灌顶时,一般不谈及死亡。然而,衲认为念死是一种极为有力的修持助缘,故此亦想略提一下(注:有关念死法门之详细开示,可参考法师著作《生死自在》、《甘露心华》及《甘露法洋》等)。
  如果有一样东西虽然珍贵难遇,但我们可以永远拥有,哪我们还没有甚么可担心的。宝贵的暇满身命却并非如此。它不只珍贵、具大意义及甚难遇到,而且更很易失去,我们不可能拥有它很长的时间。
  这个难得再遇,能为我们带来无量利益的身命,最终必将失去。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不可一世的皇帝、智者、佛法大师乃至佛陀,但永远不死的先例却从未出现过。即使是圆满觉者(佛陀),亦示现入灭死亡的现像,何况凡夫呢!在历史上,即使最强壮的勇士、最有权势的帝君或最多财富的商贾,最终亦难逃一死。
  自出娘始以来,我们其实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这个终点步近,每一呼吸间我们都向死亡迈近了又一步。即使现在我们大家静静地坐在这不动,时间却并不停顿,我们的生命当下便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一生中,扣除年幼无知期、睡觉、吃饭、劳动、如厕、闲聊及玩乐的时间,可供修善的时间有多少呢?照理来说,今生不过短短数十寒暑而已,未来生却无穷无尽,我们理应暂时放下眼前极短暂的安逸,好好为未来生修善积德,然而可供我们修行的时间却不多。
  如果我们能准确判断死期,尚可以好好去计划一下,先把俗事忙完,再来精进修持。但世事却并非如此,我们无法预知死期。不少年青人在满怀壮志时已死去,还有些在襁褓时期便夭折,有谁能肯定明天仍能活呢?我们要知道,人身及人命十分脆弱,一口气喘不过来已足以致命。令我们马上丧命的因素比比皆是,能导致长寿的因素却不多。
  在死时,不论你有多少财产及亲友,唯一有助的只是你曾作的善业,仅此而已!我们穷一生对自己的肉体百般照顾呵护,到头来它能救助我们吗?在死时,即使这身体亦帮不上忙。
  我们的暇满身命珍贵难得而意义很大,却最终会失去,而且我们无法得知何时将失去它。

  失去人身后前景并不乐观
  刚才已多次提到,要得到暇满人身极不容易,必须有清净的戒德及广大的布施,配合纯正而猛利的发愿,才能感得一次具足暇满的身命。我们想一想,由出生起至现在这一刻,有哪一条戒我们肯声称曾圆满无瑕地守持的呢?以五戒、菩萨戒或密戒的任何一条来算,我们都不敢说完全未曾违犯,何况说守持全部大小粗细的各种戒律呢?有一位大师曾感叹地说:「具戒时不知如何持戒,到知道如何持戒时却早已破失了戒!」,这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又由布施来说,有多少人曾作广大布施呢?在作布施时又是否发心清净地舍施呢?这些大家心中有数,不需衲多讲了。
  再从发愿来说,世俗的人本已少作善因,即使偶尔作少许善行,却又回向愿自己今生多财多福,何曾回向于未来生再得暇满身命呢?
  所以,由上述三点可知,我们一旦失去今生的身命后,再得一次同样的机会是不大的。
  反过来说,我们对积聚恶因却乐此不疲,从不厌倦,堪称「精进」!我们在处事待人时,心中因贪念、瞋恨及愚痴而由身体及语言作各种恶因。即使在独处时,我们也擅于在心中造作恶因。这些恶因,最终必定成熟结果,所以我们绝不愁缺乏生于三道中的因缘,单只今天一天中我们就已积聚了不少这些恶因了!
  佛经中云:「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善道者少如指上尘!」。我们能否再次得到人身,只要细细思维一下,不难知道其机会甚微,而在下一生中生于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的机会则极为肯定。

  结论
  如果暇满身命利益不大,我们尽管可以把它浪费。
  如果暇满身命容易再得,我们也尽可把它浪费。
  但透过以上所说,大家可以知道暇满身命极难求得,其意义极大,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