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超等5人诛灭梁氏,同日受封为侯,桓帝又封宦官侯览、赵忠等8人 

  为乡侯,宦官从此独揽朝政,政治更加腐败混乱。宦官的宗族姻亲被任命为 

  地方刺史、太守,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与盗贼无异,流毒遍于国中。宦官 

                             ①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权势熏天。顺从者“光宠三族”,违逆者“参 

  夷五宗”。民间愤怒地咒骂说:“一将军死,五将军出”。侯览前后夺人房 

  宅381所,田地118顷;他哥哥侯参出任益州刺史,搜刮财产累计达到亿万 

  数。 

        (5)曹节诛杀窦氏 

       公元168年,桓帝去世,无子。次年正月,窦皇后与其父窦武商议,迎 

  立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是为灵帝。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武为大将军执政。 

  太傅陈蕃与窦武谋划诛除宦官,窦太后因长期受宦官包围影响,只同意惩办 

  少数罪恶严重的宦官。窦武只好先杀掉管霸、苏康等人,打算逐步翦除。不 

  久,机密泄露,宦官曹节、王甫等先发制人,劫持灵帝和窦太后,占据皇宫, 

  假传圣旨收捕窦武等人。窦武拒不受诏,双方展开拼杀,窦武部下逐渐散走 

  归降,窦武、陈蕃遇害,窦太后被幽禁在南宫。曹节、王甫诛杀了一批支持 

  窦武、陈蕃的文武官员,完全控制了政权。曹节死后,宦官赵忠、张让等继 

  续把持朝政,灵帝刘宏常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成了 

  皇帝的衣食父母,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东汉政治的腐败也达到极点了。 

       和帝以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在专制制度下 

  的尖锐表现。戚宦之祸源自君主专制制度,专制制度的完备,使权力高度集 

  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只要控制了皇帝,就掌握了最高 

  权力。皇帝幼弱,母后临朝,多凭借父兄以专朝政。乃至皇帝年长,欲收回 

  大权,必然和外戚发生冲突,于是皇帝又依靠宦官诛除外戚。有外戚专权, 

  必有宦官之祸。章帝以后,外戚、宦官之祸交替并起,不绝于朝。两大集团 



① 《后汉书·朱晖传》附《朱穆传》。 


… Page 74…

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起初太后临朝,外戚得势,其后皇帝亲政,宦官受宠, 

所以戚宦之争常以宦官的胜利告终。无论外戚或宦官专权,都力图拥立幼 

主,以便自己继续操纵。在外戚、宦官专权下,朝政日益腐败,怨声四起, 

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埋葬了东汉王朝。 


… Page 75…

                       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 



                               1。三国鼎立 



      (1)董卓之乱和军阀混战 

     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中央集权 

力量。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州郡官吏和地方豪强纷纷扩充实力。黄巾 

大起义的主力在当年就被残酷镇压下去,但各地余众继续坚持斗争。东汉政 

府为了扑灭起义力量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州刺史改为州 

牧,选择有名望而又可靠的官僚充任,总掌一州军政大权。可是,这一措施 

不但没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却使分散的割据势力集中起来,增强了他 

们的离心力,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公开的军阀割据混 

战已不可避免。 

     当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又趋激 

化。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继立,何皇后之兄何进任大将军,执 

掌大权。何进联络中军校尉袁绍,杀掉统领西园八校尉军的宦官蹇硕。为了 

彻底消灭宦官势力,他密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因事机不密,何进反为宦 

官张让、段珪等谋杀。袁绍等举兵诛杀宦官2000多人,结束了长达数十年 

的宦官专政局面。接着,董卓带领西北军进入洛阳。 

     董卓原是临洮的大土豪,曾参与镇压羌人和黄巾大起义。灵帝死前,董 

卓任并州牧,驻军河东。董卓进入洛阳后,挟其兵力,独揽东汉朝政。他杀 

何进姊何太后,废何太后所生之子少帝,拥立少帝弟刘协为帝(献帝),自 

称相国。不久,又毒杀少帝,并逼走袁绍、曹操等人。董卓的专横残暴,引 

起士大夫官僚的普遍不满,因此他所任命的山东牧守,纷纷起兵讨伐他,军 

阀混战立即在北方各地展开。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又在消灭宦官势力中出了力,他和董卓闹翻 

后,出逃河北,董卓尽杀袁氏在洛阳和长安两地的家属50余人。公元 190 

年,关东 (潼关以东)军共推袁绍为盟主,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洛阳,讨 

伐董卓。在关东军的威胁下,董卓挟持汉献帝退往西北军的根据地长安。入 

关以后,董卓又数杀大臣,欲以立威,使得统治集团内部上下离心,人人自 

危。司徒王允串通董卓部将吕布等杀死董卓。但王允未能做好善后工作,董 

卓部将李傕、郭汜联兵攻破长安,杀了王允。接着,董卓部将又彼此争权夺 

利,互相残杀起来。长安附近居民死亡逃散,关中行人断绝。 

     董卓西逃后,关东联军也随之瓦解。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混战。经过 

几年的厮杀兼并,逐渐形成若干个较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占据冀、青、并 

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刘备、吕布先后据有徐州, 

袁术占据淮南,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江东,韩遂、马腾 

占据凉州,公孙度占据辽东,等等。其中势力最强的是袁绍和曹操。 


… Page 76…

      (2)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曾任东汉太尉。 

曹操20岁时,任洛阳北部尉,曹跟随皇甫嵩镇压颖川黄巾军,后又募兵参 

加讨伐董卓的关东军。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杀兖州刺史刘岱,州中无主, 

兖州地方官推曹操为兖州牧。同年,曹操在济北诱降黄巾军30万,收编其 

精锐,作为自己的主力军,叫做“青州军”。此后,军事力量逐渐增强。公 

元196年,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采纳毛玠的建议,把汉献帝迎到许 

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同年,曹操在镇压汝南、颖川 

一带的黄巾军时,又夺得大批耕牛农具,开始在许下募民屯田,一岁得谷百 

万斛,初步解决了军粮问题。曹操还注意笼络强宗豪族和士大夫地主,一些 

豪强地主如李通、任峻、许褚、李典、吕虔等,在黄巾大起义和军阀混战的 

过程中,先后率领宗族、部曲、宾客数千家乃至数万家归附曹操。曹操采取 

的这些正确方针和策略,使他的势力巩固发展起来,得以连败袁术、灭吕布、 

平张绣,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在军阀混战初期,袁绍利用自己担任关东联军盟主的地位,首先从韩馥 

手中夺取冀州,以后又把势力扩充到幽、并、青三州。199年,袁绍消灭了 

占据幽、青二州的公孙瓒,遂完全据有冀、幽、并、青四州,成为北方最大 

的割据势力。袁绍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南下一举消灭曹操,统一黄河流 

域。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是在上述情况下爆发的。袁绍以精兵10万, 

战马万匹,南渡黄河。袁绍虽然兵多粮足,但内部矛盾重重,军纪松弛,士 

气不振。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精兵不过两三万人,兵寡粮少,而且后方不 

稳,可是曹操赏罚严明,上下齐心,将士用命。在用人上,袁绍所任唯亲, 

而曹操唯才是举。交战初期,曹操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斩袁绍大将颜良、 

文丑。继而率精兵5000,奇袭袁军屯粮要地乌巢,焚烧袁军全部屯粮。袁军 

军心动摇,全线崩溃。曹操乘势全歼袁军主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名亲 

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利用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的矛盾,攻杀袁谭 

和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