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废除了传统的“谥法”(即对去世的君王赠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 

  号),不准后代臣子借“谥法”褒贬皇帝。秦王政自称“始皇帝”,子、孙 

  继位,为“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就是嬴政被称为“秦始 

  皇”的由来。 

                                                                       ③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凡行政、司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 《史记·秦始皇本纪》。 


… Page 54…

法、立法、任免官吏、军事、征收赋税、重大工程营建,无不取决于皇帝。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要按照皇帝的意志办事。有关国家的大小问题,大臣 

们可以发表议论和提出不同方案,但一律须由皇帝决断才能付诸实行。 

     皇帝行使权力的方式,一般是在朝则听理朝政,批阅奏章;外出巡幸则 

监察官吏,察看民情。秦王朝规定所有上报给皇帝的重要公文,必须经皇帝 

亲自审批。皇帝的决断与批示写成诏书,下达给有关主管官员作为处理问题 

的依据。听朝有朝议制度和朝会制度两种形式。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 

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秦始皇虽然以极权专制著称,但朝议制度并未废弃。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 

郡县制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 

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朝会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 

日期的制度。 

     皇帝行使权力的凭证是玺、符、节。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的大印,才能 

称为“玺”。相传秦始皇以和氏璧制成御玺,方四寸,交五龙,上有李斯所 

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小秦篆。符为兵符,多用于调兵遣将。符多 

作伏虎状,分为两半,右半存于国君,左半发给将军。秦始皇规定,调动士 

卒50人以上,必须持有皇帝的虎符为凭。否则,就是违法。节也是一种信 

征,使臣执以示信。 

      (2)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总领朝廷集议和上奏,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秦朝 

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名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实际只有 

带兵权,没有调兵权,发兵权完全操在皇帝手中。秦统一后,太尉一职没有 

授给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这样便于皇帝亲自控制军队,权力更加集 

中。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皇帝多任命自己的亲信担 

任这一职务,用来牵制丞相,防备丞相专权。 

     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实际上不止九卿),分掌具体政务。奉常, 

掌宗庙祭祀;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保卫;太仆,管理御 

用车马;廷尉,掌刑罚,是全国最高的司法官;典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和 

外交;宗正,管理皇族、宗室名籍;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少府,掌全国 

山海池泽的税收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需要;将作少府,掌宫廷修 

建;中尉,负责京师治安,等等。三公和九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属官和办事 

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最后由皇帝裁决。与后期封建官僚 

制度比较,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具有鲜明的家、国合一化的特点,就是皇室私 

务与国家公务官职合一。如掌管皇室车马的太仆、掌管宗室亲属事务的宗 

正、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等,这些掌管皇帝私人事务的官职统统并入国家的 

官僚机构。 


… Page 55…

         (3)郡县制 

       在强化中央集权机构之后,实行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来管理辽阔的国 

  土,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国家统一、贯彻中央集权。秦始皇没有贸然作出决 

  定,将此事交给大臣们讨论。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一批大臣认为,六国刚刚 

  破灭,燕、齐、楚等地远离秦王朝统治中心,中央无力控制,分封诸公子为 

  王建立属国,便于屏卫中央。廷尉李斯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分封制,认为分 

  封诸侯会削弱皇帝的权力,使国家重新陷入四分五裂局面。秦始皇肯定了李 

                                                               ① 

  斯的意见,他指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就是说,分封诸侯 

  是战乱的根源。于是,秦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全 

  面实行郡县制度。 

       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秦在已控制的地区设置了36个郡。 

  所置郡名《史记》没有列出,此后陆续置建的新郡,散见于各列传。班固《汉 

  书·地理志》在论述汉郡沿革时,第一次把秦的36郡名称逐一讲出,但没 

  有说明36郡以外新置郡数。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郡数最多曾达 

        ② 

  46个 。 

       秦郡一律置“守、尉、监”三长官。郡守为一郡之长,掌政事;郡尉是 

  郡守的辅佐,并掌军事;监御史负责监察,直属中央的御史大夫。守、尉、 

  监职权的划分,是与中央“三公”分权的原则相一致的。守、郡均有丞,以 

  协助处理日常事务。郡府设诸曹掾属,处理一郡民政事务。秦代郡府其详不 

  可考,但汉承秦制,从汉代郡府组织可以窥见秦朝郡府组织的概况,后文再 

  作详述。 

       郡以下设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户的设县长。令 (长) 

  掌政事;另有县丞,掌文书、司法裁判等;县尉,掌军事。边远地区少数民 

  族居住地则置“道”以代县。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汉县以下 

  乡村组织为乡、亭、里三级机构,以县统乡,以乡统亭,以亭统里。从本世 

  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认为秦的地方行政系统是县、乡、里,即 

                               ③ 

   “以县统乡,以乡统里”。亭是秦汉维持地方治安的乡村组织,亭长的主 

  要职能是徼循防盗。每县下辖若干乡,乡的区划不完全按照地域的广狭,而 

  是兼顾人户的多寡,人口稠密多设,反之则少设。乡设三老、啬夫、游徼3 

  个乡吏,管理一乡事务。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负责地方治安。 

  乡下设里,里的人户编为“什”“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大 

  率百家为一里。秦称一里之长为里典,专司检察里民的言行善恶;里民如有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 采用谭其骧先生之说,见 《秦郡新考》,《浙江学报》第2 卷第1 期。此外,《晋书·地理志》考订秦 



郡为40;清人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考订秦郡为42;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郡考》考定秦郡为48。 

③ 顾炎武: 《日知录》卷22,《乡亭》。 


… Page 56…

  危及封建统治的不法行为,知情不报,就要受连坐的惩罚。乡、亭、里官吏 

  一般由地方推举当地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任。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这一整套封建制度的建立,强化了封建国 

  家机器,为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奠定了基调。 

       秦在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的过程中,以当时流行的“五德 

  终始说”作为自己合法统治的理论依据。“五德终始说”采用金、木、水、 

  火、土5种要素的循环相克,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复杂变化。秦始皇认为自己 

  代表水德做天子,水德崇尚黑色,“度以六为名”。于是,代表水德的黑色 

  和“六”这个数(含六的倍数),便深深地渗透在秦的政治措施和典章制度 

  之中。黑色是秦代的流行色,衣服、旄旌、节旗都必须采用黑色。法冠、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