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世界形势,是罗马势力的东展,中国势力的西进,而贵霜与安息 

两大势力,则屹然横亘于中亚,成为东西两个世界交流的障壁。 

     在东亚的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了翦除关东六国的大业,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因暴政,只存在了短 

暂的15年,公元前206年覆亡于陈胜、吴广首倡的农民大起义浪涛之中。 

秦亡后,经过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 

王朝。西汉历经14代210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公元 

24年,绿林军的一支攻破长安,结束了王莽新朝的统治。 

     秦汉时代形成和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特 

点是:确立专制皇权,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秦始皇开始,秦汉封 

建国家的一切政务均由皇帝最后裁决,县级以上官吏的任命都要得到皇帝批 

准。全国的军权也集中在皇帝手中,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得有皇帝 

的虎符为凭,否则就不发兵或视为违法。汉武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而重用 

身边的人员,削弱丞相的权力。他选用出身低微的士人,加以侍中、常侍等 

官衔,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原先在皇帝身边掌章奏文书的尚书(用宦者时称 

中书)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亦称内朝)。中朝是皇帝直接控制的 

宫廷机关,掌握了参决国家政务的权力,凌驾于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之上。此后,外朝逐渐退居为执行政务的机构。内朝与外朝的划分,是封建 

中枢行政体制的重大变化,它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解决皇权与相权矛 

盾的历史必然趋向。正因为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称谓在秦汉以后的封建 

社会里一直是地主阶级最高代表的专称,并象征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秦汉 

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大多为后世的封建帝王所承袭,影响深远。 

     秦汉时期完备了中央封建官僚制和地方设郡、县、乡等行政机构的制 

度。在中央官僚机构中,秦汉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和 

御史大夫。丞相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职掌有别,便于皇 

帝独揽大权。九卿分别掌管全国财政、司法、民族事务等政务。地方上设郡、 

县、乡等统治机构,各级机构的置官原则基本上与中央三公分权一样,相互 

牵制,便于中央控制。 

     西汉前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代有所不同。刘邦认为,秦朝速亡,除 

暴政外,还由于秦始皇不分封子弟以为藩辅,致有“孤立之败”,因此,他 


… Page 7…

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在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附近 

地区实行郡县制,在关东六国故地采用了分封制。西汉建立后,刘邦在铲除 

异姓王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在封国内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军 

权和财政权。分封之始,诸侯王也起到了一些拱卫中央的作用,随着诸侯王 

与皇帝血缘关系的疏远,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王国逐步发展 

为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割据势力。从汉文帝开始着手解决王国问题,景帝时 

平定七国之乱,收回各封国的行政权和军权,武帝实行“推恩令”和“附益 

法”,分割王国,限制诸侯王的活动,封国变成与郡一样由中央管辖的行政 

机构,王国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 

     汉武帝还发展了秦朝派监御史监郡的制度,置13州部刺史监察地方, 

又在首都长安设司隶校尉、纠察京师百官和京畿附近地区。这套监察制度进 

一步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官僚机构的控制。“汉承秦制”,虽然有的官名和地 

方机构略有变化,但秦制的基本内容没有变。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 

联络大月氏,第二次是联络乌孙,联络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打击匈奴。张 

骞的直接使命都没有完成,但了解到西域各国的地理、风俗、物产,扩大了 

汉朝的影响,中国也因而第一次知道中原以外还有广大的西方世界,并由此 

开辟了中国史上政治和经济的新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帝国的势力, 

一天天地西展,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西 

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这期间,中国南方的越南正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国秦末汉初,南海 

郡的地方官赵佗,乘乱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南 

越国的势力扩展到红河三角洲。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消灭了赵氏割据 

政权,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派郡守、刺史进行 

统治。但原来的雒侯、雒将仍是各地的实际首领,汉朝的势力未能深入到基 

层。在汉朝先进的生产力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下,越南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汉族封建主和新兴的越南封建主共同统治越南人民。但是越南封建主同汉族 

封建主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利害冲突,他们多次领导越南人民反对汉朝封建 

统治的武装起义。 

     在中国北方,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朝鲜北部形成了一 

个奴隶制国家,习惯上称作“古朝鲜”。中国秦汉之交,政局动荡,北方居 

民不断向朝鲜半岛迁徙。公元前194年,移居朝鲜的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 

政权,自立为王,统治今平壤一带。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侵入朝鲜, 

灭掉卫氏政权,在朝鲜北部设立了乐浪等四郡。其它三郡后来撤销或内徙, 

只有乐浪郡所辖地区至4世纪初才为高句丽和百济收复。公元前1世纪中 

叶,在反对乐浪汉族官吏统治的斗争中,高句丽兴起于朝鲜半岛北部。至公 

元初,百济和新罗分别占有朝鲜半岛西南部和东南部,与高句丽形成三足鼎 

立之势,延续600余年,史称“三国时代”。 


… Page 8…

     公元前1世纪末叶,西汉帝国的光辉暗淡了。中国史的运动,从向外扩 

张转为内部火并。王朝统治危机加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大量破产流 

亡,统治集团更加荒淫腐朽,外戚王莽乘机夺取权力,建立新朝。为了缓和 

尖锐的阶级矛盾,王莽托古改制。王莽改制的有些措施触及到了当时社会的 

重大问题,无可厚非;但制度本身弊病甚多,也有违背规律的一面,加之吏 

治腐败,用人不当等原因,王莽改制不但没有挽救社会危机,反而激化了各 

种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的大爆发。 



                            2。公元1至5世纪 



     公元1至5世纪,是上古世界几大帝国由盛而衰的时期。公元1至2世 

纪,罗马扩张为环绕地中海的帝国,并曾一度占领两河流域;安息帝国占据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和中亚细亚部分地区;贵霜帝国占领中亚和南亚次大陆 

的西北部;帕米尔高原以东就是东汉帝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就贯穿于这四个 

古代帝国之间。在四大帝国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是东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从3世纪开始,四大帝国纷纷走向衰落。下面分两个阶段来说。 

      (1)公元1至2世纪 

     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屋大维,生活在罗马奴隶制社会急剧变化和动荡不安 

的年代。罗马发展为横跨欧、亚、非的奴隶制霸国后,各种社会矛盾和斗争 

都公开暴露出来,因而造成了长期内战和分裂的局面。共和政体已经不能适 

应奴隶主阶级加强统治的需要,也不适应罗马、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 

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沿着恺撒开创的军事独裁之路前进,统一 

了罗马,稳定了局势。屋大维没有公开采取君主的统治形式,而是 

     以“元首”的名义进行统治。因为共和制传统势力和影响的存在,所以 

他把共和时代的统治机构完全保留下来,利用旧的统治形式,行君主统治之 

实。这种用共和制外衣掩盖着的君主制,被称为“元首政治”。屋大维是集 

行政、军事、司法、财政和宗教等大权于一身的君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