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義卻有截然的差異。《大乘玄論》說:
「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斯則一往第一義空以為佛性, 又言「第一義空名為智
慧」, 豈不異由來義耶?今只說境為智,說智為境。
復云「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對此為言,亦應
云:所言智者,不見智與不智。 即「不見空」除空,
「不見不空」除不空;除「智」又除「不智」,遠離二
邊,名拢械馈!∮盅裕骸溉缡嵌姴幻械溃瑹o常無
斷,乃名中道。 」此豈非以中道為佛性耶?是以除不
空,則離常邊,除於空,即離斷邊。 不見智與不智,
義亦如是,故以中道為佛性。 是以文云:「佛性者,
即是三菩提中道種子。 」是故今明:第一義空名為佛
性, 不見空與不空,不見智與不智,無常無斷,名為
中道。( 裕А103)
以上是吉藏站在空宗的立場, 對《涅槃經》這段經文的
解釋。 從空宗
──────────────
(裕102)參閱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冊,學生書局,
75 年,頁 198…202。
(裕103) 《大乘玄論》卷3,《大正藏》卷45,頁37中。
75 頁
觀點而言, 雖然吉藏言之有理,但是如此的詮釋可說是對原
文的曲解,因為他把「不見空與不空」 ( 及其引申的「不見
智與不智」 ) 視為遣執蕩相的第一義空和中道。首先他批評
《涅槃經》所說的第一義空, 「非是由來所辨第一義空」
( 即非空宗所瞭解和主張的第一義空 ), 因為他說《涅槃經
》的「第一義空但境而非智,斯是偏道」。 再者,吉藏又說
「智慧, 亦非由來所明之智慧」,因為「彼明智慧,但智而
非境,斯亦是偏道義,非謂中道。」 ( 裕А104) 那吉藏所認
為的中道是什麼呢?他認為「不見空除空, 不見不空除不空
」 ( 換言之,空不空雙除 ) 之後才是中道, 因此他的結論
是「第一義空名為佛性, 不見空與不空,不見智與不智,無
常無斷,名為中道」。
《涅槃經》並不反對「不見空與不空、不見智與不智」等
遠離二邊的說法, 這是屬於經文的「所言空者」,但這種「
空」並非《涅槃經》的中道第一義空, 因為它是「偏空」,
真正智者除了能「不見」空與不空之外, 還要同時能雙「見
」空與不空,否則不名中道。 顯而易見,《涅槃經》是站在
真常思想的立場, 故特別強眨鸽p見」的重要性,否則只會
見到「真空」而忽略了「妙有」。 總之,雖然吉藏和《涅槃
經》對中道第一義空的看法, 熟是熟非,難有定論,但是可
肯定的是吉藏此對這段經文確實有所曲解。 以吉藏的學識當
不致於铡x此段經文, 而是有意忽略《涅槃經》原義,堅持
其所謂的「由來義」所致。 其實《涅槃經》以第一義空解釋
佛性, 很清楚的是要強眨湔娉!鸽p收」的空義,而不是中
觀般若「雙遣」的空義。
華嚴宗的澄觀對此段經文亦有其自已的看法, 他更將它
與「無情有性」的議睿嗵醽K論。 他在《華嚴經演義鈔》說
:
初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者
, 即雙標空智,以第一義空該通心境,故明即是智慧
,揀異瓦担Х乔椤!摹杆钥照摺瓜拢涀噪p釋二義
, 「所言空者」,即是牒上第一義空,以空有雙絕,
方名第一義空。 故云:「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
空及不空」下,釋上智慧。 經文稍略,若具應云:
「所言智 ( 慧 ) 者,能
─────────────
(裕104)同上,頁 37 下。
76 頁
見於空及不空」, 故此中「者」字,非是人也,是牒
詞。 此中言「見」、非約修見,但明性見,本有智性
,能了空義及不空故,若無本智,誰知空與不空耶!
( 裕А105)
澄觀與吉藏一樣, 認為經文「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的「空」, 因其「空有雙絕」,方名第一義空,同樣铡饬
《涅槃經》的本意。但是,他也指出「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
一義空名為智慧」是雙標「空」和「智慧」, 所以他說「所
言智 ( 慧 ) 者,能見於空與不空」的「智者」, 並非指有
智慧的人,而是指「第一義空名為智慧」的「智慧」。 澄觀
試圖將空和智慧相連以明佛性, 而且他說「見於空與不空」
的見, 不是修見而是明性見,乃本有的智性,能了空義與不
空義。 換言之,澄觀將此段經文的第一義空的空性著重在「
雙遣」上, 因此是空如來藏,而智慧則著重在其「雙見」,
因此是不空如來藏, 而整個佛性即建立在「空智相成」上,
他說:
空智相成方為真佛性義,則知二藏 ( 空及不空如來藏 )
亦不相離。 以其佛性妄法不染,故名為空:具恆河妙
德,故名不空。( 裕А106)
澄觀同意經中所說的「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
, 所以他強眨氹p見空與不空,「方有佛性」,而之所以能
見,則在於智慧。 由以上之分析可知澄觀的解讀與吉藏和《
涅槃經》原義略有異同。 澄觀與吉藏都認為第一義空是指空
有雙絕的空, 然而不同的是吉藏認為這樣的第一義空即是中
道佛性, 而澄觀則認為它僅是屬於中道佛性的「空如來藏」
的部份而已, 而有照見作用的智慧屬於「不空如來藏」,而
空智相成兼具才能名為中道佛性。 換言之,中道佛性具空性
和智慧二個屬性。 澄觀最後的結論與《涅槃經》原義相符合
,但是其解讀第一義空的地方,顯然與經文原義不合。 原經
文只是說第一義空是佛性, 也是智慧、中道,而不是澄觀所
瞭解的僅是代表否定性的空有雙絕的偏面空。 不過,由於澄
觀引申經文的「智
──────────────
(裕105)《華嚴經演義鈔》,《大正藏》卷 36,頁 73 上。
(裕106)同上,頁73中。
77 頁
者」成代表雙見的「智慧」, 故結論與原經文可謂相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澄觀引申《涅槃經》這段以第一義空論佛
性的經文,來論證他自已對無情有否佛性的看法。他說:
《涅槃經》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 此二不二以為佛性。然第一義空是佛性性,名為智
慧,即佛性相。 第一義空不在智慧,但名法性,由在
智慧故名佛性。 若以性從相,則唯眾生得有佛性,有
智慧故。 牆壁瓦担o有智慧,故無佛性。若以相從性
, 第一義空無所不在,則牆壁等皆是第一義空,云何
非性?
上段的討論已指出澄觀將第一義空與智慧視為佛性的二
個屬性。 依據這個觀點,澄觀更進一步指出第一義空屬「佛
性性」, 而智慧屬「佛性相」,當第一義空不含智性時,只
能稱為法性, 如兼含智慧,才能稱為佛性,不過雖然如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