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薩也。三草、即上中小三藥草:上喻菩薩,中喻聲聞、緣覺,小喻人、天也。幼商
、喻初發心不定種性人,以恆畏大乘法之綿遠艱險也。化城、即本經化城品所說之
化城,指小乘涅槃,為佛所化現之方便城,慰小乘人使暫休息而實非究竟寂場也。
粒帯⒓囱蜍嚕餍〕恕!鲴{、即牛車,喻大乘也。言佛法既興,菩薩──大乘人
既已發心,而人、天、聲聞、緣覺諸小乘並蒙沾潤。惟佛以初發心人易於倦怠,故
先以涅槃之化城誘之。小乘人局於果地,故須以大乘之牛車進之,以上明一乘實相
之境,并冀一切眾生了然於權實,而能舍權趨實以躋於無上涅槃也。
「玄贊」由是摧十軍之拢螅怊偕现髦椋唤ò酥B之醫王,授掌中之妙藥。
軍、指魔軍。即眾生心中之欲魔、愁魔、铮誓А⒖蕫勰А⑺吣А⒉牢纺А⒁
魔、食毒魔、利養魔、名聞自高魔之十種煩惱魔也。拢蟆ⅹq言拢酢V^佛為摧破
上十種魔軍之拢跻病=怊偕厦髦闉橘p,喻以此妙法蓮華經開示眾生也。八諦、即
四真諦、四俗諦,謂以此經利益眾生,如壽量品所說醫王授藥喻也。此明一乘實相
之行、果。以上總敘分敘一經之綱宗。
「玄贊」藻掞眾筌之表,邃軼百宗之外。黄叩囟聵s九分,冠五乘而獨穎千
古。文藻超眾筌之上,頌教妙也。深邃出百宗之外,頌理妙也。地、謂菩薩地位
,七地者、自種性地、解行地以上有七。至八地以上,念念不退,即為行不退地。
迨於佛果即究竟地也。九分、與十二分教同,以文字關係故略稱九分。言此經義
七地,獨標九分,頌行、果妙也。五乘雖殊,實皆以此一乘為究竟,故此經為五乘
之冠冕,而特超去來今三際也。以上讚揚旨玄妙。
「玄贊」大矣哉!揚一實而包總太虛,振兩權而遺羅萬象,豈可以溟渤類其深
旨,妙高方其峻躅者乎!大之名對小而立,故此教義大不足以喻之,茲第強讚為
大耳。一實、即一法,即一真實不虛之法,包括無外,總持無遺,明法體之大也。
權、謂權門。振落兩種權門,而萬相空空無不息寂而見為遺棄。振發兩種權門,而
萬相森森無不顯現而見為包羅──喻法用之大也。以是之故,溟海不足喻其深,須
彌不足擬其峻矣。妙高、即須彌山也。以上敘經宗竟。
「玄贊」首稱妙法蓮華經者,藻宏綱之極唱,旌一部之都名。序品第一者,鏡
義類之鴻標,顯異筌之別目。 對他經而言,則此妙法蓮華經為極唱。就本經而言
,則此妙法蓮華四字為都名。而序品第一,則又兼總睿e睿x也。以上總敘經
睿靶蚱肪埂
「玄贊」法含持軌,綰群祥以稱妙。華兼秀發,總眾美而彰蓮。體業俱陳,法
喻雙舉,半滿之途已曉,取捨之路方著。法界之法性法相,無論有佛無佛,自性
常住。佛以方便善巧開示安立,為使眾生了解。若知一切諸法無不為佛境界所攝,
即知佛智無不融滿遍照,總攝群相。以是之故,稱為妙法。秀、秀出也。發、開敷
也。蓮之為法,在污不染,具足眾美,故以蓮為讚。蓋妙法者舉其法,蓮華者彰其
喻也。以上釋別睿罘ㄉ徣A四字竟。
「玄贊」經者,為常、為法、是攝、是貫。常則道軌百王,法乃德模千葉,攝
則集斯妙理,貫又御彼庸生:庶令畢離苦津,終登覺岸。經具四義。軌、率由也
。千葉、千世也。攝貫二義,明此經集妙理之大成,陶庸愚而無外也。以上分敘經
睿埂
「玄贊」序者、由也,始也。陳教起之因由,作法興之漸始。品者、類也,別
也。區玄旨而異類,派幽筌而彙別。第者、次也,居也。一者、極也,首也。經有
二十八品。條貫真宗,此品次居極首,故名第一。義如本文。以上序經睿埂
明 綱 宗
凡演講一經之先,必先提挈此一經之綱宗,故天台宗分五重玄義,賢首宗有十
門玄談。茲於講此妙法蓮華經之先,仍依窺基大師所撰玄贊,略以六門分釋。茲臚
列如下:
一 敘經之起意
此起意復析為五:甲、酬因請,乙、破疑執,丙、彰記行,丁、利今後,戊、
顯時機。
甲、酬因請 此復析為酬因、酬請二義:酬因之義又有六:一曰、酬行因。凡
學佛者,必有因行方成果德。佛既親近無量阿僧祇佛,盡修六度萬行,能圓滿無上
功德,顯現一乘實相,仍願眾生亦能如是修習因行,是為酬行因。二曰、酬願因。
在佛本因地中,原具最大誓願,願一切眾生得入於佛道,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并願眾生亦盡如我能發此願,是為酬願因。三曰、酬求因。佛於無量劫來勤求無
上菩提,曾不退轉,如本經提婆達多品所說是已。佛即以所求得之妙法,答眾生之
所求,并願眾生亦盡如我能作此無上妙法之希求,是為酬求因。四曰、酬持因。佛
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得值八百四千萬儯怯伤T佛,供養承事,值多善友,長時
受持。又釋迦過去為常不輕菩薩,臨終聞空中說法華二十千萬儯剩つ苁艹郑瑲v
無量劫。往時既自常持此經,并願眾生亦常受持,是為酬持因。五曰、酬相因。佛
說大經,天雨曼陀羅華,地遍六種震動,均為瑞相,如本經序品中所說。佛放眉間
白毫相光,遍照枺饺f八千世界。文殊師利告言:世尊將說大法。以將說此經,故
先現大相,先現大相即為說是經也,是為酬相因。六曰、酬說因。如來以一大事因
緣出現於世,本願廣說開示眾生,令得究竟一切種智。而舍利弗三請世尊說此妙法
,遂能開此法會,利益當機,是為酬說因。酬請者,即酬答諸大菩薩照堈f法之請
也。如本經舍利弗及彌勒三請演說妙法,乃為說之,是即酬請之義。
乙、破疑執 此復析為破疑、破執二義:破疑者,破眾生之疑。眾生之疑有二
:一為耽涅槃之二乘眾生,自謂已得自度解脫,疑彼大乘佛果永無我分。一為發大
心之菩薩,雖已發大乘心,然因舍利弗等已具種種功德智慧,尚於大乘無分,故自
疑亦難成佛,馴至失心退轉。自此經諸品出現後,闡發三乘唯是一乘,聲聞悉當作
佛,而三乘眾生之疑破矣。破執者、破眾生之執。眾生執中,有大乘執與小乘聲聞
執之別。聲聞又分四種:一為曾發菩提心,而因怯弱已至退轉,遂發小乘心修行得
果,如舍利弗等是也。二為菩薩應化示現為聲聞身,如富樓那、阿難等是也。三為
未發大乘心,未修大乘行,但著於小乘,自謂已得滅度而铡詾榧淳烤沟卣摺K臑
勤求世間禪,或已證初禪、二禪、三禪及四禪者,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自謂與佛
無二無別;如楞嚴經所說之無聞比丘,本經所說增上慢之阿羅漢是也。大乘亦分二
種:一為從凡夫地即發大乘心修菩提行者,此名頓悟菩薩。一為先發大乘心,已至
退轉修小乘行,後復遭遇法會,重發大心迴向佛乘,此名漸悟菩薩。在四種聲聞小
乘中,除應化示現聲聞身之菩薩原本無執,及增上慢之阿羅漢尚未證果無有可執者
外,其餘兩種聲聞,均自謂所證之果即是佛乘,所得涅槃無可再上,此即為聲聞小
乘之執。自本經出現,乃知所得涅槃,不過解脫於三界生死之苦,仍居暫息之化城
,而小乘之執破矣。在二種大乘中,均以為證小乘果之人再不能發無上心,修菩提
行,證究竟涅槃,圓滿無上妙功德智。以此種種,悉為我大乘人所修證,非小乘所
堪,此即大乘菩薩之執。自本經出現,乃知小乘證果,正為修大乘法之方便,以彼
已解脫於三界煩惱,即可直趨於無上涅槃,而大乘之執破矣。
丙、彰記行 此復析為彰記、彰行二義:彰記者,佛自成道後,未為聲聞授菩
提記,今因時機已至,為諸聲聞悉皆授記,故說此經即為彰記。彰行者,佛為六道
輪迴眾生說二乘法,然實唯一乘。此經正以彰二乘之權,一乘之實,亦即是彰一乘
因行為絕之因行也,是為彰行。
丁、利今後 此復析為利今、利後二義:利今者,指利益遍於佛說法之時言。
利今亦分二種:一為果記利。如佛為諸大弟子親口授記,決定成佛。諸大弟子因是
決定勤求無上菩提,修入佛乘,是名果記利。一為現證利。如佛說妙法,龍女立地
成佛,餘眾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現證利。利後者,如於後末世,有人
受持讀誦是經,即為供養佛之舍利。又自佛示現迄今二千九百四十八年,因此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