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懶惰意及懈怠想,離諸憂惱,慈心說法。晝夜常說無上道教,以諸因緣、無
量譬喻,開示眾生,咸令歡喜。
此頌自除惡染、勤宣法義。對於世間染污之法,不妨懶惰而不為,而於宏揚佛
法修菩薩道,則須以極大之勇猛行之。若於此起懶惰之意,生懈怠之想,其何能與

諸佛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之意相應乎?除懶惰與懈怠,為精進波羅密。憂惱、謂煩憂
惱亂,離諸憂惱,為禪定波羅密。
『衣服、臥具、飲食、醫藥,而於其中無所希望,但一心念說法因緣,願成佛道
,令眾亦爾,是則大利,安樂供養。
此頌自無希求、願共成佛。衣服、臥具、飲食、醫藥,為四受用事。菩薩於此
無所希求,惟念諸佛說法之因緣,以求自他共利,此即為真安樂、真供養也。諸佛
說法因緣,即內自觀證於實相,安住行處、親近處,遠離諸外惡緣,與隨順眾生之
機說法等是也。
癸二 頌得安樂果
『我滅度後,若有比丘能演說斯妙法華經,心無嫉恚、諸惱障礙,亦無憂愁及罵
詈者,又無怖畏加刀杖等,亦無擯出,安住忍故。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樂,如
我上說。其人功德,千萬儯伲銛灯┯髡f不能盡。

心無嫉恚下二頌,頌比丘能離諸惡。謂心既無嫉恚諸惱障礙,心亦無憂愁,復
不憂愁於人之罵詈,又無怖畏於加以刀杖等事,亦無怖畏於受人擯出也。
庚三 意離諸惡自利行
辛一 長行
壬一 修安樂行
癸一 離惡
『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受持、讀誦斯經典者,無懷
嫉妒、諂、誑之心,亦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長短。
以意離諸惡究竟,即為常樂我淨,即為大般涅槃,故為自利之行。
此釋離惡。一、離嫉妒,二、離諂曲,三、離誑詐,四、離求人長短。蓋嫉妒
、諂曲及誑詐,為意業煩惱之最猛利者,恆妨礙伲毙闹l達;而求人長短之意業
,亦為惡身語業之先導。若耄Т媸且庖詫妒艹质墙浾撸瑒t必妨害行者之精進與佛

法之流通,不能利他而又害之,安能成自利之功德乎!故菩薩深戒之。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薩道者,
無得惱之令其疑悔──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終不能得一切種智。所以者何?
汝是放逸之人,於道懈怠故」。又亦不應戲論諸法,有所諍競。
此復釋離惡。一、不惱他,二、不戲論。比丘等四眾之中,或求聲聞,或求辟
支佛,或求菩薩道。若對於其一種人,不知方便引導以會歸於一乘,但輕率言其去
佛智甚遠終不能得,甚或責之為放逸懈怠,此於三乘人之進修毫無所益,徒足以惱
亂其心志而已。又對於諸法,作無義理及無饒益之言者,皆為不應說而說,易啟辯
爭,即為戲論。是均非誓持一乘妙法華經之菩薩所應出此。惱亂戲論,均屬語業,
然能謹之於意,則語惡不生。故曰:無得惱亂,不應戲論,蓋望菩薩於意業中深戒
之也。
癸二 修善

『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
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
亦不為多說。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生佛本來同體,惟佛能證之,故有大悲心於佛之智海中任
吡鞒觥H羝兴_始領一乘之境,尚未證於此境,故令於一切眾生起同體大悲之想。
如來能與眾生以樂,如慈父之於子,故令於如來起慈父想。菩薩以般若行為主,般
若行為學佛之師,故令於諸菩薩起大師想。以敬師故,遂於十方菩薩起身業之恭敬
禮拜。以悲眾生、復不戲論諸法故,遂於一切眾生能為平等說法。是法平等本無高
下,斯乃法性平等而說,故為順法。若為愛法者多說,即為有愛憎心。既啟論諍,
亦摺ㄐ裕什粦獮樯類鄯ㄕ叨嗾f。
壬一 得安樂果
『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成就是第三安樂行者,說是

法時,無能惱亂,得好同學共讀誦是經,亦得大眾而來聽受。聽已能持,持已能誦,
誦已能說,說已能書,若使人書,供養經卷,恭敬尊重讚歎』。
此釋意離諸惡之果。菩薩既無嫉妒、諂、誑,亦不求人長短,復不惱亂他人,
亦不戲論諸法,如是伲薄⒋缺撕跽f是法時,聽法者、同學者、亦不好為惱亂
,而悉樂於受持也。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欲說是經,當捨嫉、恚、慢、諂、誑、邪
偽心,常修伲毙小2惠p懱於人,亦不戲論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此二頌、頌離惡。伲⒅^伲鼧悖薄⒅^直心。能伲保蔬h離諸惡。又不欲以
此伲北硎眷度耍薀o輕懱他人之意。疑悔、即惱他之結果。行者聞言生惱之後,
或疑所習之是非莫定,或竟悔其所習之已非也。
『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薩,愍眾故行

道,灒Ь葱模莿t我大師。於諸佛世尊,生無上父想。破於憍慢心,說法無障礙
。第三法如是,智者應守護,一心安樂行,無量眾所敬。
前三頌、頌修善,末一頌、勸修。於不甚了解法義者,即不肯為說,是為憍慢
,亦屬有愛憎心,乖平等義,故於說法易啟論諍,致生障礙。
庚四 心修諸善利他行
辛一 長行
壬一 修安樂行
癸一 教慈悲
『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持是法華經者,於在家、
出家人中生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
無論為在家、出家之人,既持是經修大乘之行,必以能得大乘之果為樂;菩薩
欲與以樂,故生大慈心。不修大乘行之眾生,即為非菩薩人,不修大行以為因,即

不能得大果以為樂,不能得樂即有一切苦;菩薩欲令離苦,故生大悲心。此慈悲心
,全對眾生而起,故曰利他行。
癸二 教作念
『應作是念:如是之人則為大失!如來方便隨宜說法,不聞、不知、不覺。不問
、不信、不解。
此教念惛迷。如來方便之教,原以隨順眾生之機,乃眾生以下劣之心,起限量
之見,不悟方便,反生執著。故本為一乘之理,而聞如未聞,不能了知,不能覺證
。既有所疑,復不能問,故疑未斷而不信,以不信故不起修習,故不真了解,致永
失於佛法,故所失甚大。以上均屬惛迷之相。而此聞、知、覺、問、信、解之六事
中,尤以真正信解為最難得。如縱論經典,高談禪理,往往辯辭甚富,則不能謂為
一無所解。然於行持,則於佛法或多未合。推其不能起行,仍由未能真信,是之謂
解而不信。又若聞三寶之名,即發生讚歎、恭敬、禮拜等事,似不能謂為不信佛。

然考其信佛之真際,或視同仙、鬼、神祇之類,則又尚未明了佛之義諦,是之謂信
而不解。故信而能解,斯為正解;解而又信,斯為正信也。
『其人雖不問、不信、不解是經,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
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此教念化導。菩薩於此惛迷之人,仍本其大悲誓願及神通智慧之力,終得引之
令住是一乘之大法。
壬二 得安樂果
『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說是法時無有過
失,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居士
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虛空諸天,為聽法故亦常隨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閒林中
,有人來欲難問者,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能令聽者皆得歡喜。
無有過失,謂菩薩慈悲,於一切眾生護念化導,令得究竟住於佛法。如是功行

,所有天、人、魔怨,無能得其過失,故為一切天人等眾所共供養而護持也。
『所以者何?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
此釋所由。三世諸佛皆共說是一乘妙法,故共呵護。
壬三 歎經勝妙
癸一 標勝妙
『文殊師利!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
誦?
無量大千界中,多有不得聞是經名字者,顯經不妄傳,與非至其時不獲聽聞者
為數至眾。
癸二 喻勝妙
子一 明佛昔施權
『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拢酰酝⻊萁捣T國,而諸小王不順其命。時轉

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王見兵眾戰有功者,即大歡喜隨功賞賜:或與田宅、聚落、
城邑,或與衣服、嚴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