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乘共教、非大乘之不共教故。四者、志劣,但隨他人無自願故。
二、辨所發心及所修善行 直心,即了悟心真如法性之智。一得了悟,平等正直
,無復行曲。於世界名利恭敬、有漏因果、及二乘之涅槃,不復稍存希冀,故得離過
絕非。深心,即於如來藏心發見無量無數性淨功德,欣樂希求。故隨順之修集一切善
行,仰德崇善。大悲心,即徹見恆沙苦患總在心源,無邊眾生一心無二。故欲拔除一
切眾生苦本,大願等慈。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礦穢之垢,即喻如來藏心。寶性即喻佛
性,礦穢之垢即喻煩惱、業、生之法。一面悟得寶性,恆念不忘;一面須修戒善定慧
、十波羅蜜、一切對治之行,總為四方便行,其義可知。
三、辨法性所成就之德相 佛華嚴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初發心時便
成正覺。此論依之,故云見法身故,隨其願力能現八相成佛,利益眾生。然而此但初
發心住菩薩,乃三阿僧祇劫修行之始。雖復智勝、願宏,有自在力,猶用夙世生死之
業,以為人天受身之因,故此尚居相似覺位。又、發心住菩薩,無復退墮,但方便示
現故。又、發心菩薩遠離怯弱,得法空觀恆相應故。
二五 解行發心者說
前者之信成就發心,是說由十信心進入初發心住。此之解行發心,是說由初發心
住、展轉勝進至十迴向也;故曰當知轉勝。從發心住為入第一阿僧祇劫之始,今曰於
第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者,在十行、十回向上也。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者,此正十住
進入十行之相,以十住亦曰十解故。所修離相,即六波羅蜜是所修,慳等六蔽是所離
也。隨順法性修行六波羅蜜,此正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布施之心乃至般若之心是也;亦
是深解如來藏本具無量性淨功德,而隨之修集一切善行也。是故直心、深心、及大悲
心,雖復三心同發,修習成熟則有次第。十信、十住、多修習直心,十行、十回向、
多修習深心,十地多修習大悲心,即此論三種發心相。故此解行發心,專言修六度行
;證發心則多言利他功德。或者昧之,以專言離過絕非者為高,不知彼正以未入正定
聚過非重故,故專直顯真如以遣除諸患耳。
證發心者說
一、淨心地 初地名淨心者,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現前,我法分別至此永斷;從
初信心來所求證自性最清淨心,乍得相應,故名淨心。地者,依義、持義。猶如大地
為諸山河叢林、動植飛潛所依,而能為之住持不失。菩薩創證得自性清淨心,亦復
如是,能為本有及所修習與後後地無盡功德法所依持,故名曰淨心地。
二、菩薩究竟地 或說即第十之法雲地,通常則皆說等覺地。而在此論似亦依法
雲地說之。
三、證何所證 正證真如,都無能證、所證心境可得,唯是根本妙觀察智、平等
性智如如不二,名為法身,更無他故。後時業識重轉起時,乃得依之說為境界。
四、菩薩利他之功德 甲、一念能至十方世界供養諸佛,請轉法輪,利益眾生。
乙、或示超地速成正覺,以為怯弱眾生。丙、或說久劫方成正覺,以為懈慢眾生。丁
、能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
五、三無數大劫 『而實菩薩種性根等』以至『故示所行亦有差別』,則以決定
說決定,菩薩從初發心住皆經三無數大劫而得成佛:初住至初地為第一無數大劫,初
地至八地為第二無數大劫,八地至菩薩地盡為第三無數大劫。而斷定各經論中說菩薩
經歷時劫行位種種不同,皆為利他不可思議權巧方便。大宗地玄文本論,所說無超次
第漸轉位,亦與此同。菩薩何故必經三無數大時分?何故有處經論各說頓漸、遲速,
不相一致?廣為決擇,讓之他處。
六、菩薩發心相 一、真心無分別,即前直心正念真如之果;乃真如根本無分別
智是。二、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眾,即前深心樂集一切善行之果;乃真如後得正分別
智是。三、業識心微細起滅,即前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之果;蓋至此如實知一切眾
生唯是自心中之眾生,而此微細起滅之業識心,即緣之以起同體大悲心也。
七、色究竟處成佛 此菩薩功德成滿寄色究竟處示現成佛,乃依十地菩薩寄報以
明佛地功德。以佛地則唯佛法性自受用身,無可明故。一念相應慧者,謂真如根本有
無明闇故,阿黎耶識向來未與慧心相應。一得相應,則如千年闇室,一燈頓破,故曰
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心真實即諸法之性,自體顯照一切妄法,名一切智;隨所應
解示種種義,名為種智,合之則名一切種智。
二七 修行信心分說
此大乘起信論,睿课礃耍x已圓。及至敘敬述意,倒篋傾囊,宣露更無遺剩
。況復因緣既顯,文彩全彰!立義一分、早成杖頭明月;解釋三章、直同海底泥牛!
神氣完足,一真心幾活躍乎字裡行間;波瀾壯闊,三藏教可總持乎單言隻句,又何須
畫蛇添足,拗節生枝,而有此修行信心分哉!雖然、因緣分中早言之矣,『為令善根
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為示方便銷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為示修習
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由是之故
,乃取信成就發心中,所謂『依不定聚眾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
,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一段文字,重
取推演之,以成此修行信心一分。雖然、今此末劫濁世中人、心高氣傲,無不洠г诎V
、慢、邪網。而又大都善根微少,惡業障深,非側著凡夫、即偏墮二乘。身若泡漚,
命懸呼吸!心底縱得一隙孤明,而塵事紛擾,業緣繫牽,未能有自由自在之分者乎!
夫然,馬鳴所廣言者雖在乎彼,而吾人所專要者則尤在乎是也。此一分中所為人根,
又有四等。就人根說,自然前前高於後後。就法門言,則又後後深於前前。何者?後
必兼前,而前不必兼後;後不兼前,則非大乘不共之無上法門故。是故修行信心,所
修之行雖可通共,而行所依起之信心及修所成就之信心,則唯大乘不共之法。然則專
念方便之一法門,上覆乎最高最高善根成熟眾生而不能過,下承乎最下最下怯弱欲退
眾生而無所遺;亦正由依真如如來功德藏──即心自性同體三寶,及大乘別相三寶之
信心為根本也。要之、莫若以明。不明,則雖一句阿彌陀佛,亦殊未易持誦;況欲盲
修瞎煉,摸索於止觀之淵哉!若得大乘通身明徹,即心自性之大乘體、大乘自體相用
頭頭圓顯念念全彰,則隨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又安得非豎常橫遍之如來法界藏身乎!
斯可知用心所當勤者之何在矣!
二八 總修施戒忍進行說
修五門行,成四信心,修在一心中修,成在一行中成,以行即心、心即行故。而
以能五門同時等修者為上,而修行中又以修習施、戒、忍、進為難。以此一一皆須相
應之以身、口、意之三業,及內外中之一切處故也。是故若能總修施、戒、忍、進之
行,當知即是止觀已得平等成熟之者,故止觀早在其中矣。
論云:『云何修行施門』乃至『自利利他速離眾苦』,此即專為上根上機之『善
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者。以其明理深切,解解圓滿,於心真如、心生滅義,自然頭
頭上現,物物上顯,遠離魔邪癡慢之惡業障及凡夫二乘人心過。止觀平等,恆自現前
,更不須得擯絕他緣專為修習;於一功時及一切處,事理圓融,解行相應,故能六度
齊修,三心等摺?贾焯▓A教六即佛位,此為觀行即佛勝進中之講說兼行六度、正
行六度之位,乃觀行即佛中之最高位,若天台智者大師之所居,斯正在乎此也。或者
不知,以為修此施、戒、忍、進者不及下之修習止觀者,殊不知下之修習止觀者,比
較此能等修六度者尚差兩階也。彼蓋猶有凡夫、二乘心過之待對治,乃在由名字即佛
、進入觀行即佛之間耳。
由是如實之義,應當信解。故修行人不可浮慕止觀為高,或復浮慕宗門參究話頭
為高,以此為高,則適成其低也。然則當如何修行之?曰:當依照此中所說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一一身、口、意三業體會力行之。最深切重要者,是唯施行。於戒
、於忍、於進,當令展轉修習純熟,自然道力堅精,在生死中大願自在。如或未能,
可加修下列之止惡精進門行。如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