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體名大及簡小名大之二義。乘者、以能咻d比車乘故,但取能轉哐b載之用義。表此
是乘中之大者,乘有其大──有財釋──,大即是乘──持業釋──,故名大乘。然
此大乘依何法立?又分四節明之:
1 列古說
一、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立體用相大義及乘義 論曰:『摩訶衍者,總說有二
:一法,二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言眾生心,則攝世間出世間諸法』。故此眾生
心,即出依以立大乘義之法本者,下依此明體等大義及乘義故。然舉眾生心攝世間出
世間法,又不啻總依世間出世間法立大乘義也。大義有三:一、體大義,依眾生心示
一切法平等不增減之真如性為大乘平等體故。二、相大義,依眾生心自體上不可離斷
滅除之如來藏淨法為大乘勝德相故。雖有情心性亦無始本染,以淨法起時染可離斷滅
除故,非是心之自相。又此取心本淨性立大乘相,故不取心之染相。三、用大義,依
眾生心順修之能生世出世善因果為大乘廣多用故。雖眾生心逆擾之亦能生世出世惡因

果,此但取順生之善明大乘用故,不取逆生之惡。依此三義,故名為大。即此大法,
諸佛本所乘故謂之佛乘,諸菩薩乘此到如來地故曰菩薩乘。體相用大即乘,於一心法
上有大義、乘義,名大乘也。
二、依雜集論七種大性相應故名大乘 一、境大性者,以諸佛所說廣大教法為所
緣故。二、行大性者,自利、利他二利行故。三、智大性者,我空、法空二無分別智
故。四、精進大性者,三阿僧祇修行無疲厭故。五、方便大性者,不住生死及涅槃故
。六、證得大性者,佛地功德悉圓滿故。故、業大性者,應現十方化眾生故。莊嚴論
大同,瑜伽、顯揚論小異。古譯地持( 即瑜伽菩薩地 ):一、法大,方廣乘上故。二
、心大,菩提心上故。三、解大,菩薩大解故。四、淨心大,行解地淨故。五、眾具
大、福德眾具故。六、時大,三阿僧祇劫故。七、得大、菩提上果故。二者相較,開
合之異如下:


                  ┌─境大──────────法大─┐
                  │                                │
                  │  行大──────────心大  │
                  │                                │
                  │  智大──────────解大  │
                  │                                │
          雜集等─┤  精進──────────淨心  ├─地持
                  │                                │
                  │  方便──────────眾具  │
                  │                                │
                  │  證得──────────時大  │
                  │                                │
                  └─業大──────────得大─┘

三、大乘莊嚴經論以八事總攝一切大乘 頌曰:『性、信、心、行、入、成、淨
、菩提勝,如是八種事,總攝諸大乘』。釋曰:『此以八事總攝一切大乘。八事者:
一、種性,如種性品說。二、信法,如信品說。三、發心,如發心品說。四、行行,
如度攝品說。五、入道,如教授品說。六、成熟眾生,謂初七地。七、淨佛國土,謂
第八不退地。八、菩提勝,謂佛地。菩提有三種,謂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

佛菩提大故為勝,於此佛地示現大菩提及涅槃故』。
四、攝大乘論以十殊勝攝大乘法 一、所知依殊勝,建立阿賴耶故。二、所知相
殊勝,明遍計、依他、圓成三自相故。三、入所知相殊勝,觀諸法唯識故。四、彼入
因果殊勝,六波羅密多行故。五、彼因果修差別殊勝,地前十地差別故。六、增上戒
殊勝,饒益有情故。七、增上心殊勝,大乘光明定等故。八、增上慧殊勝,法空無分
別智故。九、彼果斷殊勝,無住涅槃故。十、彼果智殊勝,無上菩提故。
五、天台圓教以十法成大乘 一、觀不思議境──其車高廣,二、真正發菩提心
──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三、善巧安心止觀──車內安置丹枕,四、以圓三觀破三惑
遍──其疾如風,五、善識通塞──車外軫,六、眨m無作道品──有大白牛肥壯多
力等,七、以藏、通、別等事相法門助開圓理──又多僕從而侍衛之,八、知位次令
不生增上慢,九、能安忍策進五品而入十信,十、離法愛策於十信令入十住乃至等妙
──乘是寶乘撸ъ端姆街敝恋缊觥F湟圆亍⑼ㄊㄒ嗄艹陕暵劤说龋翊耸侨∑湟婪

華圓教成大白牛車大乘者。
2  出今釋
一、境大故 境大有二:一、真如性平等體故,二、諸法唯識宗要義故;即真俗
二諦為所緣境故。此真俗二諦,亦可云唯識性相,亦可云一真法界與四法界或理事法
界,亦可云諸法實相與眾緣生法,亦可云法性與法相,亦可云無為與有為,亦可云離
言自性與假說自性,亦可云非安立諦與安立諦,如是等眾多異名皆明境大。
二、行大故 行大亦二:萬行圓修成勝德故,二空妙慧為導前路故。菩薩行以福
慧均等,悲智兼大,自他俱利,權實雙撸纱缶M遍能策發無量波羅密多行為殊勝
相故。又一一行由我空法空之二空無分別慧──或智或觀──以導其先路,遂皆成無
得不思議行故;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布施持戒等心者是。
三、果大故 果大亦二:無住涅槃為證得故,無上菩提為究竟故。此二全同攝論
所明彼果斷,彼果智之二殊勝。四涅槃中獨取無住,不共二乘故。又聲聞、獨覺猶有

所知障故,非正等覺,不名無上菩提。
此三大六法中,一真如性為本,一實相印所印定故。無上菩提為極,一心專志所
志求故。此二為諸大乘教之通義,異茲則非大乘教故。然宗要義,諸經有別。此經大
分明如來藏藏識,故諸法唯識為宗要,亦可以諸法唯智為宗要,如來藏是智淨相故。
故大乘教總有三宗:一、法相唯識宗,諸法唯識為宗要故。二、法性唯慧宗,二空妙
慧為宗要故。三、法界唯智宗,無上菩提為宗要故。本經遍攝三宗,尤重初後,廣如
宗地所明。
3 會異說
一、起信心法及大義皆境,其乘義為行果。二、雜集等七法:初為境,二至五為
行,六、七為果。地持則二至六為行,初境,後果。三、莊嚴八法:一、二通境、行
,三至七為行,八為果。四、攝論十殊勝:一、二為境,三通境、行,四至八為行。
五、天台十法:初一通境、行,能觀為行所觀為境故;後九皆行。

4  正兼釋
一、正取於行 謂諸乘皆取行為乘之當體故,行正是能咻d法故。人乘者、謂三
皈、五戒之行,咻d行人越於三塗,生於人間。天乘者、謂上品十善及四禪、八定行
,咻d行人越人入天。聲聞乘、緣覺乘者,謂四諦觀行、十二因緣觀行,咻d行人越
三界到有餘、無餘涅槃。大乘者,謂悲智六度萬行,咻d菩薩越三界二乘到無上菩提
大般涅槃。故法華云:『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
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
是名大乘』。
二、兼攝境果 行所依起,故兼攝境;行所趣至,故兼攝果。瑜伽四十六云:無
上大乘七行相者:一、離言說事,一切法中所有真如無分別平等性出離慧。二、此慧
所依。三、此慧所緣。四、此慧伴類。五、此慧作業。六、此慧資糧。七、此慧得果
。當知由此七種行相施設建立無上大乘無不周備。此中慧即法空妙慧。慧伴類、慧作

業、慧資糧,即慧所導修之萬行等。慧所依、或心或真如,慧所緣、則真如及一切法
;此二明『慧行』所依起而及於境。慧得果、即二轉依果,明『慧行』所趣至而及於
果。故乘之正體,是行而兼攝境果。依此釋法華大白牛車喻,則不同天台教之十法成
乘說。一、大寶車,是萬行圓修之勝德,亦悲智圓融之無得不思議行。其大白牛,是
法空無分別妙慧──此出世間無得不思議智及根本無分別智。地前未得,故地前菩薩
同索之。由根本無分別智導生不思議萬行智故,如大白牛引邔氒嚒4蟀着\囁械
,是『慧所緣』義。大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