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钉马掌法,马掌能保护马蹄,使马蹄更好地抓牢地面,使马能更好地驮货和
輓车。此外,欧洲人从东方学会使用了马镫,又发明了靴刺和马嚼。这些变
革极大提高了马匹在农业中作为牵引牲畜的重要性。从公元10世纪起,马匹
开始取代在整个中世纪作为“农民的发动机”的牛,牢固确立了在农业中的
地位。而且马匹在许多场合广泛运用,成为战争和旅行的主要工具。
(2)水轮磨和风轮磨
水轮磨的实际创制年代十分悠远,维持鲁维阿在公元前约50年时就曾提
及这种装置。然而因为古罗马的川流对磨不太适宜,而且当时有足够的奴隶
可以被驱使做工,因此水轮磨很少被使用。然而中世纪的欧洲荒芜贫瘠土地
众多,劳动力却极为匮乏,而且西欧地理条件优越,有长期可供使用的溪流
和河道。因此,能节约大量劳力的小轮磨在中世纪重整旗鼓,广为使用。磨
成为封建经济的主要特色,差不多每处领地(英格兰的古老的“土地清丈册”
开列了5000处)都有一座磨和一个磨手。地主充分使用他们的特权,让所有
的农奴在磨坊里磨他们生产的谷子。
水轮磨最早用于把谷物碾成粉,以后很快又转向其他用途,如提水、压
榨油籽、麦芽制作、磨碎赭石和其他染料、漂洗、造纸、鞣料生产,它们还
用以驱动诸如锤、锯、磨石和车床等工具。到工业革命时,水轮磨运用更为
广泛,用于纺线、织布或打谷。
西北欧低洼有风海岸的风轮磨 (风车)也很有特色。西方的风轮磨可能
来源于水轮磨,它具有十分相似的由水平轴带动的机构,此轴由一组竖帆推
动,一组一般是8至12张帆。最古老的风轮磨是一种固定的结构,称为柱状
风轮磨。以后又建造了塔状的风轮磨,其冠或顶部可以转动,以使风帆对准
风向。风轮磨原先也是用于磨谷用,但到中世纪末期,它们开始被用作原动
机,在难以利用流水的滨海地区,逐步起到了水轮磨相同的作用。
风轮磨和水轮磨必须由人制造并看管,而这种工作不是大多数农村铁匠
的技艺所能胜任。因此就有了风轮和水轮匠这个行业。他们往来于乡间,制
造并修理风、水轮磨。他们懂得轮的做法和作用,也同样晓得管理堤和闸。
所以他们既是水利工程师,又是最初的、按照现代意义所称的机械工程师。
他们是中世纪工艺技术的宝藏库。
… Page 76…
(3)交通运输
古罗马帝国大一统的中央政府使它有能力完成庞大的公共工程,因此古
罗马时期以罗马城为中心,呈辐射状地大量修筑宽阔平坦的大道,古谚中有
“条条大道通罗马”之称。当时道路系统很完善,因此陆路交通十分发达。
然而中世纪的欧洲却是封建割据,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可以承担古罗
马人那样的壮举。封建庄园的地主们也吝于出钱从事公路维护,而贫寒交迫
的农民需要石料建筑挡风蔽雨的小屋,甚至把许多罗马时期的道路拆除。因
此,罗马的道路工程在阿拉伯地区保存尚为完好,但在西欧,陆路旅行则是
一件很困难的事。后来市政当局和个人开始频繁地为维持桥梁和道路而赠
款,但仍然入不敷用。只有当发展着的贸易促使城市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
系,商业旅行更加频繁,新的公路就变得必要的了,在国家预算中占相当大
的比重。
中世纪的筑路工程师采用由松砂路基上铺设鹅卵石或碎石筑成的大路。
不过这种道路较易于随着冷热变化而缩涨。后来又修建用灰浆石沙跞粘砌的
石板路,以及在沙土或地面上用碎石铺成的、加以适当夯实的道路。交通工
具主要是两轮或四轮的马车。欧洲人虽然没有在道路建筑技术上取得了不起
的成就,但他们认识到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还是十分难得的。
由于中世纪欧洲陆路运输还不发达,水路运输是最廉价的货运途径,大
多数陆路运输也往往取道捷径到达河岸或海滨。因此中世纪欧洲水运发达的
港口,经济往往十分繁华。这一点与中国颇为相似。
西欧发展了内河航运,并积累了造船的技术经验。由于地中海的优越位
置,它具有海洋的特征,但又不象远航大西洋、太平洋那样风高浪险,路途
遥远。所以它孕育了欧洲的航海技术。富有冒险精神的欧洲航海家们可以在
这里训练他们的身手。
当西欧开始日益意识到大西洋海岸的重要性时,海运船只的建造取得了
重要进展。当时地中海的多桨船已经逐步使用三角帆,而且积累了使用风帆
的技术、但是这些船只还不宜在多风暴的大西洋中远航。到12世纪,北欧开
始建造大型的远洋商船。到14世纪,一种新型平面接缝式船开始普及,它在
海上逐渐排挤老式船。而且较旧式的三角帆发展为前后帆,从此就不再需要
等候船尾来风才开船。水手们甚至学会了逆风行驶的技巧,风浪较猛时也可
以航行。
船尾舵和罗盘 (指南针)的引入是促进海上航行的最重大发明。这两项
重要发明的发源地都在中国。引入这两项发明,欧洲逐渐开始作远洋的航行。
航海术的成熟的直接后果是新的地理大发现和商业繁荣。同时,由于罗盘和
其他航海仪器的需要,产生了制作航海罗盘和日晷这一新型精巧工业。做这
种东西的人树立了越来越高的准确量度标准,对后来的科学起了重大的影
响。许多科学家,连牛顿本人在内,都是优秀的仪器制造者。
(4)纺织技术
中世纪末期欧洲的纺织业十分发达,而且因为纺织规模的扩大,兴起了
新的手工业生产形式——工场手工业。欧洲工场手工业的规模很大,例如在
盛产呢绒的佛罗伦萨,呢绒工场手工业的工人大约有3万人,企业主大约有
200家。
中世纪的织物生产分为若干行会。一部分工人先把羊毛煮过,漂净,梳
理整齐,担任这些劳动的粗工统称为梳毛工,大都是摆脱了农奴身分而又失
… Page 77…
去土地的农民。梳理好的羊毛通常发给城里或者近郊的贫苦妇女,由她们在
家里用纺锤或手摇纺车纺成毛纱。毛纱再发给织工,由他们在家里织成呢绒。
此外的染色、缩绒、碾平等工序,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因而在中心手工工
场完成。许多失去独立经营能力的城市手工业者就在这里操纵织机、缩绒机
和染色。
中世纪欧洲在纺织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是纺织操作中的若干工序,如漂
洗、织布、纺纱等实现了机械化。
首先实现机械化的纺织工序是漂洗。当时通用的漂洗方法是,把织物放
在含漂白土的水中敲打或踩踏,以便使它们收缩和结毡,这样来填实织物裂
隙,达到漂洗和洁净的目的。前面提及的水轮磨的应用为漂洗机械化提供了
条件。装在水轮轴上的旋转滚筒使水推动升举的锤,这样水轮就可以完成几
个人的敲打和踩踏工作,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织布工序也很快实现了机械化。大约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出现了
用脚控综片代替手工揉作的织机,大大加速了复杂高档织物的生产。不过,
当时欧洲的织机技术,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
第三项实现机械化的工序是纺纱。纱锭的锭盘有槽,用与一大轮相连接
的带子驱动,大轮用左手转动。这种原始的“摆轮”,虽然旋转运动还需要
由纺纱工的左手加以控制,但已经实现了捻纱和缠纱工序的自动化。因此,
这种摆轮机构直到19世纪仍然用于纺粗纱。提轮是在机械中运用曲柄的最早
例子。曲柄可以把往复运动变成旋转运动,也可以把旋转运动变为往复运动。
曲柄在后来蒸汽机发明以后,得到了广泛运用。纺纱实现机械化的另一重要
发明,是15世纪由于对纺纱轮引入锭翼,形成所谓萨克逊轮。这种萨克逊轮
能同时捻纱和缠纱。
欧洲的纺织技术沿着机械化的道路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从纺织业中揭开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