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焦点问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雅的大机关里没这类“麻烦事”,只有阳光、茶水、晚报、聊天,只有笔挺的西服革履和端庄的会议和公务,再加一点遥远而刺激的来自本·拉登或美国佬准备攻打伊拉克的新闻调料,周末偶尔与三五好友聚聚餐,该是多么惬意和轻松。    
    “纠缠”这个词深深刺痛了我。我不能不表示愤怒,我向L同志郑重指出:“十六大刚刚闭幕不久,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想向你提出的问题是:冷漠的衙门,你究竟代表谁?!”    
    由此,我认为,本案的严重性及其所具有的警醒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农民唐维君个人的悲剧性命运。这就是笔者决定介入此案的基本动因。    
    


决死农民的悲惨际遇案件的源起(1)

    “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十六大报告最后的一句话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呵!在慷慨悲歌的20世纪,人民和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为的就是这句话所表述的追求与理想。如果一个人大半生都在苦难中挣扎,如今刚刚踏上小康之路并且开始期望未来的幸福,那么今天我们是毁灭他的期望,还是为他的追求鸣锣开道呢?当他因为天灾人祸,重新沦于苦难的深渊,我们是鼎力相助还是漠然置之呢?无疑,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生存的权力,尊重他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毁灭人的幸福和期望,那就不叫共产党!    
    唐维君,今年42岁,他的祖祖辈辈包括他的前半生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种饥寒交迫的灾难是我们都知道并且可以想见的。小时候,在黑龙江省呼兰县莲花乡,唐维君勉强上了3年小学,因为饿,因为穷,便早早地扔下书本,下大地当劳力用了。曾因偷吃了家里半块玉米饼子,他让爹打得血肉横飞,因为那是给病中的小弟弟留的。结婚后,住漏雨的土坯房,烧柴草取暖,两口子带两个孩子,继续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贫日子。除了老老实实地种地打粮,没有别的本事。改革开放了,机会来了,那时还年轻的、有点儿文化的唐维君不甘穷困,瞪一双眼睛到处找发家致富的机会。1987年,举家北迁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管理局的引龙河农场,包了300多亩地,又流血流汗开了200多亩荒,两口子吃苦耐劳,精打细算,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庄稼地里。到1995年,唐家已拥有一台链轨式拖拉机、一套农机具、一辆东风140货车。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让唐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1995年阳春3月,有亲戚来找唐维君喝酒,酒桌上,亲戚拿出地处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紧临中俄边界)呼玛县政府的一份红头文件(呼政发〔1995〕10号),给唐维君看,说:“有个发财的地方,你去不去?”该文件说:“为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及县外人员参与开发利用‘五荒’资源的积极性,加速我县‘五荒’资源的开发利用”,县政府决定拿出招商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第十二条:“承包、租赁或购买‘五荒’资源,5年内免收农业税、统筹费、草原管理费、水资源管理费,缓收土地管理费,从第6年开始按联产承包责任制履行各项义务。”    
    毫无疑问,这是地方政府为外来开发者提供的最为优惠的好政策和“软环境”了。已经初尝改革成果的唐维君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乘势而上”。他相信自己。他是个种地的好把式,玩天玩不了,玩地,他看看春天的雨和云,袖口里就能掐算出秋天的收成来。中国农民是最恋故土的,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老死田园也不肯离家一步。而唐家又大胆开始了第二次“北伐”。那是1995年6月10日,唐维君和妻子宋家玲,用汽车载着全部农用机械,并带上3位能干的兄弟,穿山越岭,长途跋涉,轰轰烈烈开进呼玛县北疆乡铁帽山四队,在茫茫大草甸子里支起帐篷。他还兴致勃勃拿一张牛皮纸写了“铁丰农场”4个大字,叭地贴在帐篷的木柱上,这就是他一生的灿烂梦想和希望。然后,他开动拖拉机,雷鸣般地开始向茫茫荒野挺进。烈风呼啸而来,饭里掺了砂子;暴雨倾盆而泻,脸盆漂了起来。但无论怎样艰辛困苦,他一家是快乐的,因为他明白,照这样干下去,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一定会像大地尽头的朝阳一样,在茧皮层层的大手上升起。天老地荒,风餐露宿,汗流如注,毒日头扒掉了他们几层皮。机遇属于有雄心和有准备的头脑。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唐维君拿出全部积蓄并举债近20万元(全是利息较高的私人借款,民间称“抬钱”),又购进一台链轨式拖拉机、两台胶轮拖拉机、一台德国产收割机,还有3台播种机、3台轻耙、一辆北京吉普二手车及其它配套农机具。大片的荒野海洋般翻起层层黑浪,唐维君发愤图强拓荒两年,共开荒3000亩。1997年,地里开始打粮,黄豆、小麦大获丰收,毛收入50余万元。初战告捷,令唐维君大为振奋,他不惜血本,又建了农场场房、库房和数千平方米的水泥晒场、农机具场,农忙时雇工达30多人,“铁丰农场”初具规模并显现出蓬勃的生机。经大兴安岭地区土地评估所评估,唐维君开垦的3000亩地价值56万元,加上他所拥有的价值数十万元的农用机械设备,此时的唐维君俨然是一位新兴的百万富翁了。乡亲们见了面,都半开玩笑地叫他“唐场长”。想想吧,不过数年,一个贫苦农民依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诚实劳动,竟然办起一个机械化的私人农场,并开着北京吉普在田间地头、乡里乡外风驰电掣,我们难道不该为中国、为中国农民遇上这样的好时代和好机遇而额手称庆吗!    
    但是,来开荒的农民们发家致富了,有人瞅着眼就红了。1997年秋,也就是外来开荒户第一年打粮,第一年真正得到呼玛县优惠政策的实惠,北疆乡政府突然决定,对所有开荒户加收“承包费”,并在农民卖粮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将唐维君等许多户开荒农民的“承包费”扣下,唐维君被扣1万余元,没给任何凭据。    
    开荒户们愤怒了,当初呼玛县政府为招商引资制定的红头文件到底算不算数,政策何在?诚信何在?为什么一本好经,歪嘴和尚说变就变?唐维君、吕端臣、陆成军、管玉广等十几户开始集体上访,要讨个“说法”。1998年3月的一天,北疆乡乡长高继有(请注意,这是本案一个重要人物)通知唐维君他们,呼玛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臧士富要到乡里“现场办公”,与上访户直接对话,让农民们都到乡政府会议室等着。寒风呼啸、滴水成冰的季节,农民们老远地顶风踏雪赶来。可县太爷大驾光临,乡政府的头头们当然要先陪着喝一顿。老实巴交的农民只好闷头坐在会议室里抽烟。从中午12时苦等到下午3时,人高马大的臧副县长满脸通红,披着毛皮大衣,威风凛凛地出现了。他显然有点醉意,进门就对农民们说:“各位领导,你们好。有啥事儿,说吧。”    
    唐维君说,当初,我们都是奔着县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从全省各地来的。红头文件说,优惠政策5年不变,为什么两年就变了?    
    臧副县长说:“县政府制定了新文件,按新文件执行。”    
    农民陆成军说:“县政府说变就变,不等于把我们骗来了吗?”    
    臧副县长的酒劲儿上来了:“你说骗就骗了,不愿意干就走人!”    
    陆成军说:“当初中国割让香港100年,还是不平等条约呢,中国也得等100年后才收回香港,政府的话怎么能随便变呢?!”    
    臧副县长火了,腾地站起身:“你别鸡巴跟我瞎嘞嘞,愿意呆就呆,不愿意呆就给我出去!就这么定了,你们乐意上哪儿告就告去。”说罢,转身拂袖而去,车屁股扬起一条长长的黄色烟尘。副县长的所谓“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就这样宣告结束。    
    唐维君他们又集体上访到呼玛县委,年轻的县委书记态度相当热情,说:“县里制定的政策是不会变的,你们放心回去好好干吧。”但是,说归说,县委书记很忙,许多大事要他操心,管不了太具体。北疆乡政府对各农户的“承包费”照扣不误,拒不退还,没人管。    
    这不过是本案发生前的一个序曲。但它隐隐预示着,当地某些官员和权力机关欺压百姓、坑害人民的一场丑剧,即将拉开序幕。


决死农民的悲惨际遇案件的源起(2)

    1998年4月,北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