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必须团结合作,但外来干部往往不尊重本地干部的时
候,他这样说:

。。有些人轻视本地干部,讥笑本地干部,他们说:“本地人懂得什么,
土包子!”(《整顿党的作风》)

仅一句话,就把瞧不起本地干部的外来干部的思想反映出来了。

心理摹状。通过心理活动或想法来刻画人物的态度,可以称为心理摹状。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对小资产阶级中生活下降那部分人
是这样描写的:

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
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
大,。。 

“瞻念前途,不寒而栗”、“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都是人物心理上
的具体反映,读者完全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思想状况。
行为摹状。通过人物的举止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就是行为摹状。例如,
毛泽东写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一个“拍案而起”,一个“横眉怒对”,两个动作,就使一身正气的闻一多
这个英雄形象永垂不朽。
毛泽东进行人物摹状时,往往把两种以上的摹状手法结合起来,使被描
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同志却在
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有些同志则仅
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 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
出去。(《整顿党的作风》)

这段话中“乱放一通”、“搓来搓去”属于行为摹状;“连声赞曰”属于神
态摹状;引号内的话是言语摹状。这是三种摹状的结合运用。又如:

比如富裕中农,大家看到,无论在那个革命中间,他们总是动摇的,不
坚定的,高兴起来可以发狂,悲观起来可以垂头丧气。他的眼睛经常看到
的是他那一点小财产,无非是一两匹牲口呀,一辆大车呀,十几亩地呀。他
们患得患失,生怕失掉这些东西。(《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

其中“发狂”、“垂头丧气”等是神态摹状;“眼睛看到”、“患得患失”、
“生怕失掉”是心理摹状。这是两种摹状法的结合运用。

②事物摹状法
毛泽东对具体事物的摹状也很形象,例如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对当时时局的描写:

。。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
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
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
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

两面大旗,且分红白,由两个组织分别“高举着”、“号召着”,把当时世
界形势的格局勾画得可见可触。

2。摹状法的灵活运用
关于摹状法的灵活运用,毛泽东一般多把它与比喻、比拟等其他技巧结
合运用,具体情况,请参阅下文有关内容。毛泽东还有时把摹状法与虚拟法
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摹状技巧,这种技巧是根据文章或讲话中事理的
需要,把不可能出现的事物按照可能出现的推想,形象化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显得格外风趣。这种技巧,有人称之为“示现法”。请看《反对党八股》中
的一段话:

。。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中
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


会将起军的。

这是一个细节,而且是一个很典型的细节,其中有时间、地点、人物,人物
还作对话,很形象,但这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不会真有其事,但是,人
们却又不会以为是在骗人,反而感到风趣有味。

毛泽东在鼓励人们的时候,有时也运用这种特殊的技巧。例如他在对延
安抗大第四期毕业生讲演时说过这样一段诺:

。。我们要一直往东打,把日本人打回东京去。那时日本的老百姓开群
众大会来欢迎你们,问你们从哪里来的,你们说:
“我是从抗大来的——”(引白危《毛泽东印象》)

这也是一种虚拟性摹状,但是,这是多么令人鼓舞啊!

毛泽东所运用的摹状性语言很多,上面我们仅仅举了少数例子。他的摹
状性语言有一个特点,即虽然不像文艺作品那样对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纤
毫毕悉,但典型性却极强,其原因就是,他刻画形象一般都是采用杂文中“取
型”时所运用的粗线条的勾勒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再看两则例子:

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这就是两面派行
为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他是
北风派,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他又是北风派。(《论
十大关系》)

以上两段话,刻画的是两种“型”;前者是“两面派型”,后者是“风派型”。
都是通过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作高度的概括,而用极简省的笔墨塑造出来的典
型。


二比喻法的运用

毛泽东文章中修辞格运用得最多的有两种:一种是设问,另一种就是比
喻。由此可知,毛泽东语言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与他大量运
用比喻的技法有极大关系。他在1942 年9 月7 日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
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一篇政论文。它不足3,000
字,其中竟设用了诸如黎明前的黑暗、航船和暗礁、鱼大水小、天气变化需
要换衣服、孙行者战胜铁扇公主、黔驴之技等六处比喻。一篇短短的政论文
中运用的比喻竟达如此之多,确实是不多见的现象,从而使这篇文章生动性
极强,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成为不朽之作。在其他各种体裁的文章和
讲话中,比喻性的语言虽然没有这篇那么集中,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毛泽东
都随处设喻,无论怎样复杂的问题或事理,他都可以运用比喻法作出生动具
体而又明晰的说明和解释。例如,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
《论持久战》两篇文章中都说过,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均有三种包围和
三种反包围:从整体战争中看,日本处于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于战略
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这是敌对我的第一种包围,我从战役和战斗上把分数
路向我进攻之敌的一路置于包围之中,这是我对敌的第一种反包围;每一独
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包围之中,这是第二种包围,各个根据地及各个正规
军阵地联系起来,这是第二种反包围;从国际上看,德、意、日等以侵略阵
线包围中、法、苏、捷等,这是第三种包围,中、法、苏、捷等以和平阵线
包围德、意、日等,这是第三种反包围。这个问题是多么复杂啊!想要把它
说清楚,真是不容易。但是,毛泽东在上述两篇文章中,都把这个问题比作
“下围棋”。他说,这三种包围和三种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
敌我互相作战“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根据地则“好似做眼”。这一奇
妙的比喻,不但把这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变得十分清晰易懂,而且给人留下极
为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这样说,善于运用比喻法,不但使比喻贴切、新奇,
而且比喻种类繁多,用法灵活,这是毛泽东语言生动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很有必要对毛泽东究竟运用哪些比喻法,如何进行比喻等方法和技巧
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

1。运用比喻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比喻法的种类,可以说应有尽有,无一不备。根据一般修辞
格看,其中有明喻、隐喻、借喻、讽喻(含引喻);从其他不同角度看,还
有反喻、强喻,略喻、详喻,等等。

①明喻法
先请看下面三则例子:
如果敌情特别严重,游击部队不应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

速地移动其位置。(《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

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论

持久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