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他就用了“先进阶级”一语:而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讲改造社会和世
界,自然就用了“无产阶级”一语。

毛泽东很善于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反映思想内容的实质。让我们
看下面一则实例:

到了今天,赫尔利不知在忙些什么,总之是似乎暂时地藏起来了,却累
得蒋介石在参政会上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
产》)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美国大使赫尔利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与蒋介石一唱
一和,但又不能不顾及中国人民的反对。这段话中许多词语用得都很好,其
中“暂时”和“藏”两个词用得更好。“藏”是回避或躲避的意思,但不宜
用“回避”或“躲避”来替换,因为无论是“回避”还是”躲避”,都还容
易找得到,而一“藏”,找起来就不那么容易;而且这个“藏”字,又可以
让我们体会到,赫尔利与蒋介石的“合作”就像小孩子捉迷藏一样,很不正
经。用“暂时”这个词,说明赫尔利“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认为必要之
时,还会露面的,也告诉人们,他的扶蒋反共政策不会改变。一个“藏”,
一个“暂时”,既刻画出了赫尔利的胆怯心理,又对赫蒋合作作了辛辣的讽
刺。“不三不四”是说蒋介石讲的话前后矛盾,不伦不类,很通俗生动。那
个“累”字用得尤其好。蒋介石真的累了?显然不是,或一半不是,或者大
半不是;是摹状?是夸张?抑或是讽刺?恐怕都有一点。一个“不三不四”,
一个“累”把蒋介石那副捉襟见肘的狼狈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毛泽东运用词语时,十分注意掌握分寸,一般都能做到定量准确和定性


准确。他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说,“单纯军事观点在红军
一部分同志中非常发展”,这是说其数量不算多,仅仅是“一部分”,但性
质严重,是“非常”;“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呢?是“减少了许多”,但“这
种减少只是一时的和表面的现象”,从“根苗上还没有肃清”,并且还“深
种在许多同志的思想中”——现象的数量是不多了,性质上还是严重的,因
为造成现象的根本未除,同时根本未除的数量也是比较多的;他说在党内存
在个人攻击式的批评现象,只是“有些”,数量不多,并不普遍;说批评者
不顾党内党外界限的现象,则是在“许多党员”和“一般党员”中都存在,
说明数量颇大,范围较宽;说红军中“绝对平均主义”现象是“有一个时期
发展得很厉害”、“很严重”,说明性质虽然相当严重,却并不是长期存在,
至少当时存在已不太严重了;说“主观主义”现象在某些党员中浓厚的存在,
可见数量不很多,只是少数党员,但性质严重,是“浓厚”;说“小团体主
义”现象经过批评,仅仅是“残余”了,可见数量不多,性质也不严重;说
“享乐主义”现象“在红军中也有不少的人”,说明数量不少也不多;说“离
队思想”的人是“与日俱增”,说明数量在逐渐加多,情况严重;说“盲动
主义”现象也是“残余”,程度并不严重。从以上这些实例可以看出,毛泽
东是尽量使他的语言与客观实际相符,因而显得准确无误。

②词语的严格限制
这里说的“词语的严格限制”,既包括对某些词语的严格限制,也包括
用某些词语对某些内容的严格限制。毛泽东为避免产生绝对化的偏向而使判
断准确,经常对某些关键性词语或内容加以严格限制。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
法的原理,世界上绝对的东西是不多的,一般情况下,事物都是相对地存在
着,即使是事物的规律性也是如此。因此,毛泽东虽然有时也用一些绝对性
的语言,例如当他列举了党内自由主义的11 种现象之后便说:“所有这些,
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反对自由主义》)其中的“所有”和“都是”,
便属于绝对化的语言。但这种情况,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在多数
情况下,毛泽东无论对于特殊事物还是对于规律性事物,总要有所限制。

毛泽东对某些词语或内容的限制,通常有概述法、排除法、模糊法、修
饰法、前提法、归属法等等。

概述法。所谓概述法,就是用“一般的说来。。”一类语式,从总体上
进行判断,抛开个别情况于不顾,但实际上又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顾及到了
个别情况,因此,这种判断并不显得顾此失彼。例如,毛泽东在讲人们认识
的第二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用成功与否来验证精
神或思想是否正确时说: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人
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句话中的“一般的说来”,就是对下文讲的规律性判断作的限制,因为这
个规律只是大体正确,是相对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出现漏洞(在上述
那段话的后面,作者就叙述了这个规律的例外情况:“在社会斗争中,代表
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
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
失败了”)。所以,这样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


排除法。毛泽东常常用“除了。。之外”这样的语式,对一般规律性的
事物或问题进行限制。在《实践论》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

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

践。。
马克思等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的条件很多,其中包括他们的实践经验、具有
天才等。毛泽东认为,其“主要的”条件是参加实践,不过天才等条件也不
是不重要;因此,他在强调其“主要的”条件时,不能不提及其他条件,于
是就在强调“主要的”条件时,采用“除了。。之外”的方法,把其他条件
既排除出去,但也同时顾及到了天才等条件,这样就显得很全面。这种排除
法,实际上就是把某些特殊情况首先排除出去,然后再叙述一般的或主要的
规律,因此就显得客观全面,而不绝对化。

模糊法。模糊法就是模糊修辞法,它是用某些时间、数量、程度等概念
不甚确定的词语作一般规律性判断的一种手法。毛泽东对这种手法的运用,
大体上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用来表示实质性判断;二,用来表示推测性判
断。

所谓实质性判断,就是用表示数量多的模糊性词语,对事物或问题进行
判断,在判断中,暂时抛开非本质方面的内容,来阐述一般规律。这类模糊
性词语,毛泽东用得较多的是“基本上”、“本质上”、“大概”、“常常”、
“主要”等。例如: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
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并不是
两件事情。(《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在这里解释了什么叫“基本上”,“基本上”就是“不是在一切方面”
的意思。他曾在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特意把“基本上”
解释得更具体,他说,“基本上”就是“百分之七十、七十五、八十”。中
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只是大体一致,并不全部一致,
说为二者奋斗是“一件事情”,只能从“基本上”讲,这样讲,既抓到了本
质,又较为稳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也说过,“说‘本质上’,
就是说基本上”;他还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的讲话中
说过,“讲基本是谨慎的讲法”。可见凡事从基本上讲,既能抓住本质,又
很科学。

关于“实质上”、“大概”、“常常”、“主要”等一些模糊性词语,
其用法和作用都与“基本上”相似。下面再略举数例,仅供借鉴。

例一:

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
争。现在是“上山主义”的时候,大家开会、办事、上课、出报、著书、演
剧,都在山头上,实质上都是为的农民。抗日的一切,生活的一切,实质上
都是农民所给。(《新民主主义论》)


例二:

我觉得吾人惟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