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2地持义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酥浜蠟榈诙F異相。三菩薩方便現此異下總明化意。次解逼迫。先問次釋。後總結之。釋中初明逼迫之相。彼諸生下彰其化益。是名下結。次解報恩。先彰其恩。次明求報。後明方便。勸修善法相顯可知。解清淨中。初問起發。次釋後結。釋中可現有其五種。一生兜率令物求見。二生上族捨離出家息物高慢。三苦行六年斷物邪信。四示成佛道生物正求。五轉法輪為益有三。一待請而說生物敬重。二佛眼觀察顯已悲深息物邪謗。三轉正法輪斷物邪受。是名已下總以結嘆。從上隨順訖來至此廣釋六門。自下結嘆。先結後嘆。結有總別。是名六種是總結也。下別結之。言略說者。前就壞法除暴害等略開六門名略說也。言廣說者。上來廣解名廣說也。無餘無上嘆以顯勝。是名巧便總結十二巧方便也。
    自下第八明陀羅尼。陀羅尼者是外國語。比幡名持。持法不妄故名為持。先問後釋。云何問也。釋中有五。一數。二名。三廣辨釋。四就位分別。五明得因。有四數也。細分無量。一門說四名中應先廣釋其義。義如別章。然後釋文。此四猶是聞思修證。法謂聞慧。能持教法。義謂思慧。能持諸義。言咒術者修慧用也。以得禪定修慧自在能用咒術。咒術不妄故名咒術陀羅尼也。忍謂證智。證心安法故名為忍。下廣釋之。云何法者牒問初門。下釋其相。菩薩得是無量慧力辨出持體。於未曾下對法辨持。於中有二。一明其法。二明能持。法中三句。一明所持。昔所未聞未曾修習。從師聽受謂之為聞。讀誦受持名為修習。曾聞曾習持之則易。初聞始受持之則難。今言未聞未曾修習以顯菩薩持之勝也。二次第下明所持法次第不亂。次第莊嚴言辭次也。言辭巧勝故曰莊嚴。次第所應顯理次也。亂持則易。次第難記。今言次第亦顯菩薩持之勝也。三無量下明所持廣。少法易憶。多法難持。今言無量亦顯菩薩持之勝也。經無量下明其能持。經無量劫憶不忘者。時近易記。長久善忘。今此說言經無量劫顯持勝也。云何義者。問第二門。釋中類前應先明體。然後對義以辯能持。今此望直對義辯持。於中有二。一明其義。二辯能持。義中兩句。初於此法無量義趣。所持義廣。二未曾下明所持義。未讀未修尋文取義名為讀誦。思量分別稱曰修習。舉此亦為彰能持勝。經無量下辯明能持。云何咒術問第三門。菩薩得是無量三昧明其所依。以咒術下正明咒術。忍中初問次釋後結。云何得忍是初問也。釋中有四。一修忍方便。二於如來下正明修忍。三又知下明修所成。四是菩薩下據修以結。前方便中差別有四。一精懃不墮。二獨靜不亂。三少食不雜。四思禪不睡。精懃修習因起知慧是初門也。苦嬾墮者尚不能成世間之事。何況出道。故須精懃。懃學忍行稱曰修習。此之懃修與忍作。因故名為因。因生忍行名起智慧。慧是忍體。是慧住法便名為忍。獨一已下是第二門。獨一靜處離外紛動。燕默已下身口寂靜。燕默口寂。不行身靜。知是已下是第三門。言知量者食不過限。言不雜者食無非法。常一坐者食不頻數。思惟禪下是第四門。言思禪者息除亂想。少睡多覺離於惛沈。上來第一修忍方便。自下第二正明修忍。於中初先觀察咒術。後類諸法。觀咒術中。於如來說得忍咒術略明修忍。如來所說咒術章句皆是理詮。菩薩尋之窮悟實性故得忍也。所謂下廣。謂伊致等廣明咒術。此外國語。今此不幡。不知何言。尚應是其顯實之語。故今觀之能成忍行。於此已下廣明忍行。於中有三。一觀方便。第二正知。三總結之。於此咒術思量觀察。是觀方便。如是咒下是其正知。如是咒術如是正思牒前起後。下顯正知。句第有四。一觀咒術能詮教空。二觀咒術所詮義空。三牒結第一。四釋結第二。言如此義尚不自聞是第一句能詮空也。謂前所說咒術之義體性空故無自可聞。何有所得是第二句所詮義空。既無咒術自相可聞。何有所詮法義可得。如咒術下是第三句牒結初門。如咒章句不可得者牒前。此義不自聞也。是則無義結以顯之。蓋乃是其空無之義故曰無義。亦可無彼咒術之義故曰無義。如是諸義所謂無下。是第四句釋結第二。如是諸義所謂無義重釋向前何有所得。謂彼咒術所說諸義不可得者。是空義故云諸義所謂無義。是故亦無餘義可求結以顯無。是向諸義謂無義故亦無所詮餘義可求。對彼能詮故名所詮以為餘矣。上來辯竟。如是善解咒術句者第三結也。上來正觀。咒術章句下以咒術類知諸法。善咒義者牒前所觀。以如是下類知諸法。然此乃是解行地忍於一切法未得現見故曰比知。解發自中故不從他。從於如來所說至此。大段第二正明修忍。又知已下是第三段明修所成。於中有三。一明所成。二結嘆顯勝。三辯位分。前所成中先知咒術。後知餘法。知咒術中言又知者。前明解行方便觀知。今此更明出世證知故曰又知。知一切言自性叵得知能詮空。知一切法自性叵得知所詮空。下知餘法。以此無言自性義者。牒前所知咒術空也。則知一切諸法義者。因解咒術通知一切諸法空也。是名已下結嘆顯勝得上歡喜辯其位分。歡喜地忍過前解行故曰最上。是菩薩下是第四段結上所修解行地忍。良以解行正修忍處故偏結之。於中有三。一牒宜結。二辯行能。三就位指斥。菩薩得此名得忍者。是牒結也。得此不久當得淨心辯行能也。增上解行就位指斥。從上精懃訖來至此第二廣釋。是名得忍第三總結。上來廣釋四陀羅尼。自下第四明其成處。言彼法義度初僧祇淨心所得定不動者。明前二種成就處也。如法義下舉彼法義類顯咒術忍陀羅尼。如前說者如上所明修在解行成在歡喜。自下第五明其得因。如是一切具四功德。總以標舉。下別顯之。不習愛者。陀羅尼德。禪定出生。愛欲障定故須離之。不嫉勝者。修陀羅尼持法授他。若嫉彼勝不肯修習。持法授與故須除嫉。一切所求等無悔者。陀羅尼門持法施他。若不等施已施有悔不能修習。故說等施不悔為因。言樂法者。修陀羅尼為持佛法令住不滅。若不樂法不肯修習住持佛法。故說樂法以之為因。此四種中前二所離。後二所攝。初攝功德。後攝智慧。
    自下第九次明其願。先問後釋。釋中初五是世間願。後十出世。通則義齊。就前五中。先舉次列。發心願者是自行願。後四利他。言生願者求利他身。境界願者求利他智。五無量智知五境界名境界願。平等願者求利他行。謂四攝行等願成就故云平等。言大願者。求利他心。心廣無邊故名為大。下釋其相。初願可知。第二願中願未來世善趣生者。善趣眾生堪能受化故願生中。第三願中觀諸法者。願觀五種無量法也。言無量等善根境者。釋顯其相。五種無量差別非一名無量等。此無量等是其利他善根境界故云善境。第四願中於未來世一切攝事名平等者。四攝齊求故云平等。所言大願即平等者。興意曠周用前四攝廣利無邊即名大也。就後十中又十總舉。下別顯之。此與地經十六願同。於中開合少有差異。就彼第二護法願中開分為二。始以為一。終以為二。知世淨土合以為一。餘皆相似。
    自下第十明三三昧義廣如別章。此應異論文別有三。一辯其相。二制立三數。三明此三攝行周盡。就初段中。先彰空門。次辯無願。後顯無相。蓋乃依於本末次第觀空離妄成德之本故先明之。由證空故見生死寂無可貪取故起無願。依空離相便與涅槃無相相應故起無相。就空門中。先問次釋。離言自性正解空義。觀無言說自性心住解空三昧。是名下結。就無願中。先問次釋。於無言說自性事者。牒上空門以為所依。邪見妄想所起惱苦常見過者。正明無願。於未來世不願心住解釋三昧過。現已竟來報畏受。故偏對之明不願住。是名下結。就無相中。先問次釋。於無言說自性事者。牒上空門以為所依。離一切妄虛偽相滅正解無相。觀寂心住解釋三昧。是名下結。以何等下制立三數。先問次釋。後總結之。以何立三是初問也。下釋其相。先分其法。然後約法以定三昧。就前法中有二舉數。有及無有列其名字。世諦名有。真諦名無。下辯其相。有為無為名為有。生死有為涅槃無為。此二法相同名為有。無我我所名無有者。無我之理說為無也。下約此法以定三別。於有為有不願不隨立無願者。於彼生死有為法中不願隨故立無願也。始心不求名為不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