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痛饮了一盏,瞅瞅李穆,又瞅瞅张洎,没头没脑地说了句:

  “你送李学士回来,本王单独与你再饮几杯!”

  “遵命!”张洎拱手。

  李穆没有要张洎送,出了门,便叫住李从善,说道: “楚公在汴京时,下官侍奉不周,在此赔礼了!”

  李从善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 “本公在汴京留连日久,确实觉得北土之人不甚懂得礼义,不如江南人礼乐教化之深。”

  李穆从没把李从善放在眼里,听他这句挖苦,自然要回敬他:

  “有朝一日楚公再居汴京时,下官一定给皇帝举荐,让楚公把江南的礼乐教化带进中原。”

  李从善轻轻哼了一声,问李穆:

  “礼下于人必有求。你找本王有何事?”

  “请楚公引荐下官拜见朱元将军。他的一个旧相识托下官带来一封书信,下官必须亲手交给他。”

  “朱将军乃是军旅中人,不能随便会见客人。”

  “军旅中人也是常人,岂能不食人间烟火?”李穆应声说道。“楚公心胸如此狭窄,倒不如我们这些不甚懂得礼义的人爽快!”

  李从善被李穆说得有点脸红,怔了片刻,说道:

 
 
 
  “李学士此话,甚无谓也。本公只是如实告诉你而已。朱将军是个极不愿意见客的人,不知你与他有没有交往?倘若是陌生人,学士十有八九要吃闭门羹,卢学士来访时,本公已经亲历过一次了。”

  “下官与朱将军显德年间就有深交。”

  李从善沉思片刻,说道: “本公近来杂务甚多,请李学士拿着本公的名刺自去求见。万一朱将军不愿见你,本公也不至于再尴尬一回。”

  “如此甚好!”

  当天傍晚,李穆便来到朱元府上。朱元刚从石头城军中归来,听说李穆造访,连忙将他请进。二人施礼见过,叙了些在淮南李重进帐下的往事。朱元是个爽快人,他知道李穆找他必有要紧的话,开口问道:

  “李学士此来,不会只与本将闲谈旧事吧?”

  李穆从怀里掏出赵匡胤写的亲笔书信,双手递给朱元。朱元匆匆阅罢,起身在厅中缓缓踱步。李穆问道:

  “将军做何感想?”

  朱元重新坐定,与李穆对视片刻,说道:

  “承蒙赵天子对末将一片深情,末将感激不尽,只是学士也深知‘犬吠非其主’的道理。末将降宋以后,对赵天子忠心不二。谁料到鬼使神差,李重进又把末将送回了江南!江南国主不念旧恶,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半数之军掌握在末将手中。学士为末将想一想,末将若在此时置国主之恩义于不顾,釜底抽薪,卖主求荣,天理能容吗?望学士归国后为我谢过赵天子: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若念旧日之情,则江北江南各安其生;若不念旧日之情,朱元被逼无奈,也只能与赵天子誓死一拼了!”

  “朱将军误会赵天子的心意了!”李穆马上解释说。“天子并不想强迫朱将军做背信弃义的小人,但求朱将军规劝于你家国主,让他明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混一天下,共享富贵,也强似像现在这样彼此猜疑,两不相安。到那时李国主是大宋之王,朱将军是大宋之将,合起拳头,共击鞑虏,建立勋业,书于丹青,岂不更美?国主大概忘了,大宋与江南都是禹、汤、稷、契的后代,一家人何必分成两家灶?倘若非要闹得内里相争,岂不让夷狄有可乘之机?”

  朱元摇头笑道: “学士此言是站在大哥的立场上说的。常言道: ‘兄弟从来是两家。’朱某读书不多,也闻知孔圣人所倡者有孝有悌。如今李国主对大朝惟谨惟慎,无以复加,不过是想保有江南数州之土,绍续李唐余脉,也算尽了兄弟有义之谊了。赵天子一世英明,岂不知有容乃大的道理?”

  “哈哈哈哈!”李穆朗朗笑起来,又朝朱元伸出一个大拇指。“朱将军真是文武双全的英才,难怪赵天子对将军如此一往情深,不肯割舍!将军既说到‘有容乃大’,下官也就班门弄斧卖弄几句。圣人又云: ‘积土成山,草木生焉;积水成渊,风雨兴焉。’土已堆积成山,还须再分其十方五色吗?水已汇聚成渊,还须再分其一派九流吗?这才是有容乃大的真正精髓呀!”

  朱元沉默无语,凝视着毕剥的灯花,过了许久,才长叹一声,说道:

  “朱某何尝不知天下之大势?李学士所言不仅句句在理,而且不久之后,也都会变成现实。赵天子给朱某出了道大大的难题,又把朱某置于两难之地了!古人云: 识时务者为俊杰。又云: 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两句话各有其理,却判然为两途,使朱某必择其一。李学士你说,朱某该怎么办?”

  李穆见朱元的话有些松动,连忙接着说道:

  “承蒙朱将军信任下官,下官为将军献上一个两全之策,既不违了将军趋仁趋义的道德,又不失为识时达变之举,不知将军想听不想听?”

  “学士有此智慧,朱某当然愿聆教诲!”

  “依下官看,赵天子和李国主都不想轻易舞动刀兵,所以将军不妨以‘有容乃大’的道理劝说国主,用苍生赤子的生命打动国主,劝他归降。这样岂不是既保全了将军的名声,又顺应了当今时务吗?如能做到这一点最好,倘若国主坚不欲降,则任凭将军浴血奋战,青史流芳。”

  听了李穆的话,朱元着实心动,倒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只是觉得李穆这话极合人情世理。他考虑片刻,慨然应道:

  “好,朱某如今已茅塞顿开,学士放心回汴京吧。朱某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一言九鼎。请转告赵天子: 朱某会对他有所回报,或是江南数州之地,或是项上一颗人头!”

  “壮哉斯言!”李穆朝朱元深深地施了一礼。“若此,下官告辞!”

  一连两三天,朱元一直在考虑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不论是从天下大势还是从李穆的话里都可以感觉到: 赵匡胤夺取江南是铁定不会变了。而李煜貌似懦弱,有时也执拗得令人咋舌。近一年来,尤其是杀了林仁肇之后,他痛定思痛,又有李从善等为之鼓气,陈乔、张洎等为之羽翼,大有不与赵宋共戴一片蓝天的气势。他的态度一硬,左右年轻后进之辈言战者也渐渐多起来。他经常对臣下说: 凭着一道长江天险,二十万水陆精兵,赵匡胤真要动武,也须三思而行。朱元心里很清楚: 赵匡胤是位志匡天下的英主,而李煜充其量是个固守一隅的方伯而已。这样坚持下去,唐国的灭亡自不待言。可是尽管偏安,李煜毕竟也是一国之主,自己有能力说服他做出投降的决策吗?可如果不去劝他,自己一死无关大局,李煜岂不同样要受刘那样的系颈之辱?

  思前想后,他还是踏进了李煜的偏殿,陈乔、张洎已先在这里了。

  “国主,臣有话要奏。”朱元跪倒在地。

  “是劝本王投降吗?”李煜冷静地问道。

 
 
 
  朱元稍稍沉吟一下,肯定地回答:

  “是。”

  李煜还没说话,旁边的陈乔忍不住了:

  “你!”

  朱元抬了抬头,安慰陈乔说: “陈枢密不必吃惊,待末将把话说完。”又扭头对李煜禀道:“臣是接受了李穆的劝告才来的。这几天臣一直在想: 亘古以来,凡偏安之国,最终都要归于大统,不过是早些晚些罢了。为国主计,莫如忍一时之愤懑,保一方之平安,这样做算不得什么耻辱,反倒能德泽流溢,彪炳丹青。”

  “什么彪炳丹青?是本王的耻辱彪炳丹青吧?”李煜讥讽道。

  “国主先不要动怒,听臣所言是不是有些道理。当年刘备建汉国于蜀中,本也是为绍续刘氏余绪,可后来曹操大军杀过剑门关,直逼成都。满朝大臣皆欲死国,只有谯周力主投降,保住了蜀中之民免遭屠戮。史称谯周救蜀,就是由于他虽无功于刘禅,却有功于蜀中之民,至今为人所乐道。刘禅被逼无奈,素服白马,尚且落得个乐不思蜀。而今国主若率先纳款,就绝非刘禅可比。望国主仔细思之。”

  李煜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

  “本王对你十二分信任敬重,想不到你竟说出这么一席话来,让本王的心凉透了!”

  “国主误会了臣的心思。臣自归国以来,上跟国主,下随陈枢密,从没有过贰心。臣今日敢陈肺腑之言,全然是为了国主的富贵和臣民的安宁。倘若国主不纳臣言,臣依旧会誓死拒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