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美走到他们面前,看了看地上的尸体,问道:

  “这是何人?”

  士卒们个个面无表情,潘美又厉声问了一句,其中一个才答道:

  “郴州守将暨彦赟。”

  “拖出去!”潘美下令。

  没有人动弹,汉卒们依旧木然地站在那里。潘美掣出宝剑,逼着那几个人,又吼了一声,还是没人动弹。潘美火冒三丈,手起剑落,一个汉卒人头落地,身躯重重地倒在暨彦赟身边。

  其他士卒像几块石头,依旧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反应地矗在原地。潘美正待挥剑,李超跑上,一把握住潘美的手腕,叫道:

  “元帅息怒!”

  后面跟进来的一队宋卒将这几个人逼到了墙角。还没有来得及把两具尸体拖走,又一队 
 
 
士卒押着陆光图进了院子。陆光图看了看地上的暨彦赟,抬起头来,仰天大笑:

  “死得好!死得好!”

  尹崇珂走到陆光图面前: “陆将军,大宋天子敬慕天下英雄,归降吧。”

  陆光图摇摇头,态度冷静,对尹崇珂说:

  “请借将军宝剑一用。”

  尹崇珂知道他是要步暨彦赟的后尘,倒退了几步,问道:

  “为什么非要死呢?”

  潘美朝尹崇珂喝道: “成全他!”

  尹崇珂没有动,又问了陆光图一句:

  “陆将军究竟为的是什么?”

  “为了一世英名!”陆光图昂然说道。他低头看见暨彦赟落在地上的剑,猛地俯身将剑拾起,插进了自己腹中。

  潘美一心想用郴州人的血为战死的亲兵祭奠,下令将降卒全部坑杀。李超跪地求情,尹崇珂也从旁劝阻,潘美这才勉强同意: 愿归农者遣散,愿留军者编入宋师。城里的七八千汉兵大约有一半愿意离开。临行,潘美严行戒令: 离城者只准归农耕田,若有再入汉军为卒伍与宋师为敌者,一律杀无赦。可这些士卒迫于汉国酷刑,顶着归农的名义逃出郴州,又纷纷投入了邵廷琄军中。邵廷琄知道郴州的宋军众多,夺是夺不回来了,只得整军后退到汉国北边的第二道防线洸口镇扼守。

  老丞相范质死后,魏仁浦的病情也沉重起来。赵匡胤同意了他辞去副相的请求,并加太傅之职,让他在家中静心养病。这样一来,正、副二相的职位都空了出来。拣选宰相,成了赵匡胤此时的头等大事。他心里比较过的有几个人。第一个是吕余庆,这个人做事勤恳而智数足用。柴荣在世时,与自己相交深厚的人如潘美、李处耘等人,虽然至今忠诚不二,可他们只有开疆拓土之能,不具备治国安邦的智谋,且这些人做事缺少韬略,有倚仗皇帝弄威之嫌,不少朝臣对此都有反感,根本无法用为宰辅。而吕余庆却很会做人,自己当了皇帝,他与自己保持了不即不离的关系,大臣们也往往称他笃厚。前几年削了他的兵权,他一句怨言也没有,依旧恭谨勤恪,这个人可备一选。第二个是窦仪,也是个老臣,于朝廷典故十分详熟,可惜年岁太大,恐怕精力不足。第三个是赵普,此人是大宋朝建国的第一功臣,这是谁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于治军于理民,又都颇为有法。此人智足以为宰辅,连杜太后生前也对他十分信任。可赵匡胤觉得此人聪明太过,气也太盛。从他当枢密副使时起,就有一些人与他不和,比如卢多逊,明明是个极有才干的俊彦之辈,可在他赵普眼里,卢多逊简直就是个贪官窃禄的小人。如果赵普当了宰相,会不会大弄权威而压抑人才呢?还有一个是昝居润,此人干过开封府尹,处事果敢灵活,在臣僚中威望也还算高。这个人原本可以大用,可惜年轻时在西北奔劳过度,回京后一直有病,如今在河北定州守护北门。前几个月曹彬、党进攻打辽州时,契丹南面招讨使挞烈发兵南下,回程时在定州打了一仗,昝居润部署指挥,日夜操劳,听说近来病得更重了。

  赵匡胤深深地感慨旧臣老去,卢多逊、李穆等新人又还年轻,现在能用的适合人选只有赵普了。他与晋王光义商议此事,光义也首推赵普。看来此事无需再议。三天之后,赵普由枢密使升任平章事,成为宋朝第二任宰相。

  赵普上任之后,果然风风火火。他首先召集新任大理卿窦仪、大理少卿苏晓以及新任刑部侍郎闾丘仲卿等人重新修订《大宋刑统》,特别强调了要贯彻皇帝以仁为本的原则,既要刑罚严厉,又不准滥杀无辜,量罪定刑,务要准确适度,能从轻者勿要从重。同时又专门嘱咐闾丘仲卿另行制定一套针对朝廷官员的法典,贯彻皇帝三条原则: 一、 谋逆者诛;二、 贪赃枉法者诛;三、 滥杀无辜者严惩。随后又召集六部九卿,命他们各自建立本司账簿,凡银钱出入等事,必须明细记账,以备随时查检。有贪枉者,严惩不贷。又在京城新设置了一个封桩库,将前此所获两湖财物储积起来,专由皇帝本人调用,以备日后战争或天灾之需,又定下制度: 此后攻破诸国或籍没赃款,一律收入封桩。他的这些措施,都符合赵匡胤仁、廉的治国方针,这使赵匡胤甚为满意。

  因为迁葬高祖、曾祖,赵匡胤到洛阳和巩县去了些天。这日回京,赵普率百官在城门迎驾。入宫后百官散去,赵匡胤叫住赵普,因为他心里惦记着几件事。一路上赵匡胤与赵普闲聊,说到此次巡幸洛阳遇见了一个奇人,是个叫张齐贤的布衣青年,此人不知从哪里听说皇帝到了洛阳,敲着河南府门前的大鼓,非要向皇帝进言上书,门吏驱赶几次,他又跑回来几次,说不见到皇上誓不罢休。府尹无奈,只好如实禀奏。赵匡胤巡幸在外,也想倾听民隐,于是把此人召进行宫。只见此人身材魁梧,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边谈还边从怀里掏出一卷纸,为皇帝献上十策: 一是要攻打北汉;二是富民强国;三是对州郡实行政务管理,废除节度使独霸一方的格局;四是要倡导孝道;五是要荐举贤能;六是要兴办太学;七是要为百姓籍定田亩;八是要慎选官吏;九是要慎于刑罚;十是要严惩奸吏。赵匡胤告诉他富民、封建、兴学、籍田四项讲得甚好,表示回朝后即命宰相审度。不想这张齐贤是个犟种,执意强调自己的十条尽善尽美。赵匡胤见他难缠,喝令武士将他打出。

  “此人确是个非常之才,全不亚于你赵丞相!”赵匡胤边走边说。“这样的人多在民间摔打历练,日后进入仕途,定能成就大事。”

  赵普听罢,一句话也没说。

  进了偏殿,赵匡胤往御座上一坐,问赵普:

 
 
 
  “诸州设通判的事,你考虑得如何了?”

  “陛下,臣已拣选了几个能臣,先在南、北各判一州,倘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再普遍施行之。臣已命吏部、翰林院在州县幕职中考核廉能,现有四十七人备选。”赵普回答道。

  赵匡胤点点头,又问: “你说的这几个能臣是谁?”

  “一是殿中侍御史阎丕,臣已命他为陕州通判。陕州久阙知州,前些时刚命羽林将军杜审进为知州。杜将军乃是国舅,且是以文臣知州事。臣怕杜将军未曾临民,多有不便,故而嘱咐阎丕协助。另一个是浚仪知县吕端,此人是吕余庆的胞弟,虽然年轻,然行事干练,颇具心计。只是其母病故,尚在热孝之中,待孝期满后,臣拟让他赴定州通判任。还有一个柴禹锡,现在晋王幕府,臣已拟为潭州通判。”

  “如此甚好。”赵匡胤称许道。“此事就按你的安排。不过,要尽快在诸州普施,州县不靖,大宋的江山就不稳,百姓的日子就不安宁。”片刻又问:“曹彬所说各道设置转运使的事,你安排得如何?”

  “臣已禀过几次,现在仍以为此事当缓行之。眼下战事频繁,将帅调动无常,不是施行此事的时机。如果操之过急,就怕在外征战的将帅心生怨愤,造成军心不协。依臣之见,再过几年,战事平息,疆土扩大,再置转运使不迟。凡事当讲究个火候,火候不到,往往适得其反。陛下适时收取荆南、湖南,如今又耀兵南汉,出师西蜀,全国分道而治,还没有充分的基础,不妨等到海内混一之后再议此事。眼下凡发大军,仍按老规矩,每军设一随军转运使足矣。”

  或许是赵匡胤一路劳顿的缘故,两人又谈了一会儿,赵普见赵匡胤有些倦意,便想告退,赵匡胤把他留住,又问:

  “朕打算立宋贵妃为皇后,你以为如何?”

  赵普唯唯答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