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量众多的土木工事,设置了铁丝网之类的障碍器材,而且在阵地上配置了
数量较多的火炮、机枪,使阵地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火力壁垒。正因为如
① '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3 卷,战士出版社1981 年版,第167 页。
… Page 53…
此,才造成了日军官兵的大量伤亡。
在进攻战术方面,俄军强大的防御火力同样促使常处于进攻地位的日军
做了许多变革。第一,日军在每次大的攻坚战斗开始之时,都要对俄军防御
阵地实施长时间的、高强度的火力准备,以破坏俄军的防御工事,减杀俄军
的兵力兵器,打乱俄军的防御部署。第二,日军步兵采用疏开队形接敌,以
尽量减少俄军炮火所造成的伤亡。当进入机枪和步枪火力范围内时,散兵队
形成为步兵战斗队形的主要样式。第三,在战术手段上,进攻部队开始重视
利用地形和进行近迫作业,力图隐蔽地接近敌人。更加注意采取翼侧攻击、
迂回包抄等战法。夜战使用也更加频繁。第四,炮兵掌握了从遮蔽阵地进行
射击以及集中射击的战术手段。随着新的通信技术的采用,形成了集团军集
中指挥炮兵的战术原则。
(4)促进了海军作战理论的发展
日俄战争再一次明确地显示出制海权的重要。日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整个
战略首先就是建立在争夺制海权这一基点之上的。它在初战时偷袭旅顺,接
着又发动旅顺闭塞作战,后来更是与俄军展开长时间的旅顺争夺战,其核心
宗旨都是出于争夺制海权。而俄国也正是由于未能取得制海权,而无法有效
地抗击日军实施登陆作战,使整个战局陷于被动。俄军在争夺制海权方面所
犯的一个严重错误,是没有处理好要塞与舰队的关系,过分重视要塞的作用,
而把舰队当作要塞的附庸。美国的海军理论家马汉将这种作战法称之力“要
塞舰队”思想。它给海军作战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反面的教训。
日俄战争还证明大口径远程舰炮是舰队的主要攻击性武器,战后各国有
鉴于此,竞相展开以大型战列舰为主要内容的海军军备竞赛,海军由此进入
了“舰队决战”和“巨舰大炮主义”时代。此外,日本海军在日本海大海战
中所采用的“T”字型战术,以及日俄双方所进行的海上夜战等,都对后来海
军作战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正因为日俄战争表现出了在军事学术上与以往任何一次战争都不相同的
特有价值,使军事学术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所以,这一场战争刚一结束,各
国军事理论界便竞相研究,形成了一股“日俄战争热”。
… Page 54…
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军事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军事文明,但到了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
致使世界近代军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西方的。鸦片战争前后,东西方军
事文明开始相互碰撞,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了西方军事的优势之处,并由此发
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呼唤,接着便掀起了颇具声势的军事自强运动。
在奕訢、李鸿章、丁汝昌、左宗棠、沈葆桢等人的倡导和主持下,从19世纪
60年代起,清政府开办了一批兵工厂,创设了一批军事学堂,陆军开始装备
洋枪洋炮并采用西式操练,以北洋舰队为首的新式海军位列世界海军第十。
然而,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使洋务派的军事变革努力几乎全部付
诸东流。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痛定思痛,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仅
学西方的船坚炮利而不及其余,是中国惨败于东方撮尔小邦日本的根本症
结。以此为开端,中国人在军事变革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追求,中国军事出
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1。新军的创建与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军事的最大变化在于新军的创练。它以一套新的军事制
度的引进为特征,宣告中国人在根本上告别了传统军事。
(1)新军编练沿革
1894年4月,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奉清廷之命在天津马厂募练新军10营,
后移屯小站,号“定武军”。定武军有步、骑、炮、工四个兵种,共4750
人。它的操练章程完全抛弃了湘、淮军旧制,“均按照西法办理”。次年12
月,浙江温处道袁世凯奉命接练定武军,并对其制度做了进一步的更改,同
时将规模扩大,号称“新建陆军”。1898年底,清廷为加强中央兵权,并增
强京畿地区的军事力量,下令将北洋地区各军改编为“武卫军”,统归军机
大臣荣禄节制。新建陆军被改编为武卫右军,仍驻天津小站。
这一时期在南京,还有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编练的“自强军”。到1895
年底,自强军计编练成步队8营、马队和炮队各2营、工程队1营,共2860
人。1896年,张之洞将一部分自强军带入湖北,发展成以后的湖北新军。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役后,清王朝更加内外交困。1901年,清
廷宣布推行“新政”,改革国家军制。当年8月,下令永远停止武科举考试,
同时广设武备学堂,以培养新式军事人材。9月,又诏命各省裁汰旧军,改
设常备、续备和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
1902年,袁世凯奏准清廷拔款百万元,招募6000人编成北洋常备军。
北洋常备军参照日本陆军编制,以镇为平时最高建制单位,下设协、标、营、
队,实行步、骑、炮、工、辎多兵种合成编组。次年7月,北洋常备军左镇
编成,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以镇 (师)为建制单位的新式陆军。
1903年12初,清政府设立练兵处,以庆亲王奕訢为总办,以袁世凯、
铁良分别为会办和帮办。同时各省设立督练处,由各省督抚兼任督办,下设
兵备、参谋和教练三处。中央练兵处和各省的督练处构成了全国上下一贯的
新军普练机构。次年9月,练兵处会同兵部参照北洋常备军军制,拟定了《陆
军营制饷章》(或称《新军制略》),提出对全国陆军实行统一编组,分设
… Page 55…
常备、续备和后备三军,并对常备军的营制饷章、武器装备、军官选拔、士
兵招募、平时操练和战时征调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规定。这是中国近代陆军的
第一部建设大纲,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特别是德、日两国
军制的产物。
1906年11月,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练兵处和太仆寺被撤并,以铁
良为陆军部尚书,统辖所有各省军队。次年9月,陆军部正式决定在全国编
练新军36镇,其中近畿4镇、四川3镇,直隶、江苏、湖北、广东、云南和
甘肃各2镇,其他省各1镇。同时,又规定了各省编练完成的时间,这个计
划是基于对全国各省战略地位的重要程度的考虑,同时也照顾到各省的实际
编练能力而制定的。
按照这个编练计划,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全国只有近畿、直隶、
浙江、福建和吉林等省区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其他各省均未达到预定目标。
总计全国编练成14镇,另有18混成协和4标,以及禁卫军2协,共计269004
人。在这当中,仍以袁世凯在北洋最为积极,编练新军最具成效。到 1905
年时,北洋便已经编练成6镇,官兵达8万余人。北洋新军成为清末新军的
主力。
(2)新军的主要制度
清末新军在制度上与过去的清朝旧式军队有很大的不同。新军的制度变
革具体表现在组织体制、编制制度、军官制度、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
①组织体制。随着新军的创建和发展,延续了数百年的清朝军事力量组
织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陆军内部形成了明确的职能分工。三十六镇作为
国家的常备军和野战部队,得到了优先的发展,它们平时集中驻扎在军事要
地和交通方便之处,专事训练,准备随时机动执行重大作战任务。巡防队作
为地方治安部队,主要维持社会秩序,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野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