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基础而滑向了历史唯心主义。
由于三木所说的辩证法的相互交往是一种感性的活动,也由于他从这里
排除了自然本身的独立存在,从而也就否定了通过理性思维去认识客观世界
的可能性,降低了理论抽象应有的意义,因此三木在“把存在加以抽象”的
这一思维方式上,也就同马克思的科学抽象背道而驰了。三木的抽象是以人
学为中心,从基础经验到逻各斯的抽象,但这种抽象并不是纯粹的抽象,并
未正确地反映出真实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三木在对唯物史观的解释中
有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处,势必引起争论。自1928年起,在日本曾
两次展开了关于三木哲学的论战。尽管论战并没能把三木引导到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来,但却把日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引导到了辩证
唯物主义这个问题上来,促进了日本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研究。
三木哲学就其基本性质来说,终究没有突破唯心主义的束缚,这是因为
他深受西田哲学、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的影响所致。但也不能因此把三木哲
学—西田哲学、田边哲学等相提并论。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三木哲学
并不满足于唯心论思想,而是试图冲破学院派哲学的束缚,建立新的思想。
同时,三木哲学是战前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它一方面在理论上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其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在
实践上把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但是,由于
三木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所以,在以人学解释唯物史观时,
难免会有误解,甚至有曲解之处。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渡扶桑
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无产阶级也逐渐成长并不断
掀起工人运动。欧洲社会主义思想 (包括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被介
绍到日本。明治时代,以片山潜、幸德秋水、土界利彦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早
期社会主义者,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Page 109…
日本社会进入大正时期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日本思想界加强
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20年代至30年代,由河上肇、栉田民藏等人力求
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提出其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问
题,河上肇与福本和夫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论促进了它的传播;而“唯物论
研究会”的成立及其活动,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到战前日本的最高水平。
(1)“求道者”河上肇
河上肇(1879—1946)早年求学于东京帝国大学。1913—1915年留学欧
洲。著有《唯物史观研究》、《关于唯物史观的自我清算》、《马克思主义
批判者的批判》、《狱中日记》等多部著作。
河上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精湛研究并向日本和中国传播马克思
主义。故被日本学术界尊称为“求道者”。同时,他也是一位哲学研究者,
尤其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通过
马克思的《资本论》而逐渐成长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
尤其是研究经济学说史和现实经济,把他的视野引申到历史观乃至哲学领
域。他在青年时代开始研究逻辑学,通过对马克思的“物质社会观”和“物
质历史观”的研究,首次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概念,把唯物
史观作为自己的立场,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其哲学立场和体系都已达到
马克思主义。
河上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坚持其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如何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改
变世界的唯一立场在现代就是唯物史观的立场。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唯一的
必然的历史观。他指出:“马克思无论如何也不能为‘有教养’的资产阶级
所理解;相反,它却很容易为无产阶级所理解。”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
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因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决不能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相脱离,而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河上从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后认识到,从理论方面看,实践不仅
是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理论的标准;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才是唯一的、
最终的、客观的真理。
河上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概括为“实践唯物论”。他在引述了辩证
唯物主义是包括自然以及社会的首尾一贯的完整世界观之后说:“在这里我
首先给这种世界观起名叫实践唯物论。”在河上看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
就是费尔巴哈唯物论的深化,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他说:“费尔巴哈的
非革命的唯物论,由马克思及恩格斯深化并使之转化为辩证唯物论;于此同
时,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由他们颠倒,使之转化为唯物辩证法。”在此,河
上把“深化”理解为是一种创造性的深化,把“颠倒”理解为是一种革命性
的工作。他为此作了说明,辩证法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的对立物斗争的
自我运动,唯物史观就是要把人类历史看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这一对立
物的斗争过程。后来又依据列宁的思想详细介绍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
当然,河上肇的思想和理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因素。但是,
他继承了明治社会主义者开创的事业,在日本正式提出并展开关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讨论,正确地解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日本的马克思主
义研究作出了贡献,而且为把马克思主义普及到东方各国作出了贡献。虽然
其理论没有独自的特色,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刚刚传播到日本的当时,能够
正确理解并勇敢地宣传它,就难能可贵了。
… Page 110…
(2)福田和夫挑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第一次大论战
福田和夫 (1894~1983)曾是日本共产党的负责人和理论活动家。他与
河上肇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
问题,在日本挑起了第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论战。
1921年,河上肇出版了《唯物史观研究》一书,由于河上所理解的唯物
史观是在同哲学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相分离的意义上论述
的,在理论上有着严重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福田和夫批判了河上在书中
的缺陷和错误。他指出,河上肇的“唯物史观”是“抽掉唯物辩证法的唯物
史观”,实质是“经济史观”。他强调,唯物辩证法是社会科学认识和阶级
斗争实践的方法论。通过对河上肇思想中错误的批判,他积极主张辩证唯物
论和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他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许
多为日本所尚未了解的重要基本观点。
福田和夫对河上的批判以及由此而挑起的争论,不仅促进了河上本人完
全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而且提高了日本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的水平。正如他的论争对手河上肇在 《关于唯物史观的自我清算》一文
所指出的:“最近,福田和夫在日本最广泛地使用‘唯物辩证法’和‘辩证
唯物论’这一术语,由此而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上,
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
(3)“永保贞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永田广志
永田广志(1904—1947)是日本进入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批为数不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之一。他的一生为移植、研究、宣传和普及辩证唯物
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并使之在日本扎根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唯物史观
与客观主义》、《作为反映论逻辑学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讲话》、
《唯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