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阳明学的深厚基础,形成了近代日本移植、接受并改造西方近代资产阶 

级哲学的局面,并建立起日本自己的近代哲学。这一时期的日本哲学,与西 

方诸哲学体系相比,它具有自己的理论特点,带有东方哲学的性质;与神、 

儒、佛等日本传统哲学相比,它又具近代哲学的性质;在它的思想深处,与 

现代世界哲学各派共源同流,是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及其政治的哲学表现。其 

中,以西田哲学为代表,它承袭了前辈开创的学院派哲学,但又超出前辈, 

形成了具有独特的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 

      (1)独创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西田哲学” 

     西田几多郎 (1870—1945)是日本近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年青时 

代的西田,饱受人生艰辛,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的反动,使他思想痛苦,精神 

苦恼。为解脱人生苦闷,他不断地实践佛教中的“打坐”、“参禅”,以追 

求“真正的自己”,追求自己的个性、人格的统一,确立自我。长达十年的 

参禅体验与自我反省,对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间他同 

其师北条时敬、佛学家铃木大拙及雪门禅师等人过从甚密,受他们思想的影 

响。20世纪初,西田受詹姆士的“纯粹经验论”的影响,经过西田的改造, 

提出了西田哲学独创的“纯粹经验”,这标志着西田哲学的形成。1911年, 

西田几多郎出版了《善的研究》一书,它标志了日本最初的独创哲学的诞生, 

是日本自己的哲学开始诞生了。正是经过西田哲学,西欧的哲学才在日本人 

的精神生活中扎根。“西田哲学”的特点是,西田用西方近代哲学来装扮日 

本固有哲学,把东方佛教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结合起来,采用西方逻辑建立 

起来的一种东方哲学,是具有封建性质的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西田 

的主要著作有:《善的研究》、《自觉中的直观和反省》、《哲学的根本问 

题》、 《哲学论文集》等。 

     ①纯粹经验。西田在《善的研究》中,提出“纯粹经验”概念,并指出, 

纯粹经验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这从《善的研究》一书的结构中可以 

看出。该书共分四编:一、“纯粹经验”;二、“实在”;三、“善”;四、 

 “宗教”。西田说:“第一编阐明作为我的思想根底的纯粹经验的性质”; 

 “第二编叙述我的哲学思想”;“第三、四编的研究都是以前两编的思想为 

基础的”。 

     那么,什么是纯粹经验?西田说:“所谓经验,就是按照事实原样而感 

知的意思,也就是完全去掉自己的加工,按照事实来感知。一般所说的经验, 

实际上总夹杂着某种思想,因此所谓纯粹的,实指丝毫未加思虑辨别的,真 

正经验的本来状态而言。……纯粹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同一的。当人们直接地 

经验到自己的意识状态时,还没有主客之分,知识和它的对象是完全合一的, 

这是最纯的经验。”他又指出,所谓“纯粹经验”,就是“主客合一”、“物 

我相忘”的状态,就是“还没有主客分离,还没有物我差别”的状态。总之, 

所谓“纯粹经验”就是“主客未分”的状态。也就是说,纯粹经验和一般人 

们所了解的经验不同,它排斥了任何判断,任何思虑以及任何附加的东西, 

是不反映任何客观事物的“最纯”的东西。西田的纯粹经验排斥了经验中的 


… Page 103…

物质、对象的内容,使经验变成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西田又认为,纯粹经验是超个人的经验。他说:“起先虽然读了一下马 

赫等人的著作,但总不能得到满足。后来,由于体会到不是有了个人才有经 

验,而是有了经验才有个人。而且往往比个人的区别更是根本性的。就从这 

种体会出发,摆脱了唯物论。”很显然,西田试图用超个人的经验来取代个 

人的经验,以免陷入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的唯我论。但是,任何经验无一不 

是人的经验,并不存在“比个人的区别更是根本性的“超个人经验”。他不 

仅没有克服马赫主义唯我论,而且陷入了比马赫主义唯我论更荒诞的神秘主 

义。 

     ②主客合一或实在。西田对纯粹经验作了展开。他特别强调,纯粹经验 

就是“主客未分”或“主客合一”的直接经验,它是一种超越主客观分离的 

状态。他说:“主观与客观不是互相分离而存在的,而是一个实在的相对的 

两个方面。我们所谓主观是统一的方面,而客观是被统一的方面;所谓‘我’ 

始终是实在的统一者,而 (物)是被统一者。”在他看来,作为实在的统一 

方面的意识的作用和作为实在的被统一方面的意识的对象是密不可分的,是 

 “合一”的。 

     西田认为,“主客合一”的状态是“没有精神和物质的区别,只有物即 

心,心即物”的状态,自然和精神,主观和客观都是“主客未分”的纯粹经 

验分化发展而成的,是纯粹经验的体现。倘若没有纯粹经验,自然和精神便 

失去它的实在性。因此,纯粹经验不仅是实在,而且是唯一的实在”。在西 

田看来,“真正的实在,只是尚无主客对立,尚无知情意分离”的一种“单 

纯独立自全的纯活动”,是一种“自发自展的无限活动”。“至于精神现象 

同物体现象的区别,它们决不是两种实在。所谓精神现象是从统一方面即主 

观来看的,而所谓物体现象,则是从被统一方面即客观方面来看的,即只是 

从相反的两个方面来看的,只是从相反的两个方面来看同一实在而已。”由 

此,西田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就是由于固执这两个方面中的一方面 

而发生的。可见,西田将纯粹经验描绘成既非精神,也非物质,即不是主观 

也不是客观,把自己的哲学标榜为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者之上的第三 

条道路的哲学,实际上他阐明纯粹经验及一些哲学问题时,承认纯粹经验是 

意识现象,这就仍然落到了唯心主义的窠臼之中。 

     ③场所逻辑。为了去掉“纯粹经验”概念中的唯意志主义色彩的体验说 

明,西田将纯粹经验加以逻辑化。给它安上了“场所”的逻辑形式,从而使 

自己的哲学立场由唯意志主义转变为直观主义。 

     西田认为,自我与非我、意识与对象要发生联系,就必须有一个把两者 

联系起来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东方宗教哲学中的“无”。西田把 

 “场所”分为“有的场所”、“相对无的场所”、“绝对无的场所”等三个 

阶段,而“绝对无的场所”才是“真无的场所”。“绝对无”既非“有”, 

也非“无”,它的根本作用就象是镜子一样,把“对象按照原样反映出来”。 

 “场所”也称“意识之野”,它是智、情、意共同形成的所在,主观与客观 

的一切现象都在其中成立。西田的逻辑就是以这种“场所”为核心,所以称 

 “场所逻辑”。 

     ④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  1933年以后,西田为了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 

抗,在他的思想中加入了一些客观成份。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一书中,他 

把“场所”观点具体化为“辩证法世界”,提出了“个体互相规定即一般者 


… Page 104…

自己规定”的“辩证法一般者”观点。在他看来,个体在一般者中才是个体, 

但没有个体也就没有一般者。他认为,个体和一般者本来是绝对对立和矛盾 

的,这种对立和矛盾只有在超越一切对象的“无的一般者”之上,作为绝对 

肯定即否定、绝对否定即肯定,才能结合成为“相即”的“自己同一”。西 

田把“辩证法一般者”的观点,直接化为“行为的直观”观点,形成了“多 

和一”的“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逻辑。他把这种逻辑具体运用于民族、国 

家、政治、道德、艺术等方面,使其成为后期西田哲学的根本原理。 

     西田哲学中有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詹姆士纯粹经验说的 

感染。同时,西田哲学还保留了禅和阳明学的烙印,与日本传统思想有密切 

关系,但它是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