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怪物”出现在世界上,引起 

了国内外资产阶级反动派的憎恨,他们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军事进攻。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哲学在意识形态上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起进攻,同前者 

遥相呼应。他们成立了大批哲学学术组织,如“彼得格勒大学哲学协会”、 

 “自由哲学协会”、“自由精神文化学院”、“哲学协会”等;创办了众多 

学术刊物,如《哲学和心理学问题》、《俄罗斯思想》、《思想》等。他们 

攻击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直觉主义者、“自由哲学协会”的首要人物洛斯基 

认为,观念是实在性的基础,观念的存在使实在的存在系统化和有序化;唯 

心主义者、“路标派分子”弗兰克认为,观念独立于物质之外并决定物质, 

还认为哲学的唯一对象就是上帝,真理不能靠理性而只能靠直觉和宗教信仰 

去把握;新康德主义者、“彼得格勒大学哲学协会”主要领导人维登斯基公 

开宣称,上帝是存在的,神学是正确的。他们还攻击唯物史观,宣传各式各 

样的唯心史观,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弗兰克认为历史杂乱无章,社会发展无 

规律可循;存在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自由精神文化学院”的发起人别尔 

嘉也夫认为人的意识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基础,人的精神给历史过程以秩 

序、条理和发展动力,而且一旦人的宗教意识被“虚无意识”搅乱就发生革 

命。1922年,别尔嘉也夫同弗兰克及“路标派分子”斯切彭一起出版了题为 

 《奥斯瓦尔德·施宾格勒与西方的没落》文集,主张文化源于宗教观念,没 

有对上帝的信仰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发展。 

     从十月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起,无产阶级就一直忙于同国内外反动派战 

斗,无暇顾及文化领域,人民文化素质的低下,旧社会文化的根深蒂固,使 

他们不可能立即取得文化领域中的优势。但他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并做 

了许多实际工作。如列宁亲自去图书馆查阅书目,收集了别尔嘉也夫等资产 

阶级哲学家的几乎全部著作;布尔什维克党克服困难,建立了“共产主义科 

学院”、红色教授学院,扩大和增强教师队伍和力量,甚至请著名的孟什维 

克德波林、阿克雪里罗得到大学讲授哲学,制定新的哲学大纲,创办了一些 

刊物。1922年,苏联人民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动叛乱,经济形 

势也迅速好转。无产阶级具备了反击资产阶级哲学的物力、财力和理论队伍。 

列宁 1922年在《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上发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 

义》,规定了战斗唯物主义的四项重要任务 (见“列宁的哲学成就”)。理 

论上的回击还须辅以行政手段。1922年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了新的高等学校 

章程,削弱教授委员会的权限,驱逐出境甚至逮捕一批资产阶级教授、作家。 

在无产阶级的还击下,1927年,各种反动刊物逐渐停办,各种反动学术团体 

也逐渐停止活动。 

      (2)德波林派与机械论派的斗争 

     资产阶级哲学已失去昔日的辉煌,退出了苏联社会生活。然而,马克思 


… Page 94…

主义哲学内部又出现了纷争,演化为持续数年的大论战,即德波林派与机械 

论派的论战。 

     此次论战的直接原因是20年代在苏联社会出现的哲学虚无主义。孔德于 

19世纪中叶开创实证主义哲学,认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一切以往哲 

学都是非实证的,是“形而上学”的,是伪科学,毫无存在的权利。俄国哲 

学家波格丹诺夫——第二代实证主义首领马赫在俄国的支持者——十月革命 

后一直坚持实证主义立场,主张消除和取代哲学。哲学史家波利切斯基主张 

一切哲学都是形而上学,都没有意义。与此同时,革命队伍内部的一些同志 

认为哲学是剥削阶级的专用品,是资产阶级的精神模写,应该毫无保留地抛 

弃,无产阶级只需要科学。斯捷潘诺夫——因出色宣传无神论而受到列宁称 

赞,也认为,“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不存在某种单独的并与科学相隔绝的 

 ‘哲学研究’领域。”(《苏联现代史论文集》,第211页)“无产阶级文 

化派”对资产阶级的一切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更是影响甚广。 

     面对哲学虚无主义的喧嚣,1924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号召全 

党“必须与使理论简单化和反对理论的倾向做斗争”(《苏联哲学史》第5 

卷上册,第224页)于是,论战开始,并很快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同样, 

斯捷潘诺夫发表《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自然科学》一文,宣称马克思主义者 

接受对自然界的机械论的观点和从力学的角度对自然的理解。这引来了德波 

林、斯腾等人的反对。斯腾发表文章反驳说,斯捷潘诺夫回避辩证法及其对 

自然科学的积极作用,强调科学家们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发性应提升到 

自觉性水平。斯捷潘诺夫拒绝接受德波林等人的批评,立即发表文章反驳。 

这样,在批判与反批判中,论战正式展开。  1925年2月,国立季米里亚捷 

夫科学研究院就斯捷潘诺夫的观点召集讨论会,部分与会者支持斯捷潘诺 

夫。而恰逢这一年,梁赞诺夫发表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俄文本, 

推动了论战升级。机械论派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最终都可归结为原子、 

电子的简单运动,科学以外没有哲学辩证法的地盘,如斯捷潘诺夫说,从《自 

然辩证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化学还是生物学都可以归结为原子电子的力 

学和分子的力学;或把事物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即外因论,如布哈 

林提出浸透机械论精神的“平衡论”,认为事物发展经历“平衡状态——平 

衡的破坏——平衡在新的基础上的恢复”三个阶段,平衡破坏的原因不在于 

事物内部,而在于体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德波林派则认为,世界上一切运 

动都是物质的辩证运动,力学运动仅仅是辩证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能以 

它取代复杂的辩证运动,更不能以它否定辩证法的一般,如德波林说,自然 

科学已经走上了辩证法道路,还说恩格斯全部哲学著作旨在以唯物辩证法反 

对机械唯物主义。 

     论战是旷日持久的,1926年3月至5月的两个月,两派每天举行长达4 

小时的讨论会。 1927年,德波林以手中的权力使“战斗唯物主义者协会” 

通过了一个谴责机械论的决议。作为回敬,机械论派发表文章反驳,并组织 

了由非官方召集的辩论会。1927年,德波林成立“战斗唯物主义者辩证法者 

协会”,拒绝机械论派成员参加。至此,组织上发生分裂。论战结束,德波 

林派获胜。 

     其实,论战并未真正结束原因有二:一是德波林只是组织上占优势,理 

论上与机械论派平分秋色;一是这场论战隐患着更大的危险的到来。 

      (3)批判德波林 


… Page 95…

     第二次论战的隐患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并落在了德彼林的头上,他从一 

个胜利者变为了批判的对象。这次批判开始于哲学界的一场新讨论。 

     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者土地问题专家代表大会上, 

做了题为 《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演说。为给当时正在兴起的农业 

集体化风暴提供理论论证,斯大林批评了“平衡论”、“自流论”,并且说: 

有关农业的政治理论工作赶不上实际工作成就,两者之间有些脱节,“但是, 

理论工作不仅必须赶上实际工作,而且要超过实际工作,武装我们的实际工 

作者去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 (《斯大林选集》下卷,第210页) 

     斯大林的演说发表后,哲学界立即组织了讨论会,并评价了哲学界的工 

作。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与会代表发生意见分歧。米丁、尤金等人认为哲学 

界也存在理论落后于实际的问题,批评德波林等只埋头于理论研究,不过问 

实际,使哲学界游离于党的中心工作之外。而德彼林派的一些人则认为哲学 

并不落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