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性论 的研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本論」和「釋論」分開的二個單行本。勒那摩提本人或者是後人
才把它們合成一本,成為三種語言版本中最完整的綜合本。

    漢譯的十一品分別為:一、教化品,二、佛寶品,三、法寶品,
四、僧寶品,五、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六、無量煩惱所纏品,七、
為何義說品,八、身轉清淨成菩提品,九、如來功德品,十、自然不
休息佛業品,十一、校量信功德品。梵文和藏譯本只有五品:一、如
來藏品:包括漢譯的第二至第七的六品,二、成菩提品,三、如來功
德品,四、佛業品,五、校量信功德品。漢譯第一品「教化品」的十
八偈,梵藏均缺,可能是後人增加的。「釋論」一開始僅以一句「教
化品如向偈中己說」帶過,這可能是原來「論本偈」就洠в羞@一品,
所以當然不會有裕п尅F渌返馁薯灒瑒t三譯大同小異(裕21)。

    《寶性論》的主睿陟端姆ǎ悍鹦浴⒎鹌刑帷⒎鸱ā⒎饦I,也就
是諸佛及眾生依本具的佛「性」(dhatu) ,經過實邸臍v程,證得佛
菩提(bodhi) ,具足一切佛法(dharma)功德,並且從事濟度眾生的行
業(karma) 。「釋論」強眨龑毿裕蕦⑷摲殖伞钙叻N金剛句」:
佛寶、法寶、僧寶、性、菩提、功德、業。因此整部《寶性論》是建
立於四法,分成十一品,以「七金剛句」(vajrapada) 加以廣解。「
金剛」象徵難可沮壞,比喻所證義亦復如是。證義雖然「以聞思智難
可證得」,但還是得借名字章「句」來詮釋其理,所以「釋論」說金
剛句能做隨順正道、智證的根本。

    為了證明七金剛句的符合經說,「釋論」作者引《陀羅尼自在王
經》(Dhara…nisvaraja…sutra) 做為經證。此經的序分中說明七句的
前(佛、法、僧)三句,後四句則在「菩薩如來法門差別分」中廣說
。「釋論」以偈頌說七金剛句的次序:(裕22)

      「從佛次有法,次法復有僧。
        僧次無礙性,從性次有智。
        十力等功德,為一切眾生,
        而作利益業,有如是次第。」

至於七金剛的意義,「釋論」則廣引不同的經典加以解釋:

      佛義:「所言如來者,非可見法,是故眼識不能得見故。」
      法義:「所言法者,非可說事,以是故非耳識所聞故。」
      僧義:「所言僧者,名為無為,是故不可身心供養禮拜讚歎故
      。」(裕23)

以上三義漢譯未明引自何經。梵文本說是引自《堅固意品》Drdhadhyasayapari…
varta (裕24) 。它對三寶的定義側重否定式含
有般若味道的表達。「釋論」所以引用它,可能取其「難證義」。

      眾生義:「言眾生者,乃是諸佛如來境界……即是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即是如來藏。如來
              藏者即是法身。」(裕25)

這段經文是引自《不增不減經》 (裕26)。「釋
論」的開頭偈七金剛句的第四項是(佛)性 (dhatu)。在長行裕п屩
,卻說是「眾生」。可見作者將佛性與眾生等同視之。其引用《不增
不減經》正是很恰當的經證。

      菩提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名涅槃界。涅槃界者,即
              是法身。」 (裕27)

      功德義:「如來所說法身義者,過於恆沙不離不脫不思議佛法
              如來智慧功德。」(裕28)

此處的功德義在於強眨隼p的法身,和在纏的如來藏都本具「不離不
脫」如來智慧功德。至於有那些功德,「釋論」引自《大集經》的《
寶女品》(Ratnadarika…parivarta)說有六十四種功德(裕29)。

      業義:「如來不分別,不分別無分別,而自然無分別,如所作
            業自然行故。」(裕30)

「釋論」依《陀羅尼自在王經》說佛業有三十二種(裕31)。以上就是
整部《寶性論》的七個主睿慕M織、內谷和含義。作者先在第一卷以
長行引經據典地給予略解,在其後的各品再予廣說。全論雖然分七金
剛句、十一品、然而幾乎全論的四分之三的篇幅用於裕Ы馇八木洌ǚ
、法、僧寶、性),尤其是性(dhatu) 這項。可見《寶性論》的宗旨
著重在闡揚佛性(如來藏)與眾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眾生體悟本具
的清淨三寶因性,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自然無分別」的菩提、功德
、和業用了。


二、《寶性論》所依的經論

    《寶性論》是印度如來藏思想最主要的論典(裕32)。它成立之前
已有許多提倡(或蘊涵)真常思想的經典出現。《寶性論》根據這些
經典,以佛「性」(dhatu) 為主軸,串連了生佛不二的因位(眾生在
纏)和果位(眾生出纏)。其所引用的經典有二十餘部之多(裕33),
而所引用的經文幾乎佔了「釋論」的三分之一。如此大量的引經據典
,雖然可稱之為言之有據,但也不免有人要認為它只不過是經文的匯
集(裕34)。不過,綜觀全論,它還是能做到貫通許多大乘經典,藉以
有系統地闡明它的重點──如來藏說。

    《寶性論》的主睿罁慕浾撊缦拢

    1。《陀羅尼自在王經》:七金剛句。
    2。《大集經》的《寶女品》:六十四種佛功德。
    3。《如來藏經》(Tathagatagarbha…sutra):如來藏的九喻。
    4。《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Sarva…buddha…visayavatara…
      jnanalokalamkarasutra):佛業九喻。
    5。《大乘莊嚴經論》(Mahayanasutralankara):佛菩提八義。
    6。《不增不減經》:如來藏的「無差別」義。
    7。《勝鬘夫人經》:空如來藏和不空如來藏。

    除了上的經論,《寶性論》的主要依據還包括:《大般涅槃經》
(Mahayara…parinirvana),《華嚴經?如來出現品》(Tathagatotpat…
tisambhava) ,《大集經》中的《寶髻品》(Ratnacuda…sutra) 、《
海慧菩薩品》(Sagaramatipariprc…cha)、《無盡意菩薩經》 (Aksayamati…
nirdesa) 、《大乘阿毗達磨論》(Maha…yana…abhidharma sutra)等。
《法華經》(Sadharmapundarika) 雖洠в兄苯拥囊某霈F,可是它的
一乘思想也是《寶性論》的如來藏依據,般若系統的經典中,被引用
的有《金剛經》(Vajracchedika) 和《八千頌般若經》(Astasahasrika)
。另外的經典尚有《六根聚經》(Sada…yatana…sutra) ,《佛華嚴入
如來智德不思議境界經》(Tathagatagunajnana…cintyavisayavatara
…nir…desa)等等。

    《大乘阿毗達磨論》和《大乘莊嚴經論》是《寶性論》引用的二
部論。值得注意是此二論皆是屬於瑜伽學派的論典,《寶性論》中的
三身、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有垢真如、無垢真如等觀念,與瑜
伽學是可以相通。然而《寶性論》並洠в幸盟鼈兊闹饕塘x,如「
阿賴耶識」、「三自性」、「八識」、「三無性」、「四智」等。《
寶性論》是高唱「一性皆成」的論典,當然更不會引用瑜伽學系「五
性各別」的種子說了(裕35)。

    上舉的經論是《寶性論》思想的來源,其中最重要、且是引用最
多的有《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和《勝鬘經》。以下略述其中
教義。

(一)、《如來藏經》

    《如來藏經》是部簡短但是主睿苊鞔_的典籍,法矩於晉惠帝(290…
306A。D。 ) 時譯出。梵本已佚失。現存二個中譯本:一為枺鼤x佛陀跋
陀羅(Buddhabhadra)的《大方等如來藏經》,二為唐不空(Amoghavajra)
的《大方廣如來藏經》。從最早譯出的時間推算,《如來藏經》應成
於西元二五0年以前(裕36)。在它之前已有一些意含如來藏思想的大
乘經典出現(裕37),但它是第一部很明確地宣揚如來藏
法門的經典,可見其重要性。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是此經要宣示的主睿K韵筢缧缘木
種譬喻來表顯:1。萎華中諸佛,2。群蜂中美蜜,3。皮殼中堅實,4。糞
穢中真金,5。地中珍寶藏,6。果內種子,7。弊衣裹真金,8。賤女懷輪
主,9。泥模中寶像。經文一開始,佛現神變,出無量數的千葉蓮華,
大如車輪,花內皆有化佛。這些蓮花同時尽牛懦鰺o量光,燦爛無
比。在須臾之間,佛以神力使蓮花變萎,而花內化佛則結跏趺坐,放
出無數百千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