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性论 的研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對照。參閱其《梵漢對照究竟一乘寶性論研究》,pp。16…30。

(裕22) 《寶性論》卷一,《大正藏》卷31,頁822 中。

(裕23) 《寶性論》卷一,《大正藏》卷31,頁821 中。

(裕24)藏本指引自Sthiradhyasaya…parivarta。參閱高崎直道,Study
      ; p。143的(裕15)。

(裕25)《寶性論》卷一,《大正藏》卷31,頁822 中。

(裕26) 漢譯洠в性'明此段經文出處。《不增不減經》洠в胁刈g本。

(裕27)《寶性論》卷一,《大正藏》卷31,頁821 上。此段引自《勝
      鬘夫人經》,《大正藏》卷12,頁220 下。

(裕28)《不增不減經》,《大正藏》卷16,頁467 上。

(裕29)六十四種佛功德,包括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人
      相。《大正藏》卷31,頁844 下。

(裕30)這段經文梵本說是引自 Tathagatagunajnana…cintyavisayavatara…
      nirdesa 。《度諸佛境界智藏經》有類似的說法:「如果不作
      意思惟以無功用,亦不分別以成其事。」《大正藏》卷10,頁
      915 中。

(裕31)《陀羅尼自在王經》,《大正藏》卷13,頁26中~27中。

(裕32)屬於如來藏思想的印度論典,除了《寶性論》之外,還有《大
      乘法界無差別論》(Mahayanadharmadhatvavisesasastra),《
      佛性論》(Buddha…gotrasastra),《大乘起信論》等,但《起
      信論》是否為「疑偽」則尚未有定論。

(裕33)宇井伯壽說《寶性論》共引用了二十一部經和二部論典,參閱
      其《寶性論研究》,1960,頁272…353 。

(裕34)高崎直道,Study; p。32。

(裕35)印順,《如來藏之研究》,正聞出版社,1981,頁160…162 。

(裕36)同上,頁110…111 。

(裕37)譬如:《華嚴經?如來性起品》、《小品般若經》、《大法鼓
      經》等。

(裕38)《如來藏經》,《大正藏》卷16,頁457 上~中。

(裕39)同上,頁457 中~下。

(裕40)同上,頁458 中。

(裕41) 同上,頁459 上。

(裕42)同上,頁457 下。

(裕43)同上,頁458 下。

(裕44)《寶性論》,《大正藏》卷31,頁828 中。

(裕45)《如來藏經》,《大正藏》卷16,頁461 下。

(裕46)《不增不減經》,《大正藏》卷16,頁467 上。

(裕47)同上。

(裕48)同上,頁467 中。

(裕49)同上,頁467 下。

(裕50)《勝鬘經》被引用的二十七次經文:「一乘章」八回,「法身
      章」三回,「空義耄Ц舱鎸嵳隆谷兀割嵉拐鎸嵳隆谷兀
      「自性清淨章」十回,(參閱市川良哉,「寶性論?引用經典
      」,《印度學佛教學研究》卷19…1 ,1970年10月,頁214 。)

(裕51)中國古德最重要的裕栌校夯圻h的《勝鬘經義記》、窺基的《
      勝鬘經述記》、吉藏的《勝鬘經寶窟》,日本有拢绿拥摹
      勝鬘經義疏》,現代的有印順的《勝鬘經講記》。

(裕52)Alex Wayman and Hideko Wayman; tr。; The Lion's Roar of
      Queen Srimala: A Buddhist Scripture on the Tathagatagarbha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 Dianna
      Paul; The Buddhist Feminine Ideal Queen Srimala and the
      Tathagatagarbha Theory; Missocula: Scholar Press; 1980。

(裕53)參閱印順的《勝鬘經講記》,Dianna Paul; The Buddhist
      Feminine Ideal Queen Srimala 。

(裕54)《勝鬘經》,《大正藏》卷12,頁219 中。

(裕55)同上,頁219 下。

(裕56)同上,頁220 下。

(裕57)同上,頁221 中。

(裕58)同上,頁221 下。

(裕59)同上。

(裕60)如來藏染清的依持說,可說是如來藏緣起論的根據。

(裕61)《大般涅槃經》卷7 ,《大正藏》卷12,頁407 中。

(裕62)《大般涅槃經》卷27,《大正藏》卷12,頁525 上。

(裕63)同上,頁523 中。印順和牟宗三對此段經文都有所解釋。參閱
      印順,《如來藏之研究》,頁259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
      ,學生書局,頁197… 200 。

(裕64)《大般涅槃經》卷36,《大正藏》卷12,頁580 下。

(裕65)瑜伽學派經少論多,而如來藏學說則大多以經典形式出現,此
      經多論少的情況,反應出如來藏學系的師資傳承不顯,這也就
      是有人認為印度大乘佛教僅有中觀和瑜伽,如來藏學系不曾存
      在過。

(裕66)《寶性論》卷3 ,《大正藏》卷31,頁829 下。

(裕67)《大乘莊嚴經論》卷3 ,《大正藏》卷31,頁603 下。此偈的
      文字和意義與《寶性論》所說偈一致。不過,梵文本的《寶性
      論》洠в写速剩蕛少适侵凶g相比較得知。此偈《莊嚴經論》
      的梵文如下:Sunyatayam visuddhayam nairatmyan margalabhatah/
      buddhah suddhatmalabhitvad gata atmamahatmatam//

(裕68)《寶性論》卷3 ,《大正藏》卷31,頁832 中。梵文原文如下:
       Sarvatranugatam yadvan nirvikalpatmakam nabhah/
       citta…prakrti…vaimalya…dhatuh sarvatragus tatha//

(裕69)《大乘莊嚴經論》卷3 ,《大正藏》卷31,頁603 上。

(裕70)《寶性論》卷3 ,《大正藏》卷31,頁803 上。

(裕71)印順,《如來藏之研究》,頁160…162 。

(裕72)高崎直道,Study; pp。41…54 。

(裕73)Gadjin M。 Nagao; 〃‵What Remain′in Sunyata: A Yogacara
      Interpretation of Emptiness;〃 in Minor Kiyota; ed。;
      Mahayana Buddhist Meditation; pp。66…82。

(裕74)《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大正藏》卷31,頁892 上。

(裕75)同上,頁892 中。

(裕76)《寶性論》卷3 ,《大正藏》卷31,頁828 上。

(裕77)藏文本是德格版(Tohoku)的No。319。

(裕78)A。 Hirakawa; 〃The Rise of Mahayana Buddh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Worship of Stupa; Memoria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go Bunko; 22; 1963;
      pp。57…106。

(裕79)《無上依經》卷上,《大正藏》卷16,頁469 中。

(裕80)中村瑞隆,《梵漢對照究竟一乘寶性論研究》,頁51。

(裕81)轉依法有四種相:1。生緣起,2。滅盡緣,3。正熟思量所知法果
      ,4。最清淨法體。(《無上依經》,《大正藏》卷16,頁471
      下),、皆出《瑜伽師地論》、《顯揚拢陶摗贰#▍㈤営№
      ,《如來藏之研究》,頁155 )。

(裕82)九喻是:1。帝釋影像喻佛身的示現,2。天鼓喻佛口說法,3。雲
      雨喻佛心的遍至,4。梵天喻化身之變現,5。日喻佛智遍照,6。
      如意珠喻意密,7。響喻口密,8。虛空喻身密,9。地喻佛地。

(裕83)持此看法的學者包括:1。高崎直道,Study; pp。49…53 。2。中
      村瑞隆《寶性論研究》,頁50…53 。3。印順,《如來藏之研究
      》,頁155 。

(裕84)《佛性論》傳說為世親菩薩造頗有爭議。許多學者認為真諦才
      是真正作者。

(裕85)佛性論》卷2 ,《大正藏》卷31,頁794 上。

(裕86)印順,《如來藏之研究》,頁209 。

(裕87)《佛性論》卷2 ,《大正藏》卷31,頁795 下~796 上。

(裕88)《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 ,《大正藏》卷16,頁512 中。

(裕89)同上,頁510 下。

(裕90)《勝鬘夫人經》,《大正藏》卷12,頁824 下。

(裕91)《佛性論》雖也是如來藏思想系統化的要典,但是其如來藏說
      已與瑜伽學說會通。

(裕92)《寶性論》卷1 ,《大正藏》卷31,頁813 下。

(裕93)同上,頁828 上。

(裕94)sarvasattvesu tathagata…dharmakaya…parispharanarthena。

(裕95)tathagata…tathata…vyatirekarthena。

(裕96)tathagata…gotra…sambhavarthena。

(裕97)《寶性論》卷1 ,《大正藏》卷31,頁828 中。

(裕98)《寶性論》卷4 ,《大正藏》卷31,頁838 下。

(裕99)同上。

(裕100)《楞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