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4-0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1〕(英)奥维尔:《政治与英语》,载《奥维尔文集》,董乐山编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144~162页。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3~25页。
  〔3〕〔4〕(法)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冯克利校,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7、305页。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6〕Pateman;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7〕R。Miches;Political Parties: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Oligarchical Tendencies of Modern Democracy;Free Press;1966。
  〔8〕(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5~356页。
  〔9〕(美)达尔:《民主理论前言》,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46页。
  〔10〕D。B。Truman;The Governmental
  Process;Alfred A。Knopf。;1951。
  〔11〕(美)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尤正明译,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12〕〔13〕〔14〕R。A。Dahl,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pp。133;132~133,151。
  〔15〕〔56〕(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王浦劬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324~329页。
  〔16〕〔58〕(美)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36~237、250页。
  〔17〕〔30〕〔42〕(美)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89、146、122页。
  〔18〕(德)康德:《论永久和平》第2节;见《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9〕〔34〕〔48〕(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十、三十九、五十一篇。
  〔20〕见(英)洛克:《政府论》,瞿居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七章。
  〔21〕〔27〕(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62~381页。
  〔22〕〔57〕(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8、6页。
  〔23〕Acton,The History of Freedom and Other
  Essays; Macmillan and
  CO。Limited 1919;p。4。
  〔24〕ConradP。 Waligo rski; The Po1itical Theory
  of Conservative Economist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0,pp。101~125。
  〔25〕F。A。Hayek;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 Routledge & Kegan
  Paul l982,pp。472~478。
  〔26〕〔29〕参见张辰龙:《在自由与民主之间保持张力》,《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28〕(美)史蒂芬·霍姆斯:《先定约束与民主的悖论》,载埃尔斯特和斯莱格斯塔德编:《宪政与民主》,潘勤、谢鹏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31〕(美)萨托利:《“宪政”疏议》,载《公共论丛》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32〕(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3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上册,第154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90页。
  〔36〕(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1页。
  〔37〕见(美)威尔逊:《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熊希龄、吕德本译,前言部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38〕〔39〕〔47〕参见沈宗灵:《美国政治制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1、40、57页。
  〔40〕(丹麦)福尔默·威斯蒂主编:《北欧式民主》,赵振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5页。
  〔41〕〔51〕参见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4、447页。
  〔4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第5章,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4〕〔46〕(美)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429、7页。
  〔45〕〔53〕〔54〕参见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44~245、104、147页。
  〔49〕杨祖功、顾俊礼:《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杜1992年版,第234页。
  〔50〕(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洛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2页。
  〔52〕转引自杨柏华、明轩:《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384页。
  〔55〕(英)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2~83页。
  〔59〕F。A。Hayek, Law,Legistation and Liberty,Routledge & Kegan
  PauI,1982。
  〔60〕Jamesm M。Buchanan,The Limits of
  Liber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
  〔61〕《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0页。
  〔6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74页。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8页。
  〔64〕《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09页。

  张中行误度胡适之

  ——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 程巢父张中行先生的创作勃发期比汪曾祺先生来得还要晚。他大汪先生十三岁。汪先生重返文坛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处于五十五六岁的盛年期——作家的黄金岁月;而张先生进入文坛(学术著作不算)是在八十年代初,是初入,已属古稀之年。天佑此老,身体顽健,精力旺盛,一起笔即一发不可收,高产惊人!我用“顽健”二字赞张中老的健康异于寻常,并非对他不敬,而是相对于官吏的尊与优而无端多病以致矫弱。先生在几近耄耋之年进入高产期既有利又有弊。利是出清底货,抢救资料;弊是出多进少,货源自蹙。文人的最佳写作状态最好是一半写一半读,或者读多写少。腹笥又是有别于货栈的,前者是不怕积压过剩的。在来者不拒之际,张先生的笔下也就更随便了。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如《胡博士》一文,张先生写道:说起北大旧事,胡博士的所为,也有不能令人首肯的,或至少是使人生疑的。那是他任文学院院长,并进一步兼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立意整顿的时候,系的多年教授林公铎(损)解聘了。林先生傲慢,上课喜欢东拉西扯,骂人,确是有懈可击。但他发牢骚,多半是反白话,反对新式标点,这都是胡博士提倡的。自己有了权,整顿,开刀祭旗的人是反对自己最厉害的,这不免使人联想到公报私仇。如果真是这样,林先生的所失是鸡肋(林先生不服,曾发表公开信,其中有“教授鸡肋”的话),胡博士的所失就太多了。〔1〕此文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距张先生在北大就学(1932—1936)识胡适,已逾半个世纪以上了。时间虽长,但从以上一段文字看,张先生对胡适的理解并不深。所以我说张先生晚年高产的短处就在于:写得太多而汲取较少。一是对胡适的著作读得不多;二是写此文之前,大概没有通读过一部《胡适年谱》,否则,张先生不会写出关于林损解聘那一段话。以张先生为人的厚道,如果他做到了上述两条而后发言,我想他断不会作出那样的判断或提出那样的疑问。一个人的著作也就是他个人的传记。胡适的全部著作集合拢来也就等于是他的自传。《年谱》是中国史书中最具优长的一种文体。无论编撰者持什么观点,他必须徵引原始文献,这样我们就能读出谱主的真人格真性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