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西太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春天的复苏的仪式却没有背离它的原意,而且较为简单,较为贴近自然。春天的复苏——元气被认为经过长时期的蛰伏之后开始躁动、被认为感受到了更新的生命引起的第一次阵痛那一天——在宫里是以美观而朴素的仪式加以纪念的。萝卜和嫩笋这两样最先受益于上升的元气的蔬菜被放在一个银盘子里油一名太监跪献太后。太后吃了些,再拿给皇后和女官们品尝。太后把这第一个罗卜送往唇边时,皇后和公主、女官们一齐聚集在她的御座房,同声复诵那与〃国家昌盛〃同义的祝圣驾幸福的语句。这祝愿被御座房外间的大太监重复一遍,被跪在外面院子里的太监们重复一遍,又连下去被宫里的每个人重复再重复,声浪直达外墙。接着太后说了个愿望,愿元气充塞、春事有成,愿大清国的全部百姓都能安享太平和富足。

  这些复苏的春天的第一次果实就是通过一次简简单单的感恩仪式被如此分享了。这些其貌不扬的植物就是如此被赋予了人们的愿望,愿国泰民安,以及其统治者幸福快乐。这仪式我觉得很美,它是如此简单,使这些因循守旧、拘泥形式的人们与大自然的心脏贴得很近。

  皇帝一年一度的亲耕和播下一年的首批种子,以及皇后的种下一棵桑树(为了养蚕),这都是合乎自然人心的举动,显示中国人与事物的精华相距是多么的近。有一个荣誉性的职务被视为标志着受了极大的恩宠,这个国家里最高等级的贵妇人接受时也是怀着感激的心情,那就是被任命为〃护蚕使者〃;因为在中国丝蚕业是国家的重大财源之一。这些作为护蚕使者的贵妇人一年一度奔赴桑蚕之乡的桑树林,为蚕的平安生长而祭祖祷告。中国人与大自然贴得这么近,他们当然是田园式的人民,是农艺师的种族。农业,既受到帝后的如此尊崇,就变成了一种崇高的理想。而劳动,经皇帝公开提倡,也就洗去了污浊,成为一种激励。
 
第三十章 慈禧皇太后陛下 
 

  流行的说法是慈禧皇太后过去当过丫环,身世低微,这根本不对。太后的父亲是满洲军队的副将,这职位只有满洲最高等级的贵族中的成员才能得到。她的家庭属于正白旗,这仅次于以中国皇帝本人为首领的正黄旗。在满洲征战时期,这两个强大的家族为争夺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最后是正黄旗取胜。太后被精心抚养成人,受到学识渊博的贵族父亲的良好教育。 
  她17至20岁之间像所有有地位的满族小姐一样到宫里去觐见当时的皇后和太后,立即以自己的美貌与魅力以及聪明与机智吸引了她们,而且因为出生于名声好的上等满族家庭,马上就被考虑为皇帝可能娶的妻子之一。她觐见皇帝时也获得了嘉许,于是被选为他的妻子之一,得到了她在宫中的居所。她是被选出的第五个,婚后就排行第五,位置在前四位先她而被娶的妻子之后。

  她立即受到了宠幸,不仅皇帝的,还有太后和皇后——就是正妻——的。不久之后,她就越过了她前面的那位妻子用f到了第四,因为偏房的位子是可以升的。一名与众不同的聪明女子,她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一如世界通例,是在她那个才华稍逊的姐姐或妹妹之上的,除非后者是正妻。正妻要不是死了,她的位子没人可以夺去。咸丰皇帝的正妻死于他登基之前两个月,从来没做过皇后。照礼制的规定,丧期是两年,这段时间里没有正式的皇后。接着皇帝的偏房中排在第一的就被册封成了皇后。现在的太后人宫成为第五个妻子时,正妻就是这位皇后。

  她结婚两年之后生了个儿子。5年后,儿子的父亲死了,这儿子就成了同治皇帝。于是他的生母和领养了他的作为正妻的皇后就被授予〃太后〃的称号。她们被指定以共同垂帘听政辅佐小皇帝,分别称为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名位、权力相等。东宫太后是好静的人,热衷于文学的追求,并无与她共同垂帘听政、现在仍在掌握中国命运的伟大的西宫太后慈禧那种明显的决断力。她们虽然这么不同,却相处得极为融洽,彼此都很了解对方,据说相互间有深厚的感情。她们两人起先是咸丰皇帝的妻子,接着在同治时代共同垂帘听政,再后来又在当今的光绪皇帝时代共同垂帘听政,在这长时期的交往中,这种感情自始至终保持着。只是东宫太后1881年的死亡才把这一融洽的关系斩断了。但在现在的太后主持下,东宫太后死后备享哀荣。

  太后的儿子、年幼的同治皇帝登基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他的父亲咸丰皇帝死在远离北京的热河,朝廷是在帮助镇压太平军叛乱的外国人接近北京时从那里逃出来的。这一时期很是关键,中国的完整,甚至这个帝国的前途,全都取决于它的统治者和军机大臣们在这场危机中的行动。朝廷不在北京,一些强烈排外的反动军机大臣声称大行皇帝已经任命他们辅佐年幼的同治帝。如果作为同治帝的生母和养母的两太后与他们同流合污,混乱也许会随之而来,至少免不了严重的国际纠纷,因为这一排外集团根本不可能与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人达成妥协。对于统治集团——就是那些名正言顺应该辅政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取得监护年幼皇帝的两位太后的支持。这两个集团都跟两太后进行了接触。年轻的西宫大后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全然是个外行,而且到那时为止对宫墙之外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但她这回对形势的敏锐把握表现了惊人的悟性和少有的判断力。她驳斥了排外集团,与恭亲王——一位开明的亲王,在全体皇室成员中最为亲外国,他的名字在当时的中国是进步的同义词——联合了起来,并与咸丰帝的正妻一起实行垂帘听政。由于西宫太后的合作,恭亲王与法国和英国的谈判成功地达成了协议。

  年轻的西宫太后这第一次政治行动使她立时崭露头角,并向中国进步的政治家显示,他们能得到她富有智慧的帮助。军机处和宗室立即承认了她高人一等的能力,在她的整个生涯中一直坚定地支持她,在所有的动荡中都对她矢志不二。实际上,她是很懂得如何激发起她周围所有的人的忠心的。

  就是由于她对当时形势恰如其份的把握和她其后显示的非凡的决断力,这两位太后才带着同治度过了他的未成年期。当同治皇帝18岁开始亲政时,国内的动乱瓦解了,国际的纠纷避免了,中国的形势比他12年前初即位时安定、兴旺多了。

  同治皇帝成年之后的亲政,只不过使两位太后长时期的垂帘听政中断了两年。这位皇帝实际亲政仅两年之后,就在20岁那年早早地亡故了。丧子之痛对西宫太后是个可怕的打击。但她没有多少时间来悲伤,带着流血和沉痛的心,她不得不几乎是立时立刻地又再次与东宫太后一起为她的外甥和养子、年幼的光绪皇帝承担起了垂帘听政的职责。于是两位太后又要为另一年仅5岁的小皇帝提供保护、作亲政前的准备,以及代理国政。

  只要了解了中国自慈禧皇太后执政以来发生的事情,对她统治的真相就可以一清二楚了。她刚开始垂帘听政时,中国叛乱蜂起,又有国际纠纷,没有高明的手段和敏锐的智慧是根本不行的。她驾驶着国家这条船在两个极端之间航行着,虽然有些时候不免顾此失彼、进退维谷。在她的政治经历上,她一向是个〃温和派〃。中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与国际上的列强没有外交关系,中国的政治家对现代的外交方式完全是一窍不通,其外交关系上并无光彩的记录,而且它频频成为欧洲外交使团的笑柄,这样中国企图用耍花招来自卫也就毫不奇怪了:它认为这种方法跟它看见欧洲人用得很有效的那种是一样的。

  1889年,当慈禧皇太后在28年的垂帘听政之后归政于光绪皇帝时,中国当时的局势是繁荣昌盛的。它的港口开通了对外贸易,一个很好的海关系统已在坚实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也相安无事。

  光绪皇帝亲政后的第一阶段是平平安安的,他在大多数事情上都对他的军机大臣们言听计从,遵循着慈禧皇太后奠定的稳健政策。他似乎没有什么自己特别的观点,也未为中国的进步作过什么规划。在1894年与日本就朝鲜的宗主权而起的战争之前,他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日本的胜利改变了这所有的一切。他们的胜利给中国上了最为屈辱的一课,因为日本文学、艺术和建筑的精髓都来自于中国,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