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緒言
『佛教』,平常都以寺菴中之僧尼為代表,以為不過一種禮拜式之宗教,何學之
可言!此曰佛學,未免有所未喻,故先將學字解釋之。學字常義有二:一、是動詞,
如學習學作,凡有所摹效練習,均可名學,如小兒學語學行等。二、是名詞,如學理
學說,凡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前後相應,有精深詳密之條理者,如科學哲學等,方
可名學。今稱佛學,亦指有精密條理之學理而言。
向來佛徒有所謂學佛與佛學之二語。學佛者,謂實邸扌校欢饘W則講求明確精
密之學理。其實學佛與佛學非二,凡學佛必先了解佛學之真理,然後始能貫徹實行。
故欲實行學佛,必先究明佛之學理,佛之學理,尤貴實證。如依佛典固可得其理解,
然所求之理解乃是佛智所實證之境,若僅作為一種研究,則實際上仍未能證得。故
講學應期於實證,期實證則須學佛之所行。
佛教何以有學?通常佛典內多稱佛法。有人言佛法即哲學,佛法及宗教。有人言
佛法非哲學亦非宗教,只能稱佛法。今將佛法分為四種,即教理行果是也。教者,即
佛現身於世間所說之法,遺留於後世教化有情者。在當時僅有言說,未留文字,故無
書籍。其所說之語言,以音聲為體。依聲之高下長短成為名,集名成為句,名句依於
文。多名多句多文之積聚,在佛學上謂之名句文身,此多名句文身,在佛當日以聲為
主,聞者依佛所教修證,無文字之必要。及至佛說法度人事終,滅度之後,弟子因佛
去世,恐後無所宗依,故將大眾所聞於佛之教法,就憶持多聞者傳誦所聞,由大眾證
明錄成經典,此即佛之遺教。此佛之遺教,與通常之學理學說不同。蓋通常之學說,
乃依半明半昧之常識推究所成,以所已知者推所未知,如科學方法,在其推究之中,
得一番經驗加一層知識;若昔言天圓地方,後知地本球形,則說無確定,義時變動。
佛之教法與餘學來源不同,乃是純由拢侵兴鞒鲋两獭9熟督谭ㄉ涎裕荒懿挥
信力領受之,此點與信宗教無異。佛法非宗教亦非不是宗教,故欲講佛法必先信有佛
。佛者、乃佛陀之簡稱,係覺者之義,覺者指已得無上正遍覺之人,此界中已得無上
正遍覺者,曾有釋迦牟尼佛現身世間,說法度人,因有教法遺傳人世。然又不同其餘
宗教者,則吾人能實行實證到於無上正覺,吾人亦即成佛,故吾人於佛終可平等。惟
在未成佛以前,欲求成佛,不可不先信受佛之教法。然此信亦非盲從之信,蓋吾人若
信有法界諸法之真實理,則覺悟此真理至於圓滿者,即是無上正覺。在佛之無上正覺
中,無一剎那間不徹上徹下徹內徹外完全明了覺知者,非前念知一後念又知一也。在
佛自覺已到圓滿地位,更不須學說學理及學習學作之學,故曰無學。然佛證入究竟覺
悟境界,如虛空、如大圓鏡無不含照,而一切眾生未能證入法界萬有之真實相,所以
迷昧顛倒生出許多煩惱痛苦,佛悲憫之,故施設名句文身之教法使之覺悟。
佛之教法有兩方面。一者符契真理,佛一念中普遍照了法界萬有之真實理,時時
相應,無有一毫謬铡仕f法皆契真理。一方面又符契根機,聞法者是何等根器,
何種機感,即為之方便解說。此之兩方似相衝突,以眾生心智不與佛齊,隨順眾生則
不契理。然隨機說法乃佛行化之權巧,漸次皆令通到佛之境界,所謂皆令入佛知見,
此為無上正遍覺中施設流出之教法。惟此種施設,必係應機而起,佛與佛則不用此也
。此所施設流出之教法,依萬法唯識言之則有兩方面:一、無漏清淨之名句文身,自
無上正遍覺之佛心中流出,此由眾生機感乃自佛心中流出,謂之本伲獭6⒎鹦乃
流出之名句文身,吾人不能直接親緣,祗能以有漏心依之為增上緣,在自心中生一種
影象,謂之影象教。推此影象歸於本伲瑒t佛教中所謂拢袒蛑两蹋藶闅v千古而不
變,推四海而皆準之常法,無學可言。所以佛有學者,則在第二理法。其能詮理之影
象教,係以佛說為增上緣,聞法者對於所聞之教法,思惟觀察得有了解,乃有佛教學
理。凡稱為經者,皆是佛所說之法。後來又有依佛教法詳細申論推闡者,則稱之曰論
。在論之成為精密詳確之學理者,如大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等是也。推其根源,皆
自佛所遺留之教法來者。佛之教法,本由得無上正遍覺而出,故吾人欲知佛教之真理
亦必須證得無上正遍覺、如何始可證之。又必講求修行方法,故第三者須講行。而
行中有三增上學,即戒定慧是也。所謂如何持戒,如何修禪定,如何得大智慧。如此
修行,則可得無上正遍覺,即是大菩提果,證知法界諸法實相,此即第四所謂果也。
既得以後,亦可以此開示覺悟他人。
然教理行果亦非截然隔別者,蓋思惟觀察即是行,因行而理愈明,理解與行同時
並進,如行路然,目之與足同時發生作用。且雖少明理解未達究竟果位,然亦己成效
果,雖少有效果不以自足,故能終達無上正遍覺也,常人思想知識皆不離我執法執,
故所謂各種學理,不免妄情卜度推測,不能認為究竟真理。欲求真理,不能不依佛之
教法,或古來大德之學理為研究時之根據。然則佛之學理,一為得拢擞袑W之學
理,半依拢贪胍雷宰C而成;一為初學者外內凡之學理,全依拢搪勊级伞7饘W一
名,大略如是。
學 史(裕Ф
第一章 釋尊略傳
第一節 釋尊出於印度之背景
佛學之真理即為宇宙萬有之實相,無始常新。然今此人世所流行之佛學,實由釋
迦牟尼佛世尊(簡稱釋尊)證明之宣說之而起。
釋尊之生印度,約在距今二千五百年至二千九百年前。印度天氣溫暖,生活單易
,除俗人耽其欲樂之外,輒多深思玄想之士,故特富於宗教哲學之探索。其先已形成
為宗教者,曰婆羅門教。傳婆羅門教者,居最上階級。建國領地各貴族曰剎帝利,雖
掌執軍政,猶居第二。商賈次之,農工更次之,其下更有傭奴之一級。然修養山林者
派生之異學頗多,剎帝利族中智者,先釋尊已有耆那教(尼乾子)之創。釋尊既不安
於俗樂,尤不滿於所受之婆羅門學,期一訪森野中修士,遂捨其家國而至終成正覺。
第二節 未成正覺前之釋尊
「釋迦」譯能,乃貴族中之一族,「牟尼」譯寂,以形容其恬靜。釋迦牟尼,謂
釋迦族中之恬寂者。佛陀及世尊等,則世人對之之尊稱也。實姓喬答摩(瞿曇),名
悉達多(譯義成)。生於中印度恆河支流、羅泊提河岸之劫比羅伐缽睹城主家,父名
輸頭陀那,娶同族拘利城主阿■釋迦之二女、摩耶與缽羅闍缽底為室,而悉達多則生
於摩耶,鞠養於缽羅闍缽底者也。既長娶表妹耶輸陀羅,生子曰羅怙羅。然少年放觀
田野,見農家之勞瘁,深覺貴族生活建築於民眾痛苦上者不宜。由耕土出蟲鳥即啄食
,更察知全生物界皆以害他利自求生存,尤覺心痛難忍,遂冥索解除生活慘殘之道。
他日又因睹老者病者死者之狀,感殺他活自以生者,苟延殘喘,不免終趨滅亡,遂不
復能暫安其世俗生活。乃於十九歲棄其家屬國財,游訪者五年,繼以苦行六年。時其
父遣戚族憍陳如等五人為侍,其後受乳糜之供,五人疑其退志,捨而他去,遂獨至菩
提伽耶畢缽羅樹下,跏趺端坐而誓成正覺。
第三節 成正覺後之釋尊
正覺之成,實為佛學之源海,蓋佛學皆流出於正覺之心境者也。其覺悟之境,在
明萬有緣起。眾緣所成,自無實體,無實體故,曰自性空。眾緣成故,一一皆互為主
伴而得存立,無內無外,無始無終,遂解除害他兼害之殘殺死亡,得成利他兼利之美
滿生活。初受用此自證之樂而不起於座者四七日,詳寫此正覺心境者有佛華嚴經等。
旋入波羅奈斯城,為五侍者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遂度為弟子、數年中聞法之下得成阿
羅漢者,若著名之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不可勝紀;而在家信徒,若耶舍長者
及鹿子母等,皈嚮尤眾。後釋迦族中子弟,頗多出家從佛,而印度諸王貴族亦相欽奉
,乃常說法於舍衛城、臁惿降忍帯v五十年之久,遂於熙連若跋提河畔之雙娑羅樹
間示寂,是為釋尊生平之略史。
第二章 印度佛學略史
第一節 佛滅後結集諸藏差別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