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此為欲界眾生之所同欲,所欲遍一切境遍一切事,無間自身他身,有情無情,故
為精勝。為離此二欲貪,故出家持苾芻戒律,因戒生定則勝劣欲貪皆離矣。了生死苦
,情我已捨,但因無始積遺業習,其我愛恆起不自覺;情愛猶在,則離欲貪亦由強制
,終難淨盡。故色界無色界諸天,由禪定力雖離欲貪,禪定力衰還墮欲塵。故須依定
精進修習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慧觀,由定開發無漏真慧,從無漏慧具修戒定慧法滿足,
則情業全消而貪愛永離矣。
云何滅盡為究竟?情愛欲貪離盡,妙應真常,知見解脫,我生已盡,出苦邊際,
更無後有。流轉永寂,成辟支佛及阿羅漢。尚餘先業所遺任邷缟砜嘁溃^有餘依涅
槃;遺業身捨泯滅無餘,謂無餘依涅槃:涅槃即究竟也。
問曰:此宗佛法何義而說?答曰:此所宗者即四諦也。生死是苦拢B,貪愛是苦
集拢B,滅盡是苦集滅拢B,了生死離貪愛是苦集滅道拢B。道諦即三十七道品:了
生死苦即四念處;而其離貪愛中持戒生定,即四正勤、四如意足;由定開發無漏真慧
,即五根、五力、七覺支;從無漏慧具修戒定慧法滿足,即八正道。亦同十二因緣有
支,十二因緣流轉即集苦諦,十二因緣還滅即道滅諦。小乘謂獨覺、聲聞乘:聞佛教
聲而悟修者謂之聲聞,獨自覺悟而修證者謂之獨覺。雖獲解脫煩惱生死,尚無大智大
悲大行,故對大乘說為小乘。然小乘純為出世法,全與人天俗教不同。未出家持苾芻
戒者,可預拢鳎猾@現世盡生死苦成阿羅漢,故必出家乃得修入,其要備於佛遺教
經。而小乘教對於未具出生死善根者,亦以人天善法漸馴化之,一令依福捨罪不墮惡
趣,二令回心向佛遠作道種。若居家而求證涅槃,出家而反務世俗,顛倒甚矣!──…
是為略說小乘要義。
三 大乘
問曰:其大乘法要義如何?答曰: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斯
義深博微奧,蓋重言之,言之不密,翻作世論流布,徒益大迷無當正悟。今且令略知
名義耳,聞者當生希有之心,敬之念之!審之慎之!
菩提者覺也,菩提心者覺心也。或曰真覺臁X自覺拢恰;蛟徽嫘谋拘膱詫嵭捏w
,種種名號如標指月,唯可神悟難以言求!然「大涅槃」既正翻「圓寂」,則「大菩
提」亦當以「圓覺」為定義,是故菩提心者圓覺心也。圓常而本成實,覺如而絕依待
,無可擬議,無可安立,無可趨向,無可修證,非諸世間名字語言思量分別所能得到
,一切世間名字語言思量分別靡不寂滅。非獲菩提心者不入大乘,故曰菩提心為因。
大慈悲者,所謂平等大慈同體大悲。蓋親證本不生大菩提心,現見一切有情圓同
真心,非自非他不如不異,如來恆在眾生心中轉正覺輪,眾生恆在如來心中造雜業因
。是以等諸佛之慈力,體群情之悲仰,普救含臁缛俗o目,咸適幻緣如水呈月。「非
不見真如,而能了諸行,猶如幻事等,雖有而無性」,故非世俗所云平等博愛可相比
傅。此乃無量無邊清淨功德總持法身,萬福之源萬善之歸,故曰根本。
方便者,謂種種方便行也。廣為八萬四千法門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法門,無不如理
如量,流出乎圓覺心體,緣起乎大慈悲藏;舉足下足從道場來,樱闹宰约业模
順手拈來宛然妙諦,稱心施設總契真源;安妙高於芥孔,不是神通,握黑土為黃金,
無非法爾;於一字中說無量義,於無量義不見一字;千名萬相絕縱跡之可尋,熾焉分
別而非分別,獨坐孤峰赫聲容之充遍,泊焉無為而無不為;三身千身儯頍o量身,一
乘三乘五乘無量乘;我為法王,法自在轉;事事圓成,頭頭解脫:蓋非世俗所云自由
快樂可得附會。一一不可思議,塵塵常寂滅相,故曰究竟。
問曰:大乘涅槃之義如何?答曰:菩提心因,大慈悲本,方便究竟,皆涅槃義。
依大乘教多說四種涅槃:菩提心因當性淨涅槃,大慈悲本當有餘涅槃,方便究竟當無
餘涅槃,總之名無住處涅槃。問曰:大慈悲本云何當有餘涅槃?方便究竟云何當無餘
涅槃?答曰:苦有依盡非苦依在,惑染依盡福慧依在,故曰有餘;如幻無性,妙離清
淨,故曰涅槃;種種方便,龜毛兔角究竟無得,故曰無餘。亦可方便究竟,是無住處
涅槃。亦可三皆性淨涅槃,乃至三皆無住處涅槃,一究竟一切究竟故。
問曰:此義幽玄,依何經論教典可得研究悟入?答曰:諸大乘經大都圓秘,論義
教相互有偏顯,然亦相融無間。震旦所宏大乘教宗,就其特相之有力者分別言之,當
研究般若宗(即三論宗)百論中論悟菩提心:蓋百論蕩一切邪見情見,中論盡空一切佛
見(亦即我見)法見,杜絕妄想無出頭路;於此透徹得過,則一切法不生般若生,般若
生一切法不生矣。當研究瑜伽宗(即唯識宗)成唯識論發大慈悲:此明三界唯心萬法唯
識之理最為深顯,了阿賴耶識與一切有情非一非異,緣起如幻無心外法,則普度眾生
即自淨其心,大慈悲心自充生乎不已,而開發如來藏諸功德相,起信論謂「唯依淨熏
業識說有如來藏諸功德相」也。當依天臺華嚴淨土真言律宗具足修方便行。凡是若非
已悟入大乘者,多倒執不可得之妙法,迴為取相之雜毒,但成天臺藏教三乘及人天法
,於大乘中種為善根而已。
問曰:祇究百論中論,或祇究成唯識論者如何?答曰:理當圓具,功有偏用,智
者隨一皆入究竟。其次、究中百者或僅成天臺通教三乘人;究唯識者或僅成天臺別教
信仰人而同藏教菩薩,此則假名菩薩而未入大乘者,實乃信仰佛法之人天乘。蓋言非
空遍計所執性得妙觀察真智,不見依他起性之如幻藏海也。然其論義固皆圓實,特顯
入大乘之次第各有勝能耳。今引三義平等周足之一經一論以為證:若大佛頂首楞嚴經
,前之三卷,悟入菩提心也;至第六卷選圓通竟,開發慈悲也;下則具足種種方便行
也(亦可第四卷前半為開發大悲,其下皆是方便究竟)。若大乘起信論,初依心真如相示大乘
體,悟入菩提心也;次依心生滅因緣顯大乘自體相用,開發大悲也;下亦具足種種方
便行也,找圆蝗缡钦撸龀蟹奖阈兄鳎怀杉倜兴_、獨覺、聲聞、人、天戒善
,不能成佛菩薩。故求入大乘者,必先直抉根本無明而妙悟真心也。
問曰:此於宗門如何?答云:盡乎宗門所云參學。抑上論教法之安立相如是耳,
若自發心求悟入大乘者,必入宗門;其真悟大乘者,亦未有不契宗門。若二祖參初祖
,依止數年,引稱種種經論一切不許,卒以悟發不可得心。時若有人集其問答而條理
之,當與中論相等,其語氣當尤同無著菩薩說中論入大乘之最初要義集也。此即是參
,亦即由參得悟,然非講習中百論者可得比擬。蓋非已悟向上事,講習中百亦同貪著
戲論。提婆固言「破如可破」。竟無一字可得,有何中百論可講習?故永覺作洞上古
轍,謂若不先悟向上事,學此亦與教下講習無異。凡教下豈徒講習無交涉,即依之起
觀行,亦從意言所起假想,用蝦為目,隔靴搔癢,未入深位而得真切,但是假名大乘
人耳。故必令真參實悟,自明本來,佛亦不求,乃入大乘之正軌也。
宗門在先祇指一二上根利智,直悟本心,即得究竟更無餘事。曹溪後參禪者浸多
,機器漸劣,根性亦雜,遂設五位三關等為揀擇,要可為已參悟者道,若道外人則還
作世諦流布矣,所謂知有及悟向上,唯是參悟本心,悟入與不悟入無二,一樱蛉牖
千生萬生不悟入,絕無修學位次可言,以一向佛如眾生如故也。然依五位三關言之,
其初悟入即是徹初關及正中偏位,猶教下初入歡喜地,此即開發菩提心也。宗下先參
後學,既悟則可得論修學:偏中正位猶初位至七地,修戒修定修道品慧修世俗慧修因
緣慧,而一以空無相慧為宗也。正中來位則八地,從第一義空轉身而大用現前也;此
即開顯菩提心而成大慈悲,亦即是徹重關。蓋在臨濟,此亦不論修學,唯能行一切事
不昧本菩提心即得透徹重關;若起人情佛法等見,仍是悟之未徹,更深參究而已。兼
中至位則八地至十地,成熟大慈悲而具方便行。兼中到位,佛不立佛,入真佛地乃得
究竟,亦謂瞎正法眼而透徹末後牢關也。至是參學事畢,乃圓興果後普賢方便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