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0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出兵与阿古柏作战,阿古柏派使者去伦敦求援,英国外交大臣出面调停,提出三个条件,促中国与所谓喀什葛尔王国“议和”,使阿古柏政权合法化,成为英的保护国,只是在名义上向中国皇帝称臣。英外交大臣特向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递送照会,要求将所提条件转奏朝廷。黎庶昌向郭分析新疆的形势,认为“喀什葛尔业已破坏,万无久存之理”(《西洋杂志·郭少宗伯论喀什葛尔事》),极力请求郭嵩焘不上这两个奏折。就在这年十二月,阿古柏势力被彻底消灭,南疆光复,黎庶昌此时已调任驻德参赞,在柏林听到捷音,他兴奋地赋诗一首:“轻车度幕不惊尘,矫矫将军号绝伦。回准降幡齐入汉,图书旧版复收秦。雪消葱岭鸿难度,草长蒲梢马易驯。索地陈兵君莫让,乌孙西去付行人。”这件事显示了黎的政治眼光和外交敏感性,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另一件是在古巴任领事时,他履行一个外交官的职责,竭力保护本国侨民,几经周折,为华人争取了出入自由的权利。后来在日本做外交使节时,他有效阻止了日本对朝鲜的入侵。这些都说明黎庶昌是一个清醒的懂得维护国家利益、善于处理外交事件的爱国人士。
  西洋各国以富强相竞,内施诈力,外假公法,与共维持,颇有春秋战国遗风。黎庶昌逐渐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本性后,想到国内的局势,内心忧心忡忡,在《上沈相国书》中进言,“朝廷处此时势,宜常有鞭挞四海,并吞八荒之心,然后退而可以自固其国”,因此须交际一二大国邦,结为亲密关系,内修战备以御外辱,扩充商贾以利财源。如果仍然自大,不思通变,恐怕被列强蚕食的灾难还会再次发生。
  当时国内洋务运动始兴起,朝臣显要还以“匈奴、回纥”看待西洋诸国,黎庶昌忧国愤时,极为详细地向国人介绍西洋各国的政体。他考察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英、德、西班牙等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认为其“虽有君主之名,而实则民政之国也”,“特其国政之权操自会堂,凡遇大事,必内外部与众辩论,众意所可,而后施行”(《与李勉林观察书》)。国家主要政事由议院决定,国主签押而行。黎庶昌认为,这种“君民一体,颇与三代大同”(《与莫芷升书》),这一类比说明他对这种制度极为欣赏,且是他理想中的社会。中国历史上历来有朋党之祸,但西洋的朋党却截然不同,他详细论述:“西洋朋党最甚,无论何国,其各部大臣及议院绅士,皆显然判为两党,相习成风。进则俱进,退则俱退,而于国事无伤。与中国党祸绝异。”(《日国更换宰相》)同一文记述了西班牙“保党”与“公党”之间的斗争,结果“保党”首相下台,一夜之间,各部院大臣全部更换,并未因此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法国为共和制,总统由民众选举,议院的权力比西班牙的更大。议院中君、民两党争执激烈,身为君党的总统马克蒙由于得不到民党支持,被迫辞职,像这类更换国家元首的大事,竟然是“朝定议,夕已退位矣。巴黎之人,若弗闻也者”(《伯理玺天德辞位》)。更让黎庶昌开眼界的是瑞士的政体,瑞士不设总统,由民众选举议员,上下两院共一百三十多人,“办事则推七人为首,七人之中推一人裁决,定例每岁一易”。黎庶昌评议说:“西洋民政之国,其置伯理玺天德本属画诺,然尚拥虚名。瑞士并此不置,无君臣上下之分,一切平等,视民政之国又益化焉。……西洋之人无不以乐土目之”(《西洋游记第二》)。对欧洲的民主体制,黎庶昌的欣赏体现在字里行间,但他毕竟是一个封建士大夫,不会公然反对专制体制,只能隐约表达他的意向,如在《答曾侯书》中他就暗示说中国君主独揽一切大权,不肯让朝臣分担其责任,应该把权力放给类似西方议院那样的机构。
  中国皇帝对反对派向来是格杀勿论,以致株连九族的,而黎庶昌在欧洲见到的却不是这样。在《俄皇遇刺》一文中,俄国皇帝阿赖克桑得尔第二(今译亚历山大二世)因“横征无度,事皆独断专行。又不设议院,民情不能上达,素为国人所忌”,引起很大得民愤,在1881年遇刺身亡。行刺的主使者叫“平会”,音译“索息阿利司脱”(即今社会主义者),刺杀者被诛。德国的社会主义者在三年前刺杀德国开色“行刺者就获后,刑司讯之,以‘为民除害’为词,迄无他语,刑司亦不株连”(《开色遇刺》)。文中介绍了“平会”的政治主张,还说“其党甚众,官绅士庶皆有之,散处各国”。文章描述了欧洲社会存在的社会矛盾,以及政府的处理方法,确实要比中国政府文明得多,而作者的叙述客观,毫无贬词。
  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出现,机器的大规模使用而造就的强大的物质文明,既可使船坚炮利,又能为百姓生活造福,黎庶昌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参观访问了许多工厂和农场,详细记述机器的形貌和生产过程。在英国两次参观乌里治制炮厂,先后观看试演鱼雷和试放大炮,记录每种大炮的口径、工艺,包括制炮筒、车来复线、铸炮弹的过程,对操作技术和产品加工情况记录清楚准确。阿姆司汤制炮厂,葛美尔制钢铁厂的造船业,这些军工企业,都是黎庶昌首要关心之事。
  黎庶昌不仅关心国计,还关心民生。他参观了印书局、织呢厂、瓷器厂、造纸厂和农务学堂等。印书局用铅字排版,几十张印机同时印刷,这使只见过木版印刷的黎庶昌大开眼界;用机器制呢的生产过程有如中国的纺织棉布,不同的是“中国以人工,西人用机器,西人可为百者,中国只能为一,优劣巧拙遂殊耳”(《布生织呢厂》)。法国赛勿尔瓷器局的瓷器“若论做法之精实远在中国之上,所以不及中国者,特瓷质松脆,不能如徽、饶等处所产之佳也”(《赛勿尔瓷器局》)。对巴黎大街上安装的电气灯(弧光灯)不仅描述其发光原理,还介绍了早期发电机的形状及构造。黎庶昌还介绍了西班牙的一所农务学堂的榨葡萄汁的机器、割草机、玉米脱粒机,对每种机器的功能、原理详细记录。其他如炼钢法、玻璃制造法、造纸法,也都不厌其详地予以记录。在《与莫芷生书》中他说:“计彼所以夸示与我者,则街道也、宫室也、车马也。衣服也、土木也、游玩也、声色货利也,此犹有说一折之。至于轮船、火车、电报信局、自来水火、电气公司之设,实辟天地未有之奇,而裨益于民生日用甚巨,虽有圣智,亦莫之能违矣!
  ”
  黎庶昌十分推崇欧洲现代都市建设。他认为,都会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他对欧洲各国都会均有描绘和评价,印象最好的是伦敦和巴黎。《与李勉林观察书》中说:伦敦都会大于上海二十倍,街衢广阔,景物繁华,车马之声,殷殷之闳,相属不绝,夜则万灯如昼,论者气象冠于欧洲,以此可以推知其国矣。对巴黎的街道和下水道,黎庶昌分别写有专文介绍,认为“西洋都会,街道之洁净,首推巴黎”;《巴黎街道》一文描绘巴黎的商腮利赛(即香榭丽舍)大街,是“地球上街道第一”。对于现代都市中的公园,他不忘指出西洋各国很重视其建设,各自都有一些著名的公园,如英国的海德公园,法国的白木公园,这些园囿“皆由公家特置,以备游观,为散步舒气之地”(《西洋园囿》)。
  深受科举制之害的黎庶昌,对西洋各国的教育体制极为关注。他曾参观马德里农务学堂,十分关注学校的规模、国家重视的程度、教学内容、学校花费、经费来源等。如学堂开学时,君主亲临观礼,学部尚书还函邀各国使节莅临观光。学校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教具陈列馆,植物标本陈列馆以及各种农业机械。教具馆有植物模型、鸟巢模型,物理室里有测地平线的经纬仪,化学室的精密天平“虽毫发之细,可以知其轻重”(《马得利农务学堂》)。黎庶昌还向学堂总办询问了学堂开办情况:该学堂领有附近十来里的土地,归学徒自种。学徒都先学有根底,然后才能入此学。每年每人交学费银洋六元,满四年考试给文凭,再交八十元即出学。出学后,或充教习,或代人管理产业,各从其便。
  在巴黎,黎庶昌曾被邀请参加法国总官学堂的发奖仪式,该学堂每年从各学科中选择优等生十名,由学部尚书(教育部长)主持发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