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法上部(法尚部)、賢胄部(賢乘部)及密林山部(密林
部、六城部)皆是因為補充《舍利弗阿毗曇》時,觀點不同
而分立。
由以上分析,今可總結此時期的四拢考笆瞬咳缦漏s
拢献炕夭浚ǚ謩e說部)、法藏部、雪山部、銅鍱部。
拢蟊姴扛敬蟊姴浚ㄒ徽f部)、說出世說、雞胤部、
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
拢隣僮硬繝僮硬俊⒎ㄉ喜俊①t胄部、六城部、正量部。
拢f有部根本說一切有部、飲光部、說轉部。(裕41)
以上拢f有部有三部,拢献坑兴牟浚}犢子部有五
部,拢蟊姴坑辛俊a岽性S多支部產生,此處不再詳
述。
拢隣僮硬吭诜ㄕ娽峤Y集出《舍利弗阿毗曇》(今已佚失
),其後拢献恳鄴裼么苏摚珜⒄摿x修改成符合己派的
看法,仍稱為《舍利弗阿毗曇論》(接近今日所傳),置於
律藏與經藏之後,至華氏城結集時,目犍連子帝須將此論眨
整為六論,並加上《論事》,即為今日南傳的七論(法聚、
人施設、分別、界說、雙對、發趣及論事)。拢蟊姴康恼
藏,則是採用迦旃延下傳的九分毗曇,主要由說假部來弘揚
。拢f有部早期並不重視論藏,到了目犍連子帝須編了《論
事》後,才有提婆設摩(天護)著作《識身足論》來駁斥﹔佛
滅五百年時,迦旃延尼子著作《發智論》,确立了說有的思
想,至迦膩色迦王時期,有部學者們編成《大毗婆沙論》,
成為拢f有部最主要的論藏,而拢f有部是將論藏置於經藏
與律藏之後。
八、十八部的師資傳承
二律系、四拢考笆瞬康淖兓^程中,前已述及與釋
尊弟子們的傳承系統有關聯,今更進一步將十八部相關的師
資傳承分別列出。此中數字(1)(2)(3)等,各代表釋尊第一
、二、三代等弟子。「缺名」,表示其名字不詳。
37頁
甲、拢献康膫鞒
(一)、化地部(大不可棄部)
(1)大迦葉、阿難(2)薩婆伽眉、蘇寐、離婆多、屈闍
須毗多、耶須(耶舍)、娑那參復多(3)缺名(4)缺名(5
)摩訶勒棄多。
此中第二代弟子耶須(耶舍)為發起毗舍離結集的主要人
物,他聯合了阿那律的弟子修摩(婆及娑伽眉,以及優波離
系的第三代釋尊弟子蘇那拘,舉行第二結集。釋尊第五代弟
子摩訶勒棄多(大不可棄)未參加華氏城結集。
(二)、法藏部、雪山部、銅鍱部
(1)優波離(2)大象拘(陀娑婆羅)(3)蘇那拘(4)悉
伽符及栴陀跋闍(5)目犍連子帝須(6)曇無德、摩(陀。
(1)大迦葉阿難(2)薩婆伽眉等六人(3)(4)(5)缺名…
…(6)末示摩。
此中(2)薩婆伽眉等六人及(3)蘇那拘參加毗舍離結集。
(5)帝須及(6)參加華氏城結集。此處第六代的曇無德、末示
摩及摩(陀各往邊地弘法,分別形成法藏部、雪山部及銅鍱
部。雪山部到了巽迦王朝,遭到滅法,後來印度南部大眾部
再傳入而興起,只是思想與最初不同了,因此後代所傳的雪
山部的教義與戒律,變得較為混雜。
乙、拢f有部
(三)、根本說一切有部
┌…(5)末闡提
(1)大迦葉、阿難(2)(3)(4)缺名─┤
└…(5)商那和修(6)優波崛多
此部未參加毗舍離結集,故其律(說有律、十誦律)與大眾律
甚接近(戒經條文次第等),此中(5)商那和修末闡提往邊地
弘法,(5)商那和修則在末突羅弘法,第六代優波崛多為阿
育王後期的重要人物,目犍連子帝須卒後,雞胤部的耶舍建
議阿育王迎請優波崛多至華氏城,並巡行拢兀淠甏s佛
滅後二四八年頃(帝須卒於佛滅二四四年)。在北傳中,铡畬
末闡提及商那和修(還有上座部的摩(陀)當成是阿難的親傳
弟子,結果將年代弄亂,相差了約一百年。優波崛多這一系
,後來亦傳至罽賓,因而此系與末闡提系在後代混而為一,
同稱根本說一切有部。(5)商那和修與化地部的(2)娑那參復
多不是同一人。
(四)、飲光部與說轉部
38頁
┌(4)大飲光…(5)飲光弟子(飲光部)
(1)大迦葉、阿難…(2)(3)缺名┤
└(4)缺名…(5)(6)缺名(說轉部)
此中(4)大飲光曾參與法諍。飲光部未曾參與毗舍離結集,
故飲光律亦接近大眾律。說轉部上承阿難(慶喜),此部至後
代才轉成經量部(說經部)。
丙、拢蟊姴
(五)、雞胤部
(1)優波離(2)陀娑婆羅(大象拘)(3)樹提陀娑(4)
鬱多羅(5)耶舍
此處之鬱多羅為枺〉闹匾宋铮鴧⑴c法諍,其伽耍
為「雞園」(裕42),形成雞胤部,其弟子為阿育王時期的耶
舍(不是毗舍離結集時的耶舍),為一開明的人物。
(六)、根本大眾部、說出世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
┌(5)根護(一說部)
├(5)缺名(說出世部)
(1)優波離(2)陀娑婆羅(3)樹提┼(5)缺名(多聞部)
陀娑(4)耆多(堅意) └(5)大天(制多山部)
(1)迦旃延(2)缺名(3)缺名(4)缺名(5)缺名 (說假部)
此中(5)根護下傳的,稱根本大眾部,即一說部,為摩
訶僧祇律的主要傳承。(5)大天往邊地弘法,成制多山部。
迦旃延的系統在第四代曾參與法諍。耆多又名堅意是法諍的
重要人物。
丁、拢隣僮硬
(七)、犢子部、法上部、賢胄部、密林山部、正量部
┌(5)可住子弟子(犢子部)
│(5)法上(法上部)
(1)舍利弗、羅怙羅(2)缺名(3)缺名┤(5)賢胄(賢胄部)
(4)犢子上座 │(5)缺名(密林山部)
└(5)勒棄多 (正量部)
此中(2)(3)未參加毗舍離結集,屬會外的跋耆比丘眾。
此中犢子上座舉行論藏大結集,集出《舍利弗阿毗曇》。勒
棄多往邊地弘法,形成正量部。此處釋尊第五代皆未參加華
氏城結集。密林山部又稱六城部。
九、各部的律藏與戒條次第
39頁
部派佛教的律藏內容,分成廣律、戒經及律論三部份。
現存的廣律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摩訶僧祇律》。
(二)拢f有部﹕有《十誦律》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三)拢献咯s有化地部的《五分律》,銅鍱部的《銅鍱律》。
現存的戒經(波羅提木叉經,別解脫戒經)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摩訶僧祇大比丘戒本》
及《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二)拢f有部﹕有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十誦戒本》及《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十誦比丘尼戒本》、《根本說一
切有部苾芻尼戒經》。飲光部的《解脫戒經》。
(三)拢献咯s有化地部的《彌沙塞五分戒本》,《五
分比丘尼戒本》。法藏部的《四分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