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罪不明钢纪隳,晚唐刑赏早违宜。 

      吴少诚外,还有余镇节度使,互有更替,容至下回再表。 
      古来计臣,多工心术,裴延龄虚妄无能,尚不足与计臣同 
列,德宗独深信之;意者其殆由天性好猜;隐相契合欤?不然, 
得韦少华之讦发,与陆贽等之极陈,宁有不为之感悟耶?阳城 
之名,实延龄玉成之,延龄死而中外相贺,德宗独追惜不置, 
好人所恶,恶人所好,其不亡也亦幸矣。夫不能斥裴延龄,无 
怪其用韩全义,溵南之败,全义实尸其咎,乃复任阉竖播弄, 
掩败为功 ,德宗之德,固若是耶?读此回不禁为之三叹焉。 

… Page 208…

唐史演义                                                               ·685·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宠 

                                    韦执谊坐党贬官 

      却说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于贞元十七年殁世,子士贞受命 
为留后,此外如滑毫许节度使,即义成节度使。迭经李复姚南 
仲卢群李元素等,先后交替,幸无变故。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 
病卒,军士推建封子愔为留后,德宗命淮南节度使杜佑兼任, 
偏经军士抗拒,只好收回成命,令愔为节度使,改名武宁军。 
大权已经旁落,改名何益?朔方节度使杨朝晟殁后,由兵马使 
高固接任,军心尚安。昭义节度使,改用卢从史,也是由军士 
拥立。总之德宗时代,藩镇坐大,已成了上陵下替的局面。德 
宗又专务姑息,过一日,算一日,但教目前无恙,便自以为天 
下太平。如见肺肝。就是朝中宰辅,亦多用那庸庸碌碌的人物, 
崔损为裴延龄所荐,入相九年,无一嘉谟,反始终倚畀,直至 
一病不起,方进太常卿高郢为中书侍郎,吏部侍郎郑珣瑜为门 
下侍郎,同平章事,其实这两人也没甚用处。还有辅政多年的 
贾耽,见前回。出将入相,颇负重望,但也遇事模棱,苟全禄 
位。宰相如此,他官可知。太学生薛约,上书言事,坐徙连州。 
国子司业阳城,与约有师生谊,出送郊外,被德宗闻知,说他 
党庇罪人,亦贬为道州刺史,且饬观察使随时考课。城自署道: 
 “抚字心劳,催科政绌。”考下,观察使遣判官督收赋税;城自 
系狱中 ,判官惊退 。又遣他判官往验,他判官载妻孥同行, 

… Page 209…

唐史演义                                                               ·686· 

中道逸去,城名益盛。独朝廷视为废吏,置诸不问。京兆尹李 
实,为政暴戾,遇旱不准免租,监察御史韩愈,请收征从缓, 
被黜为山阳令,朝政昏愦,已可见一斑了。 
      太子诵操心虑患,颇称练达,平居有侍臣二人,最为莫逆, 
一个是杭州人王伾,一个是山阴人王叔文,俱官翰林待诏,出 
入东宫。叔文诡谲多谋,自言读书明理,能通治道,太子尝与 
诸侍读座谈,论及宫市中事,大众刺刺不休,独叔文在侧,不 
发一词。及侍臣齐退,太子乃留住叔文,问他何故无言?叔文 
道 :“殿下身为太子,但当视膳问安,不宜谈及外事。且皇上 
享国日久,如疑殿下收揽人心,试问将何以自解?”太子不禁 
感泣道 :“非先生言,寡人实尚未晓,今始得受教了。”遂大 
加爱幸,与王伾相依附。伾善书,叔文善棊,两人娱侍太子, 
 日夕不离,免不得有所陈议。或说是某可为相,或说是某可为 
将。既言太子不宜论外事,奈何复引荐将相。看官听说!他所 
谈述的将相才,并不是因公论公,其实统是他的死友,无非望 
太子登台,牵连同进,结成一气,可以长久不败呢。当时翰林 
学士韦执谊,左司郎中陆淳,左拾遗吕温,进士及第李景俭, 
侍御史陈谏,监察御史柳宗元刘禹锡程异,司封郎中韩晔,户 
部郎中韩泰,翰林学士凌准等,皆与叔文王伾,结为死友,尝 
同游处,踪迹诡秘,莫能推测。左补阙张正一上书言事,得蒙 
召见,叔文恐他上达阴谋,即嗾韦执谊参劾正一,说他与吏部 
侍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私结朋党,游寓无度,以 
致正一坐贬,仲舒伯刍,亦皆远谪,于是朝右侧目。就是各道 
藩臣,亦或阴进资币,与为交通。不料太子忽染风疾,甚至瘖 
不能言,贞元二十一年元日,德宗御殿受朝,王公大臣等,循 
例入贺,独太子不能进谒。德宗悲感交乘,且叹且泣,退朝后 
便即不豫,日甚一日。过了二十多天,并没有视朝消息,太子 

… Page 210…

唐史演义                                                               ·687· 

也未闻病愈,中外不通,宫廷疑惧。 
      一夕,由内廷宣召,传入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令草遗诏。 
两学士才知德宗弥留,握笔匆匆,立即定稿。忽有一内侍出语 
道 :“禁中方议及嗣君,尚未定夺。”次公即接口道:“太子 
虽然有疾,地居冢嫡,中外属心,必不得已,也应立广陵王, 
见后。否则必致大乱。敢问何人能担当此责?”赖有此人。郑 
絪亦应声道 :“此言甚是。”内侍方才入报 。宦官李忠言等, 
料难违众;方传言德宗驾崩;立太子诵为嗣皇帝。郑絪卫次公, 
缮就制书,即刻颁发。太子知人心忧疑,力疾出九仙门,召见 
诸军使,京师粗安;次日即位太极殿。卫士尚有疑议;及入谒, 
引颈相望道 :“果真太子呢。”大众喜甚,反至泣下。即位礼 
成,九重有主,是谓顺宗,尊谥德宗为神武皇帝。德宗在位二 
十六年,享寿六十四岁,改元三次。后来奉葬崇陵,以德宗后 
王氏袝葬。后本顺宗生母,德宗贞元三年,由淑妃进册为后, 
素来多疾,册礼方讫,即报崩逝。德宗不再册后,只有贤妃韦 
氏,总摄六宫,性敏行淑,言动有法,为德宗所爱重,至是自 
请出奉园陵。及德宗既葬,遂在崇陵旁居住,守制终身,这才 
是不愧贤妃了。历叙德宗后妃,朴前文所未及,至称颂韦贤妃 
处,尤关名节。 
      顺宗失音未痊,不能躬亲庶务,每当百官奏事,辄在内殿 
施帷,由帷中裁决可否,令内侍传宣出来。百官在帷外窥视, 
常隐隐见顺宗左右,陪着两人,一是顺宗亲信的宦官,就是李 
忠言,一是顺宗宠爱的妃子,就是牛昭容。外面翰林院中,职 
掌草诏,主裁是王叔文。出纳帝命,便是王伾。叔文有所奏白, 
往往令伾入告忠言,忠言转告牛昭容,昭容代达顺宗,往往言 
听计从,无不照行,因此翰苑大权,几高出中书门下二省。叔 
文复荐引韦执谊为相,得邀允准,遂进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 

… Page 211…

唐史演义                                                               ·688· 

章事;伾与叔文,同进为翰林学士。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竞 
相标榜,不曰伊周复出,即曰管葛重生,所有进退百官,悉凭 
党人评,可即进,不可即退。又恐众心不服,也提出几种合法 
的条件,请旨施行,一是命杜佑摄行冢宰,兼掌度支等使;一 
是罢进奉宫市五坊小儿;一是追召陆贽阳城;一是贬京兆尹李 
实为通州长史,数道诏命,蝉联而下,大众争颂新主圣明。惟 
陆贽阳城,未及接诏,已皆病殁贬所,有诏赠贽为兵部尚书, 
追谥曰宣,城为左散骑常侍,各令地方有司,派吏护丧归葬, 
中外俱惋惜不置。惟王叔文党与,共庆弹冠,或为御史,或为 
中丞。侍御史窦群,素来刚直,独语叔文道:“天下事未可逆 
料,公亦宜稍自引嫌 。”叔文惊问何故?群答道:“李实尝怙 
恩挟贵,睥睨一世,当时公逡巡路旁,尚只江南一吏,今李实 
遭贬,公为后起,怎保路旁无与公相等呢?”恰是忠告。叔文 
全然不睬。群即退草弹文,劾奏刘禹锡等挟邪乱政,不宜在朝。 
不明斥叔文,想是尚留情谊。次日呈将进去,禹锡等当然得知, 
忙与叔文商议,设法逐群。叔文转告韦执谊,执谊道 :“群以 
直声闻天下,倘骤加斥逐,我辈必负恶名,还请暂时容忍,待 
后再议!”叔文面有愠色。执谊终执前说,不欲罢群,群因仍 
在位。御史中丞武元衡,兼山陵仪仗使,禹锡向元衡前,求为 
判官,元衡不许。叔文以元衡职操风宪,密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