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说的蒐、苗、狝、狩、名称虽异,就实质而言,都是围绕畋猎进行的。《左
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则商代当有“蒐”的名称。
卜辞中没有直接的关于军训的资料,但有关畋猎的资料却不在少数,这些畋
猎自当含有军事训练的用意。
族兵由于隶属于方国宗族,因而,有可能作一些经常性的军训,不过,
其训练方式,大概同平民兵一样,都以畋猎的手段进行。
王的护卫兵属于常备兵,最为精良,采取经常性的训练方式。卜辞中有
“序教”的记载,其对象即是王的卫士。
⑤军队领导体制。殷商时期的国家结构带有明显的部落联盟的色彩,王
①
国维认为商王不过是“诸侯之长”而已。因而,在军队领导体制上,当时的
军队领导权是分散的。除了王国军,非但畿外诸侯的军队,商王操纵不得,
即便是畿内贵族的族军也有很大的独立性,商王只能以族为单位征调他们,
而不能自行对他们重新编组。
当时的王权还残留有部首领的特点,即以军事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卜
辞中常见商王亲征的事例,再就是派太子或后妃率军出征。后妃中,妇好即
是最有名的一个。商王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加强王权。此外,大多数
情况下是命将出征,出征前要举行授将以“册”的仪式,以表明将的权力得
到了王的认可。
卜辞中习见的武职有:马、亚、大亚、马小臣、走马、射、箙亚等。其
中马和亚(大亚)的职位最重,马类似于周代的司马。
由于当时官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武不分职,因此,这些武职在平时亦
负责其它方面的庶务。同样,有些偏重文职的职官在战时也有从戎的义务。
3。西周——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鼎盛
(1)牧野之战与周朝建立
周也是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姬姓。他们最早的活动地区,是在宜于农耕
的陕西黄土高原。其始祖后稷和稍后的公刘,都重视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① 参见胡厚宣《殷墟发掘》第108页。
② 参见于省吾《岁时初考》,载《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①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
… Page 72…
九世传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今陕西栒邑)迁到周原(今陕西岐山),
从此进入有“城郭宫室”的阶级社会,更加强大起来,他被尊为“太王”。
与商纣王同时在位的是周文王姬昌。商处末期而腐朽,周新兴而崛起,
形成鲜明对比。
商纣是个恃才狂傲的君主,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
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
①
下”。但他和夏桀一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凭藉武力对内进行残酷的
压迫,敲骨吸髓地剥削奴隶和平民,“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②,以满足他的穷奢极欲。他又大兴土木,南从朝歌(今河南淇县),北到邯
郸,建了很多“离宫别馆”,还建“酒池”、“肉林”,痛饮狂欢,过着腐
朽糜烂的生活。这时,商与周围各方国的矛盾也不断加剧。对东夷的连年战
争,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把人力物力消耗殆尽,加深了内部的阶级矛盾,
③ ④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叛)者”,“小民方兴,相为敌仇”,社会动
⑤
荡不安,“咨女(汝)殷商,如蜩如螗”,到处是哀怨和愤怒声,像开了锅
一样。统治集团中有人惊恐万状地哀叹“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①。但商纣王却一意孤行,他宠爱妲己,又滥用“炮烙”等酷刑,其王叔比干
强谏被杀,箕子被囚,庶兄微子啓出走。商纣已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周却是一派兴旺发达景象。文王在位五十年,始终把灭商作为自己的战
略目标,他吸取前辈的教训,注意在形式上臣服于商,在暗地里积极积蓄力
②
量,招揽四方人士,扩大周的影响。对内,他制定了“有亡荒阅”的法令,
即定期大规模清查逃亡的奴隶,得到各级奴隶主贵族的拥护,对外,常帮助
解决邻近小国的纠纷和领土争端,进一步赢得诸侯国的信赖,出现了“诸侯
③
多叛纣而归西伯(文王)”的局面,这些都表明周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优胜
于商。
周文王的战略意图被商纣王的亲信崇侯虎所觉察,他向纣王指出周对商
的威胁,纣囚禁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文王的谋臣们向纣进献美女和
宝物,终于使文王得赦归国。之后,文王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地逐个征
服周围的敌国,消灭商的一些邻近属国,又及时联合西方诸侯讨伐崇侯虎,
拔除了东进路上最后一个拦路虎,基本上形成了对商的钳形夹击的态势。文
④
王晚年,周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文王死后,子发继立,是为武王。此时商王朝内外交困,周取代商的形
势已形成。武王继承父志,在沣水东岸建镐京,将军事政治中心东移,继续
积极作灭商准备。武王九年,联合各路诸侯东向观兵至孟津(今河南孟县西
南),有八百诸侯参加,史称“孟津之誓”,这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
① 《史记·殷本纪》。
② 《史记·殷本纪》。
③ 《史记·殷本纪》。
④ 《尚书·微子》。
⑤ 《诗·大雅·荡》。
① 《尚书·微子》。
② 《左传·昭公七年》。
③ 《史记·殷本纪》。
④ 《论语·泰伯》。
… Page 73…
重要盟会。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王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过了不到两年,灭商的条件完全成熟了。周武王兴兵讨伐。他亲率戎车
三百乘,虎贲(勇猛的战士、亲军)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还有由各地
来会的诸侯军和庸、蜀、羌、髳、 、彭、濮等众多南方部落国军队,当时
东北的肃慎族也进贡“楛矢石砮” (箭镞)来助战。大军从孟津渡河,沿河
向东进军,于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到达殷郊牧野(约在今河南汲县境)。
周武王在此举行了大战前隆重的誓师,作著名的战前动员(见《尚书·牧誓》)。
商纣闻讯,率十七万大军与周军对战。
周军以姜尚为前锋,冲入商军阵中,商纣的军队虽多,“皆无战心,心
①
欲武王亟入” ,希望周军赶快胜利入城。于是,临阵都调转戈头,发动阵前
起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徒倒戈”。商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商纣见大
势已去,登鹿台,“自燔于火而死”。周军乘胜占领商陪都朝歌(纣常居此
享乐)和殷都,商王朝迅即灭亡。
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最早战例。它是周商长期政治、军事
优劣较量的结果。其特点是周君臣从战争准备到进行,始终把政治攻势和军
事攻势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了政治攻势的影响和作用;此战还开
创了联军合力作战,具有崇高威信的盟军统帅统一指挥作战的先例和经验。
这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军事家驾驭战争的能力已颇高超。
(2)周公东征
周武王攻克殷都后,又分兵四出,暂时控制了商王朝统治的主要地区。
同年四月,胜利班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