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问:“您在楚国官居何职?”
陈平回答:“为都尉。”
刘邦当天就封陈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史记》语)。“参乘”就是陪乘。古人乘车出行,驾车手位于中间,尊者位于车之左面,参乘位于车之右面。陈平一下子成了刘邦近臣。陈平被破格提拔到如此地位,并为“典护军”,责任是监护三军,相当于纪检监察部长。
诸将看到陈平一步登天,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一片哗然,对刘邦说:“大王得到一个楚国降兵,还不知道他的品行高下,才能大小,便官封都尉,同车共载,还叫他监护三军,未免抬举过分,恐失旧将之心。”
刘邦自有眼光,不为闲言碎语所动,更加信任陈平。征伐项羽,大败彭城而回,收散兵进守荥阳,不知什么原因,刘邦加封陈平为副将。估计是陈平为刘邦出了什么秘计。
早已心怀醋意的大将们终于按奈不住,开始闲言碎语,诋毁陈平。
大将周勃、灌婴一起去找刘邦,进谗言说:“陈平身材魁梧,面如冠玉,但是未必有真才实学,品性未必高尚。我们听说,陈平家居之时,曾经与嫂私通;在魏王咎手下,为人不容;逃亡楚国,无能不被重用,半途而废,又亡归大王。大王破格擢升,叫他监护三军。我们听说,他曾经受人贿赂,送他金子多的人,便分派他干个好差事,否则,便安排他干些不好的差事。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大王当心!”
后世之人经常举例说陈平是有才无德的典型,开口闭口就说陈平“昧金”、“盗嫂”。
其实,盗嫂之事,无案可查。《史记》曾载,陈平有一嫂,曾因说他“徒有其表”被他大哥陈伯(大概就是陈老大)休了。后来他娶张负之孙女,张负曾经给他孙女儿说过“事兄如事父,事嫂如母”的话,可能陈伯又娶一妻,但是,史书不载陈平与她私通,周勃、灌婴也不过信口雌黄,制造桃色事件去诋毁政敌而已。
至于“昧金”,看来也是子虚乌有。陈平在乡中的时候,曾为社里分配肉食“甚均”。父老乡亲赞美他:“善,陈孺子之为宰!”(《史记》语)可见早年胸有大志;后来他离开项羽,挂印封金,一贫如洗,不像是个贪财之辈。但是从《史记》记载来分析,陈平曾说“臣裸身而来,不受金无以为资”一语,他可能的确收了汉军将士的金子,可是,大概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相当于今天的礼品交公。
刘邦听多了周勃、灌婴的谗言,也感到陈平行迹可疑,叫来他的推荐人魏无知加以责备,转述周勃、灌婴之语。
魏无知,并非“无知”,而是“有知”,他有知人之明,发现并向刘邦推荐了陈平这样的旷世奇才,又能根据刘邦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求贤若渴,招揽贤才的性格和心理,审时度势,强调乱世重贤重于德,来了个答非所闻,作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回答。
魏无知说:“我向大王推荐陈平,是因为他有才能;而大王如今责问我的,却是陈平的品行。陈平即使有尾生、孝已那样的高风亮节,对于大王的胜负有什么用呢?大王又能够叫他干什么呢?如今楚汉相争,我向大王推荐的是奇谋之士,只考虑他是否真正对国家有利!至于说陈平私通其嫂,受人贿赂,我管不了这么多,这与争夺天下有什么关系呢?”
“尾生”何许人也?《庄子·盗跖》中说,尾生与一女子相约桥下相会,约定时间已过,这位女子还没来,河水暴涨,他抱住桥柱被水淹死。他是传说中一位守信之士。
孝已是殷商宗武丁之子,以孝行名垂后世。
陈平是不是与嫂私通,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楚的,这是一桩案件,需要立案、取证、审理,结案……陈平受贿赂一事,也是同类。
魏无知避实就虚,刘邦虽然善辩,也只得如此而已,但刘邦又“召让平”(《史记》语)。
“让”就是责备。但是刘邦不好“让”陈平“盗嫂”“昧金”,大概是此类事太小,不便启齿,或许也是因为魏无知尚且把自己说得无言以对,不想再在陈平面前自讨无趣,所以他换了一个话题,要“让”(责备)陈平“信”的问题。
刘邦说:“先生先事魏,又事楚,如今又与我交游,讲求信用的人是这样的吗?”
陈平并不直接回答刘邦的“让”,而是大讲一通用人策略,分析对比不同的用人策略,说出项羽、刘邦在政治上的得失。
他说:“我曾事魏王咎,魏王咎不能采纳我奇谋妙计,所以我去投奔项王。项王用人唯亲,委官封职,不是项氏宗族,就是舅子姑爷,即使有旷世奇才也得不到重用。我听说汉王您能够任人唯贤,所以又来投奔你。我身无分文,囊中如洗,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金钱,拿什么去为大王办事呢?我的建议大王果真能够采纳,大王就采用;如果大王不想采用,那些钱财原封未动,我立即交官,希望大王放我走吧!”
陈平此论,岂只是一篇答话,简直是一篇绝妙策论;更为妙者,这也是陈平的一个进身法术。陈平批评魏咎不能采纳良谋,批判项羽任人唯亲,歌颂刘邦任人唯贤,把刘邦一直往上推,重用我陈平,你就是一位任人唯贤的英明领袖。刘邦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刘邦听了陈平的妙论,“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史记》语)。陈平不仅得到了重赏,还升官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其结果“诸将乃不敢复言”(《史记》语)。
为下属立威,把权交给能干大事的人
为将为帅,要起到将帅的作用,还必须有最高权力者的支持作为后盾,否则就是一个虚名,无以立威,兵卒不惧。韩信斩杀刘邦至亲殷盖,刘邦先是大怒,后来,嘉奖了韩信,也为韩信立了威。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开光点相,担负起统一天下的重任。张良、萧何、夏侯婴为何器重这样一个母死无能葬、受辱不敢怒、乞食于人的韩信呢?
韩信的妙处就在这里:太岁头上也敢动土。
让我们先从樊哙说起。刘邦要拜大将,军中人人自以为非己莫属,等到拜将之时,方知如此高位竟被胯夫韩信获得,“一军皆惊”(《资治通鉴》语)。
其他的人只好望“将”兴叹,有怨不敢言,心中不满而已。只有那个杀狗出身的樊哙,自从跟着刘邦起事以来屡建战功,特别是鸿门救驾,的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实在忍不下这口气,更兼仗着自己是刘邦连襟,企图阻止刘邦拜韩信为将。
刘邦因此也怀疑犹豫,幸好萧何等人立即阻止了樊哙的这种行为,刘邦下令拘押樊哙,才没有在韩信拜帅一事之上掀起更多波折,否则在拜将之时发生恐怖袭击也未可知。
拜将完毕,怎么处置樊哙呢?武士把樊哙押到朝门外,请求王旨。
刘邦看一看萧何,突然生出一个主意,对众臣说:“樊哙是我亲戚,跟随我起事以来,屡建战功,我是知道的,众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樊哙这厮,倚功傲世,冲撞车驾,口出狂言,全无君臣之礼,如不严罚,王令怎么通行,韩元帅怎么用兵?罪该斩首!我与他有亲戚关系,惟恐处理起来碍于情义,着丞相萧何全权处理,不得营私舞弊!”
好一个刘邦,把这个难踢的球一脚传给了萧何。萧何如此聪颖之人,岂有不明刘邦本意的道理!
萧何起奏:“樊哙有罪当诛,但得让我与群臣计议,把罪状弄个明明白白,公诸于众,以儆效尤,恳请大王恩准!”
刘邦点头称是,宣布退朝而回。
萧何随后进宫,与刘邦计议。
萧何说:“樊哙虽然有罪,但是他素有大功,忠心不二,如诛樊哙,恐伤人心。并且,韩信初拜大将,就杀有功之将,恐怕于军不利。但是樊哙心中不服韩信,不利韩信用兵。大王理当明宣旨意,明正樊哙之罪,我等公议,再请大王圣裁。这样可正国家之法,可立韩信之威!”
刘邦称善,下诏曰:
朕拜韩信为大将,经过张子房角书推荐,萧何再三考察,朕亲自试用,韩信确有真才实学。可是樊哙独恃劳苦功高,违法不遵,口出狂言,肆无忌惮,如果纵容,定会坏我国家大事!今令萧何等人公议定罪。功难掩罪,依法当诛!惩此一人,天下知禁!
萧何捧诏而出,早已吓坏了樊哙、周勃等一班武将。急忙纷纷向萧何求情。
经过萧何上下周旋、刘邦下旨同意樊哙将功补罪,亲到韩信军前谢罪。韩信当然明白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