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农学中天象对作物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来解释天与 

  人的关系,提出“天人感应”说。他说:“琴瑟报弹其宫,他宫自鸣而应之, 

  此物之以类动者也。”这就是“同类相动”。人与天同类,也应相动,也就 

  是“天人感应”。天按照它的意志安排了人间的事理,并通过祥端或灾异来 

  体现天的意志。他说道:“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 

  亦先见”,他引《尚书传》中的例子说:“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街谷之种 

  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 

                ③ 

  劝之也。”按照董仲舒的说法,上天制造人,是要人来实现天的意志,人的 

  行为符合天意,天就喜欢,就降祥瑞,以褒奖;人的行为违背天意,天就震 

  怒,就降灾异以示“谴告”,如仍“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 

  变,而伤败乃至。”可见,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主要为了说明现 

  存社会秩序是上天安排的,大家都要老老实实按照天的意志办事,否则就会 

  受到天的惩罚。这一方面对老百姓有欺骗和恐吓作用;另一方面,对统治者 



① 《春秋繁露·阴阳义》。 

②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③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④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⑤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①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②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③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 Page 66…

  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要他按照上天的意志实行仁政德治,做个有道之君, 

  否则失道就会受到上天惩罚,乃至败亡。这也算是对至高无上的君权的一种 

  限制,一种冥冥之中的神权的限制。 



        (2)“大一统”的封建政治思想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为汉王朝封建专 

  制统治的“一统”天下制造理论根据。 

       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皇权问题,董仲舒将天人感应、天人合 

  一的神学理论应用到政治领域,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观点。他说:“唯天 

                                                                                      ① 

  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前面已讲过“天”是至高无上的,那“受命于天”的“天子”(君王)是天 

  在地上的代表,也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说:“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 

                                             ② 

  共持变化之势”,“天地人主一也。”君权神圣的理论为封建皇权罩上了一 

  层神圣不可侵犯的灵光,使天下诸侯臣僚百姓都在“君权神授”的天威之下 

   “尊君”,老老实实地接受皇权统治。这一方面对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 

  起着欺骗、恐吓和遏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诸侯割据势力和地方豪强势力 

  与中央集权的对抗也是一个思想限制。 

       董仲舒认为,要想巩固政治上的一统局面,就必须统一思想。他说:“春 

  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因此,他主张把特别重视“一 

  统”的儒家思想定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他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让 

                                                                       ①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这 

  一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所接受。从此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孔子也被神化,推为素王, 

  奉为“圣人”,具有了“教主”的意义。然而,董仲舒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已 

  不是孔子本人的儒家思想了,而是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揉各法阴阳各 

  家学说改造而成的更适合封建专制政治要求的新儒家思想体系了。 



        (3)“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为了说明封建制度是绝对的,永恒的,董仲舒还提出了“天不变,道亦 

  不变”的形而上学的命题。他看到了对立面的普遍存在,指出“凡物必有合。 

  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 

  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此皆其 

  合也。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 

  合各有阴阳。董仲舒看到了对立面的存在,但他只强调对立面之间的相合, 

  而不承认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他认为矛盾的双方总有一方永远处在主导的 

  地位。一尊一卑,其地位和性质的不同是永恒的,不变的,不可转化的。他 

  说:“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守空处。此见天 

  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在董仲舒看来,阳尊阴卑,阳上阴下,阳 

  先阴后,阳为主阴为从,这是“天之常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① 《汉书·董仲舒传》。 

②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① 以上引文均自《汉书·董仲舒传》。 


… Page 67…

  道亦不变。”董仲舒以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说明封建统治秩序和伦常关系 

  的亘古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尊阴卑,那么, 

  君、父、夫永远处于统治地位而臣、子、妻则永远处于服从的地位,这是天 

  经地义的,其位置是不可动摇的。此乃“王道之三纲。”这就是后来形成的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说教的发端。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强调 

   “正名”。不管实际如何,只要有名份,就处在相应的位置上,就拥有这个 

   “名”所给予的权利或义务。这种思想后来发展成“名教”。董仲舒不仅概 

  括发展了“三纲”说,而且把纲常名教说成是天的意志的体现,且是水恒的, 

  万古不变的。他的这种封建纲常名教思想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 

       董仲舒也不是绝对否认变化,托古改制正是公羊学派的特征之一。但是 

  这个变化是在“道不变”的范围之内的“权”变。为此董仲舒提供出了“经” 

  和“权”的概念。“经”是指通常情况,“权”是指异常情况。他承认在非 

  常情况下的变通是必要的,但“权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城。”也就是在” 

  道”的范围之内。道永远是正确的,弊政在于“失道”。因此,“王者有改 

                          ① 

  制之名,无易道之实”。即使是改朝换代“易姓更王”,“徙居处,更称号, 

  改正朔,易服色”,也只是顺天志而明自显,纠正前代的失道之弊,恢复天 

  之正道而已。最终仍然是“天不变,道亦不变”。 



       (4)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人性论 

       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董仲舒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是认识、体 

  察天意。能否与无意相符,就是人的认识和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准。认识天意 

  的途径,一是观察天的“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如四时寒暑更替,祥瑞灾 

  异变化等;二是向内自省,体会天意。即“道莫明省身之天”董仲舒认为, 

  天人本是就是合一的,天意本来就存在于人心之中。因此,没有比向内反省 

  更能认识“天意”的了。这就是董仲舒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董仲舒用这种唯心主义认识论观察历史,指出了英雄创造历史和循环论 

  的唯心史观。在他看来,天的意志不是任何什么都能认识到的。只有圣人才 

  能真正体察天意,他们能知“天地鬼神”,知“人事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