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与其说是对于包括秦始皇在内的“五虎皇帝”的贬低和讽刺,不如说是对于“风流人物”之宏图大志的尽情抒发,因此不能说是毛泽东对于秦始皇的消极评价。而这种对于秦始皇评价的“隐而不发”的状况到了建国以后就完全不同了。建国以后的毛泽东多次毫不隐讳地给予秦始皇近乎空前但未必绝后的高度评价——而这种高度评价似乎置毛泽东自己所常常提倡的“辩证法”于不顾。建国以后毛泽东对于秦始皇的高度评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毛泽东对于秦始皇的高度评价是与其对于法家的高度推崇和对于儒家的极度鄙视密切相关的。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王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10〕(这种对于秦始皇的最高评价似乎与前面提到的“汉朝的刘邦是封建帝王里边最厉害的一个”这种说法有所矛盾。)1964年8月30日毛泽东在另一次谈话中说到黄河流域的水利建设时借题发挥道:“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四百六十人,是属于孟夫子那一派的。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有被杀么。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桓、晋文,秦始皇也算。我们有许多事情行不通,秦始皇那时也有许多事情行不通。”〔11〕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他说,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12〕毛泽东还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都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当然,毛泽东扬秦始皇抑孔夫子、扬法抑儒的经典表述还是见于那首写于1973年8月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制(此句有多个版本,如“都行”也作“多行”;“政制”也作“政法”、“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这首诗不是毛泽东所作,而是江青假托毛泽东作的。此说不确,其实这首诗具有典型的“毛泽东风格”,这种风格是别人模仿不来的。毛泽东的这首诗除了批评郭沫若之外,还有两个隐而不显的“假想敌”。诗中的“孔学名高实秕糠”句实际上是对着宋代诗人谢涛的《梦中咏史》说的:“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而“祖龙魂死秦犹在”句明显针对的就是前文提到的章碣的《焚书坑》的前两句:“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其实,建国后的毛泽东对于章碣这首诗的感情是复杂的,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后两句而恨的是前两句。这种“又爱又恨”的态度还见于1973年7月4日在和王洪文、张春桥的谈话中对于李白描写秦始皇的《古风》一诗的评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毛泽东认为这几句写得非常好,因为这是歌颂秦始皇的;“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毛泽东认为这几句写得很不好,因为这是讽刺秦始皇的。
    二是毛泽东对于秦始皇的高度评价又与其认为自己就是甚至高超于秦始皇有关。毛泽东1958年5月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中说,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与人辩论过,有人说我们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合乎实际。可惜的是他们说的还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13〕1973年9月23日,毛泽东会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当着外宾的面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14〕而毛泽东到了晚年自称是“马克思加秦始皇”更是人所共知的秘密。其实“马克思加秦始皇”这个当代典故出自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的一段讲话: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从建国前的对于秦始皇的“隐而不发”到建国后对于秦始皇的“高度评价”这一变化来看,毛泽东对于秦始皇的不评价或评价往往都是出于某种政治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存在决定意识”。韩非子在其《五蠹》中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毛泽东正是这里的“圣人”,自然不会是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之人。
    可以总结如下,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之所以赠傅斯年以“刘项原来不读书”,主要是为了以自谦的方式达到“礼贤下士”的效果;解放后的毛泽东之所以多次引用“刘项原来不读书”,主要是表达自己变化中的知识分子观。他之所以在建国前后对于秦始皇具有不同程度的评价是因为评价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而毛泽东之所以在建国前高度评价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是因为他们都是暴政的反抗者,他们与毛泽东当时的处境是非常相似的;毛泽东之所以更愿意做刘项而非陈吴,是因为刘项是直捣黄龙的成功者而陈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失败者;毛泽东之所以在刘项之中更为认同刘邦而非项羽,更是因为刘邦是打败项羽的最后胜利者;毛泽东之所以在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同时肯定刘邦,不仅是因为刘邦直接反对的不是秦始皇,也是因为他们都是胜利者,他们都是毛泽东欣赏的人物,更是因为毛泽东从来不会教条地崇拜任何人物和主义。毛泽东所欣赏的是作为反抗者的陈吴刘项,是作为成事者的刘项,是作为最后胜利者的刘邦,是同为胜利者的秦始皇和汉高祖。这中间没有任何的扞格难通之处。
    行文至此,何兆武先生的疑问似乎有所眉目了。但笔者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毛泽东本人到底是不是知识分子?毛泽东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对书籍特别是线装书的迷恋程度以及他读书的广博程度,似不亚于任何一个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如果这样的人不是知识分子,那么还有谁能算得上是知识分子呢?然而,如果说毛泽东是知识分子,那么他后来为什么鄙视知识分子同类呢?为什么对于“不读书”的刘项们有着特殊的好感呢?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5页。
    〔2〕〔3〕〔5〕〔7〕〔8〕〔9〕〔10〕〔11〕〔12〕〔14〕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97、986、989、523~524、1319、1318、1153、1153、1150、1155页。
    〔4〕〔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1页。
    〔13〕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上卷,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332页。
 
 
 
是不是“韩信不听话”
? 李国权
 
    偶读《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红旗出版社,周溯源编著),其中一节“把郦食其下了油锅”吸引了我。“李白的《梁父吟》歌颂了汉人郦食其的成功的事迹,毛泽东却续了四句诗,写他败于一旦,下了油锅。”1973年7月4日毛泽东与王洪文、张春桥谈话说:
    《梁父吟》说现在不行,将来有希望。“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指挥若定如旋蓬”。那时神气十足。我加上几句话比较完全:“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把他下了油锅了。
    《梁父吟》里,李白是这样写的:“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