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满纸荒唐言-荒诞派戏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他失了业,一家人的生活每况愈下,只好将房子分租给房客。然而当房客发现了“虫”的秘密后,都愤然离去。尽管格里高尔心里极为难受,而家里人仍把一系列不幸归咎于他,妹妹甚至将门一锁了之,不再过问。格里高尔在极端孤独中悄然死去。

  《变形记》以荒诞性的笔法,揭示了在非理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最后走向异化的过程。卡夫卡的另一篇作品《审判》则描写了一个职员被莫名其妙地判处了死刑,尽管他生来安分守己,从不惹是生非。然而被捕之后他并不被拘押,还是照样上下班。这件案子困扰着他,使他食不甘味,卧不安寝。他到处奔波,然而一切归于徒劳。他还是被判死刑,“像狗一样地死去”。显然,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失望。人们无法逃避厄运,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最终走向消亡。

  不仅是内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技巧上也曾作过荒诞性的试验。超现实主义作家安托南·阿尔托将他的戏剧称为“残忍戏剧”,声称“我们正处在死人的世界”。于是,他主张在表现上通过特殊的动作、音响、布景、灯光,直接表现思想,超越戏剧语言。

  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

  ——存在主义

  二十世纪,对人类生存荒诞性认识,集中地体现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之中。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惨酷的现实社会使其得以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几乎成为统治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哲学思想。

  存在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来,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在以往的欧洲人信仰中,宗教占了主要地位,人们依靠对神的信仰而得以肯定自身存在的意义。那么在“上帝死了”之后,人类的生存究竟有什么形而上的意义呢?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事件,但对世界来说,却纯属偶然。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征得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同意,是粗暴的,不合理的。而每一个人降生于世界上,都要行色匆匆地走完他的人生历程,也就是说,生与死,都不由每个人自己作出主张,所以人的生存,根本上就是偶然的、荒诞的。海德格尔曾说,人“暴露在这个世界上,孑然一身,没有救助,无法逃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被扔到这个世界上”。存在主义还认为,就每一个人的生存过程来说,“自我”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生存的“阻力”,每一个人都是孤独无助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存在同整个生存的环境,是互相敌对的,互相陌生的,人们被迫遭受到一连串非理性力量的压迫,受尽痛苦而无法反抗与解脱,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失败。因此,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诞的。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加缪曾经写了一部随笔式的哲学著作《西绪福斯神话》,副标题就是《论荒诞》。这本书集中了他对荒诞的理解。他认为,一方面是人们具有的传统的理性精神,一方面是世界的非理性,二者不相协调,就是荒诞。所以“荒诞取决于人,也取决于世界”。既然世界是荒诞的,那么人类生存也是荒诞的。书中引叙了一位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神西绪福斯的遭遇。他原是科林斯王,死后降入地狱,被天神惩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刚接近山顶,巨石就滚落下来。于是,他又重新将巨石推上山去。如此周而复始,徒劳无功。西绪福斯每次接近山顶,意味着他将要获得意义,然而巨石每次滚落下来,重新使他堕入无意义的深渊。西绪福斯就这样永远受着这种苦役的折磨而不得解脱。虽然他对这种苦役并不屈服,并不断地鼓足力气反抗,但终归失败。

  加缪《西绪福斯神话》所针对的,正是二十世纪西方社会人们生存状态。他认为人们每日为生活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却不过是每天进行着同样的工作,随着同样的道路行走,“说到底,这双行将腐烂的脚为了生活东奔西走,又有什么意义呢?”加缪给二十世纪的人们的生活精心绘制了一幅图画:

  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里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大部分时间是都轻易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

  加缪认为,二十世纪世界的居民们,生活于一个没有信仰、没有理性的绝望时代,这就注定了人类的毫无希望。他说:“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于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同时他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

  在这个基础上,存在主义者提出了“存在即死亡”的命题。他们认为,人们生存的种种状态,如“恐惧”、“焦虑”、“厌恶”等等,归根结蒂都是死亡的表现。海德格尔说,存在主义就是“死亡哲学”。萨特也说:“我孤独而自由,可是这种自由有点象死亡”,“希望是不会有的”。这也就是说,人类摆脱苦恼与恐惧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说摆脱生存荒诞性的方法,就是死亡。这些,都对五十年代的荒诞派戏剧奠定了思想基础。

  存在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与加缪,他们的作品大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生存的荒谬。萨特的成名作 《恶心》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小说。主人公罗康丹感到,人不过是“一堆柔软的,怪模怪样的形体,乱七八糟,赤裸裸——一种可怕的猥亵的裸体。”“我们所有这些人都在这里又吃又喝来保存我们宝贵的生命,实际上我们没有、丝毫没有任何生存的理由。”因而他用荒诞两字来概括这个世界。加缪的名作《局外人》更为典型。主人公是四十年代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公司的一个职员莫尔索。他意识到了“一切都是荒诞”,产生了对世界的绝望心理,因此对一切都麻木冷淡。一天,他接到电报说母亲去世,他立即前往奔丧。他并不悲痛,甚至到了养老院后,居然在灵堂上喝咖啡、抽烟、昏昏欲睡。当别人前来吊唁时,他还感到可笑。第二天,他去海滨浴场游泳,遇到他过去的情人玛丽。仅仅在看了一场电影后,他们就同居了。但这又并非出于爱情。玛丽提出结婚,他感到结不结婚都行,于是答应了。分手时,玛丽问他想不想知道她以往的情况,莫尔索说他没有想过问不问。又一天,他与玛丽和朋友雷蒙一块去海滨,遇上两个阿拉伯人,他们向雷蒙挑衅,双方殴打起来,雷蒙受了伤。之后,莫尔索再次来到海滨,遇到刺伤雷蒙的阿拉伯人,莫尔索没有经过考虑便打死了他,被投入监狱。在狱中,他仍然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甚至对于死。检察官审理了案子之后说他“根本没有灵魂,没有一点人性、人类心里的道德观念,”虽然他“决不是一个坏人,没有办过任何坏事”。莫尔索被判死刑,却非常平静。临刑前他“没什么好说”,照样吃饱睡足。他感到既然人们都要死去,“三十岁死或七十岁死都没有什么大关系。”莫尔索是一个精神上的畸形,他象被抽出了灵魂,说不上好,也谈不到坏,因为他完全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局外人”,所以作者说他“只是荒诞”。他对母亲的死,对女性热烈的爱,对于法律的制裁,都极度冷漠,仿佛与己无关。甚至于对自己也好象成了局外人,似乎自己与自己也完全不相干。莫尔索不但失去了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小说表现了存在主义有关人类生存的思想:人们糊里糊涂地来到世上,身不由己,无事可作,最后又糊里糊涂地离开这个世界。人的生存毫无意义,却又不能反抗,只好听其自然,最终以死来摆脱荒诞的一生。

  不过,存在主义哲学毕竟还有它的积极之处。加缪认为,理性仍然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钥匙。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加缪描绘了现实社会人们毫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可笑的生活行为,但接着又说:“仅仅有一天,产生了

  ‘为什么’的疑问,于是,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一切都开始了。”也就是说,一旦人们对自身与世界的荒诞有了认识,对这种生存状况感到倦厌,就是理性的表现、意识的觉醒。加缪赞赏人对荒诞世界的反抗。在他看来,两绪福斯就是反抗荒诞的英雄。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