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尘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不仅可校正错见,且可避免以不了意说空性,造口孽。
  四、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问题实际与“无明由何处
生?”是同一问题。圆觉经中佛有明训,此问不当,为轮回心生
轮回见。简单想一下,如果说一归于甲,则甲归何处?归乙,乙
又何归?无穷下去,岂不轮转不已。佛法在根本上不讲“一”,
因为讲“一”其实已隐含了“二”。“一”意谓着一种“存在”,
而存在这个概念是以对比为前提的,落入能所对立,违背无自性
了。真正的“一”是为一合相,即是不可说。带着一种不干净的
“一”观念实修,行人必会把这个“一”落实到“我觉”上,虽
比向外驰求好一点,却也难破我人等诸相。甚至会误以为“我开
悟了”,成为笑话。
  五、万法唯心(句号)。这句号大成问题,道听途说者以为
这是唯识,望文生意耳。唯识宗当年在印度名“瑜伽家拉”意谓
“瑜伽行”。唯识学是其中用以指导修禅定的心相分析教材,好
比学体操时用的图解。传到中国后多数人把它当学问研究,不用
来指导修定,如买椟还珠,已够糟糕。到了今天,听了只言片语,
不知心相俱起,皆是缘生,八识二无我的道理,声称这是唯识见,
实在有点糟蹋佛法。若万法唯心,心又何来?执“心”是生万法
的实体,则比上条我执更重。
  六、“西方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唯心所造?”那要先问你把
眼前我们这个世界当什么看。如果把眼前的物质世界执作真实,
那么西方世界同样真实,其它世界也同样。有人在禅定中到达其
他世界时,睁开眼是这里,闭上眼是那边,两处感觉同样“真
实”,也可说同样不实。如果真能体验到眼前的世界是“唯心所
造”的秽土,境随心转,心净则土净,方有资格说西方是唯心净
土。否则以妄想心断常见说西方是唯心所造,偷含“虚假”之意,
纯系是给自己制造障碍。由阿弥陀佛的伟大愿力所成的西方净土
比娑婆世界坚固得多,所以也可以说更真实。
  七、“开悟境界是。。。”。开悟有境界,但境界不是开悟
的指标。有成必有坏,境界生灭岂是佛性!当然,对于菩提心和
正见都有所准备的行人,某些境界可以成为悟入的契机,是临门
一脚的大好机会,就此突破也时有所闻。但开悟并不仅是境界,
误以境界为开悟者,境未退时会误导旁人,临到境界退失时又不
免大生疑谤。此一情况若发生在临终时,其破坏力极其可畏。之
所以颇有人以某些境界为开悟,实因能所对待未破,甚至知见上
都没搞明白,就图速成,反而不达。曾听到有人讲“当时连我都
消失了,好一个开悟境界”,真为这人耽心。当时若“我”消失
了,谁留下这段子体会?当时消失的最多是对身体的感觉,是最
粗份的身执暂得调服而已。这位佛友当时在正见和观心(禅定)
两处都还没准备好,故有此错。以这类境界去找明眼人印证,大
德们会说“是善境界,当继续努力”,以资鼓励,但决无印证之
可能;若碰上瞎汉,烂冬瓜印子一盖,完了,不知哪年才能知错
而返。古德们描述开悟时的话,例如“大地平沉”“虚空粉碎”
之类,并非如我们联想的字面意义,实因无语言可表,不得已而
说,说是境界即非境界故名境界而已。其实要了解古德的话,只
要破掉能所,或者只要一时调伏得住能所,甚至慧深点的人只要
一时挣得脱能所执着,就体会得。作为学佛人,体会得只是个开
始,开始修行而已。若自以为了不起,就连个入处也不是。
  八、“禅不在修,不由修得。我无修而修,日日吃饭穿衣,
任运而行就了”。话听上去高明得很,是古德的行履处。现今行
履未到的人,拾古人牙慧,请小心自己舌头。佛性不由修而得,
不错,不修更不得!佛性本离得失,讲修不修早落入两边。如果
真不执着,又何必执个“无修”?佛陀当年早已圆满佛道,尚且
勤修福慧无有厌足为众表率。我等薄地凡夫,既然尚未实证离两
边,尚大有执着在,修不修大不相同。如何可以断灭见讲任运而
行?那只能是随业力流转。所以经云:“宁执有如须弥山,不着
断如芥子许”。
  九、“不思过去不思未来,只活在当下,就是最高的修,无
修而修”。话本身没错,理解可以错得离谱。首先,“当下”完
全不是六识思维中的“现在”。契入“当下”三时一念,是极高
的证量,非轻言可到。那么换成“只活在现在”行不行?行!这
也是极高的修法,疾趋佛果,但做来不易。例如,起一最平常念:
“干完手上活去吃饭”,已是思未来。对于我等慧不够深根不够
利的行人,只一句话:老实修行,少唱高调。
  十、“平常心是道”。再对不过。只不过我们整日都在不平
常心里混,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反把不平常心当了平常。
比如现在环境下“多挣点钱”是再平常不过的想法,几乎人人有,
是道?“作什么都无所谓”可称“道”?
  十一、“生活中保持安祥即合道,是禅”。安祥,祥和是美
德,绝对值得也应该在社会人生中提倡,尤其在现代。如果能在
社会里提倡安祥并引导趋向佛法正途,那就更是怎么称赞都不为
过。禅可以是安祥的,也可以是激烈的,但禅并不仅是激烈或安
祥而已。安祥本身并未超越人天教法,说它就是禅未免有将无上
法庸俗化之嫌。佛法需要推广,需要适应现代社会,推广佛法的
动机和努力也应鼓励称赞,但佛法的精髓核心必须保持,不可丢
失。怎样推广佛法而不失其心要,是当代大德正在努力的,也有
待所有佛弟子进一步努力。
  十二、“要提倡人间佛法,少谈玄理”。20年代的佛门大
德针对中土佛门人士关心改善社会的努力不够,提出“人间佛教”
的口号。相比在西方的基督教,中国佛教在慈善,医疗,教育等
各种社会善行方面的努力至今仍然远远不足,亟待改进。菩提心
要靠实践,靠行来实现,“人间佛教”恰恰指向这点。但用之反
对出世间法倒是今人的创新,当年的大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佛
法在人间,佛在人间说法,当然主要是给人类用的,如同药是给
病人用一样。但不谈出世间法就奇怪了,难道药只可治标不许治
本,这样病人永远是病人,只是可以减少点痛苦,才是好药,叫
“病人的药”?佛法在世间,要导人向究竟解脱才不负佛陀遗教。
  十三、“禅,就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凡讲“我”都要小
心。佛陀虽在大般涅槃经讲“常乐我净”,那是讲圆满佛道的
“一切实相究竟坚固”。其中的“我”字大非一般人想象的含义,
不仅凡夫六识思维心所不能想象,即使菩萨智慧也难测度。作为
道(根道果之道),佛陀的教法反复强调的是“无我”,是为契
入并圆满空性的必由之路,历代佛门大德的修证经验也都证明这
点。与佛陀教法相背的是外道,不导向究竟解脱。但因地人常常
是带着断见来了解“无我”的“无”字,又迷失方向,平添无数
障碍。离两边究竟如何?这不是语言文字轻易表达得了的,所以
佛陀以心相传,就是禅和无上密。现代学者如铃木大拙等作了半
天学问,实在并不真懂禅:“真正自我”岂能靠“找”而得到?
参“念佛是谁”的人有一个找到的吗?参得破的人只是体验到
“不是佛,不是心,不是物”,当然更不是“我”,而契入空性。
因空性不成不坏,又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不觉又非我觉,说又
说不明白,权称“无位真人”。那么称“觉”称“照”可以吗?
当然可以,禅师称“狗矢”也无不可。只是“觉”别错解为我觉,
“照”别错解为我照,这地方如果透不彻底,没悟可言。禅门有
云:“即心即佛将病投药,非心非佛无病呻吟”,很泄漏了些天
机,证诸圆觉经“无知觉明”,极值得细心体会。
  十四、“从来没达到过‘没有我’,怎么才能修无我”?此
问边见未净。“无我”不是没有我,以“没有我”为无我是断见,
期盼“没有我”的境界又是常见。断常真是难兄难弟,焦不离孟。
断常非真实,从根本上讲是修不成的。佛陀圆证无我,却不是
“没有我”,否则怎么回答弟子问题?无我是没有我法二执!契
入本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