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开办五馆,置兼经博士各1人,打破了专经界限。有的精通佛典,有的 

  兼通老庄之术。当时以明山宾、陆琏、沈峻、严植之、贺髦饕还荩浴



① 《文献通考》卷四十一。 

② 同上书。 


… Page 66…

  严植之兼五经博士,设馆潮沟,讲学时,五馆学生都听。每馆都招收寒门子 

  弟几百人,由朝廷负责膳食。其中通过射策考试而通明经的,即可做官。这 

  样不到一年,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人数达到1000多人。同时又分派博士祭 

  酒,到各州郡创立地方官学。另外,朝廷又设置胄子律博士,开办律学专门 

  学校,这是以前各朝所没有的。天监五年为远方学者开办“乐雅馆”。七年 

  又下诏兴学,目的在于“大启庠教,博延胄子”,以“熔范贵游,纳诸轨度”, 

  也就是为了熔范“胄子”而开办国子学。这是梁武帝为调和士族和寒门的矛 

  盾而采取的措施。大同七年(公元541年),梁朝还在宫廷西面建立了一个 

   “士林馆”,是一个延纳士人讲学和研究的机构。 

       陈朝只有33年的历史,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学校便废。武帝永定三年 

   (公元559年)诏置西省学士,兼收技术之士。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 

  沈不害又上书请兴学校,被批准实行。那时张讥长于老庄之学,任国子助教, 

  后升为国子博士;周弘讲《周易》;沈德威专攻经业,“授太学博士,转国 

  子助教”。尽管陈朝有一些学者名流,但办学的成绩仍然十分糟糕。《陈书·儒 

  林传序》中说:“世祖以降,稍置学官,虽博延生徒,成业盖寡,斯所采掇, 

  盖亦梁之遗儒。”尽管宣帝太建三年(公元571年)皇太子释奠于太学;后 

  主至德三年(公元585年)皇太子出太学讲经,释奠于先师,但对于提倡教 

  育,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4)北朝的学校 

       北朝包括魏、齐、周三个朝代。魏朝由于原以畜牧业为主,生产力落后,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政治上需要在汉族士人的辅佐下维护其统治。因而在 

  文化教育上大力采取崇儒政策,广开学校,宣传儒学思想,所以其教育事业 

  较为发达。 

       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后,完全仿照汉朝的方法,创 

  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生员达1000多人。到天兴二年(公元399年), 

  学生达到3000多人。这是北魏创立太学的开始。天兴四年(公元401年) 

  改国子学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魏太武帝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又 

  在城东建立一所太学,令各州郡选派才学之士,进京求学,并广征才学名儒 

  任教。同时祭祀孔子,以颜回配祀。北方由于多年的战争,教育衰败,经这 

                                             ① 

  一提倡,于是“人多砥尚,儒学转兴”。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 

  又下诏:“王公以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谐太学,其百工伎驺卒子息,当习 

  父兄作业。不许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种禁私学的举动, 

  是自秦始皇禁设私学以来所仅有的一次。其目的是“所以整齐风俗,示轨则 

            ② 

  于天下” ,便利于加强汉化,以儒术统一思想。 

       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公元466年)九月,地方官学才开始普遍设立。当 



① 《北史·儒林传》。 

② 《魏书·世祖本纪》。 


… Page 67…

  时规定各郡置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60人。后来规定有所变动,大郡 

  设博士2名,助教4名,学生为100人;次郡设博士2名,助教2人,学生 

  80人;中等郡设博士1人,助教2人,学生60人;小郡设博士1人,助教1 

  人,学生40人。另外规定了博士和助教资格是“博关经典,履行忠请,堪 

  为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如果“道业夙成,才任教授”的可不拘年龄。 

  另规定学生来源是“先尽高门,次及中等”。这完全是为了争取汉族中士族 

  的支持而规定的。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远见、贤明的君主,他特别仰慕汉族文化,积极改 

  革,加速汉化的实现。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改“中书学”为“国子学”。 

  十六年(公元492年)办“皇宗学”,又叫“皇子学”,设置博士,专授皇 

  室子弟。十七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学制方面更求完备。除设立太学、国子 

  学之外,还于四门设立四门小学,立四门博士40人,助教20人。后人称赞 

                                                  ① 

  这一时期说:“斯文郁然,比隆周汉。”可见当时教育十分发达。在孝文 

  帝大办学校时,也正是南朝梁武帝提倡办学的时候,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教育,这一时期是最为发达的。 

       北齐建于公元550年,各位皇帝都选名儒教授皇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 

  元550年)下诏复兴学校,并将蔡邕所写的石经52枚移置学馆。但在初期, 

   “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讲经,学生俱差逼充员。士流及富豪之家,皆 

  不从调。备员既非所好,故籍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使,纵有游惰, 

  亦不检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国子一学,生徒数十人”,“国学博 

                          ② 

  士,徒有虚名而已” 。但文帝仍下诏令郡学立孔子庙宇,“定制每春秋二 

  仲行礼,每月旦祭酒领太学四门博士、助教及诸生,阶下拜孔揖颜。郡学则 

                                                    ③ 

  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以下,亦每月朝祀” ,成为以后州县立孔庙的开始, 

  对于进一步宣扬尊孔,起了很大作用。孝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诏 

  立“国子寺”置生讲学。“掌训教胄子,祭酒1人,领博士5人,助教10 

  人,学生72人。太学博士2人,助教20人,太学生200人。四门学博士20 

                                      ① 

  人,助教20人,学生200人” 。然而这并没有得以全部实现,只是形式而 

  已。 

       北周明帝宇文毓酷爱学习,博览群书,公元559年立“麟趾学”,召集 

  公卿以下有文学才能者八十多人于麟趾殿,校刊经史,又捃采众书,自羲农 

  以来,迄于魏末,叙为世谱,共五百卷。周武帝也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灭 

  佛教,又令各地荐举贤才,以儒学为第一。天和二年 (公元567年)除设太 

  学外,又设“露门学”、“虎门学”,这都是教授贵族子弟的学校。建德三 



① 《北史·儒林传》。 

② 《北史·儒林传》。 

③ 《阙里广志》卷三。 

① 《隋书·百官志》。 


… Page 68…

  年 (公元574年)设“通道观”,这与“玄学馆”相类似。武帝时,文教大 

  振,学者向风,文教事业较为发达。 



                   5。“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对教育的影响 



        (1)“九品中正”制的产生 

       我国古代的取士制度,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再分配。汉代的取士主要 

  由郡国察举,即所谓“乡举里选”。但这种制度后来也渐重门阀,失去地方 

  清议的用意。东汉时期,豪强大族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曹操在统一 

  北方的过程中,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依靠的就是一些士族集团的支持,如 

  许褚、任峻等,他的谋臣荀彧、郭嘉、陈群等,都出身于颍川士族。但在战 

  胜袁绍后,他就力矫汉末的弊政,取消士族豪强的特权,抑制士族势力的发 

  展,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才制度。这遭到了士族集团的激烈反对。曹丕 

  代汉称帝后,为了取得士族世家的支持,维持魏国的统治,于黄初元年(公 

  元220年)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亦称九品官人法,是一种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选举制 

  度。它的办法是: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