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有意识的最高主宰。他论证了“天”只是物体而已,天地就是自然,没有 

  感觉,没有意识。同时他也反对董仲舒和《白虎通义》所认为的宇宙万物都 

  是天意生成的观点,他认为万物都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 

  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的“气”的强弱、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 

  不是什么“天”的有意安排。他进一步地批评“天人感应”的观点,认为“人 

  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所谓的祸福皆由天决定的观点是虚 

  妄的。王充对于人格化的“天”和“天人感应”的批判,使皇权和“三纲五 



① 《訄书·学变第八》。 


… Page 59…

常”的名份关系失去了天经地义的神学根据。 

     另外,王充也反对人死后变为鬼的观点。他说人和万物一样,“人有死 

生,物亦有始终”。人由夫妇结合而生成。他指出“死人无知”,“人死而 

精气灭,……形体朽”,假如说“人死有知”,也就是等于说“火灭复而光”,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他否定鬼的存 

在而揭穿了“善恶报应”的欺人之说。 

     王充认为人的智愚同其祖先的贵贱并没有关系,有力地驳斥了当时注重 

门阀和世袭的思想。他举例说“鲧恶禹圣,叟玩舜神”,“孔墨祖愚,丘翟 

圣贤”,因而“人无祖圣贤”。至于人有“才高见屈”,那是因为“遭时而 

然”。因此,他说“士贵雅材而慎典,不因高据以显达”。 

     王充的自然观,从正面批判了神学观点和目的论的观点,批判了所谓“正 

宗”思想,与此相密切配合的则是对复古思想的批判。他认为今人与古人气 

禀相同,没有什么理由说古人胜于今人而去颂古非今,“奉天法古”。他说: 

 “夫上世之士,今世之士也。俱含仁义之性,则其遭事并有奋身之节。古有 

无义之人,今有违节之士,……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对“奉天法古”的所谓“正宗”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王充在反对复古的同时,又提倡今胜于古的思想。他认为,汉在“百代 

之上”,因为汉在以前朝代的后面,比过去要好,“固有郁郁之文者,在百 

世之末也。汉在百世之后,文论辞说,安得不茂?”王充的这种反对复古, 

提倡今胜于古的思想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完全是势不两立的。 

     在王充的思想体系中,也含有一种命定论的思想。他说:“世之治乱, 

在时而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而不在教”,他过分强调了“时”与“数” 

的关系,认为人生前途在于“机遇”,运在于“时数”,这都是非人力所能 

及的。这种思想削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王充针对“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 

古,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问难”之情况,竭力反对盲目崇 

拜孔孟的思想,反对“信师是古”。提出“难孔”、“伐孔”的主张,他说: 

 “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 

之说,何逆于理?”同时他又指出当时儒者对孔孟之德不能“极问”,没能 

真正弄懂知识,只是一知半解,而要真正弄懂知识,必须要做到“极问”。 

这对反对当时儒学神化的虚妄具有重大作用。 

     王充辛辣地讽刺当时只读一经,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学风,他说: 

 “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认为儒生“不览 

古今”,便不能成为“通人”。他还对当时儒生教育的学用相违作了分析, 

指出“乡里有三累,朝廷有三害”而使人学不能用,不能用其所学,尽其所 

能。 

     ④论教育的作用和培养目标。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培养目标的主张, 

是以他的社会政治观和人性论作为基础的。他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是可以 


… Page 60…

  变化的,善可以变恶,恶亦可以变善,“久居单处,性必变易”。重要的是 

  在于教育和环境,他说“在化不在性”,“在于教,不独在性”,“善则养 

  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也就是说,只要得 

  到适当的教育,天下无不可教之性,无不可教之人,关键的是“教导”、“锻 

  炼”和“渐渍”。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他说:“譬犹练丝, 

  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犹 

  蓝丹之染练丝,使之为青赤也。……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 

  此类也。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夫人之性犹蓬纱 

  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他的这种思想,是对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 

                                  ① 

  而直,白纱在涅,与之俱黑” 思想的继承,强调教育的环境对人性善恶的 

  影响作用。 

       王充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不只是“反性治性”,还要求达到“尽材成 

  德”,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出“多闻博识”、“深知道术”的人。这种人“能 

  知大圣之事”,又能“晓细民之情”。他批评当时文吏教育“无篇章之诵, 

  不间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而已,勉赴权利”,看不起什么 

  学问也没有的文吏,说他们“空胸无仁义之学,居位食禄,终无以效,所谓 

  尸位素餐者也”。王充将人才分为四种,“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 

  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第一类是“鸿儒”,能著书立说;第二类是文人,掌握知识者;第三类是通 

  人;第四类是儒生。儒生做教师,却只能“旦夕讲授章句,滑习义理”,而 

  不能应用,于社会是毫无用处的。王充认为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因 

  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踰通人,鸿儒超文人”。王充提出这种 

  培养目标,也是他对于当时教育不满的一种表现,他反对当时只守一经讲授 

  章句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章句之生”,于社会是无益的。王 

  充提出的培养“深知道术”、“多闻博识”的能“知大圣”、“晓民性”的 

  鸿儒,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进步性。 

       ⑤知识论和教学思想。为了培养“尽材成德”的鸿儒等人才,王充非常 

  重视知识的力量,他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强调“如无闻见,则无所 

  状”,“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可见,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见闻,来 

  源于经验。但是王充并不主张只凭耳目的感性认识,认为要获得真知,必须 

  借助心意,“铨订于内”,“以心意议”,即要分析、研究、思考,这样才 

  能获得真知。如果只凭耳目,人们常会得到虚假的知识。他说,“夫以耳目 

  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 

  心意”。 

       王充认为: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他反对知识的先验主义, 

  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强调必须学习。他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① 《荀子·劝学》。 


… Page 61…

  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 

  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强调的学习内容,主要仍是 

  礼、乐,他认为“性情者,人之本也,礼乐所由生也,……性有卑谦辞让, 

  故制礼以适其宜;情有好、恶、喜、怒、哀、乐,故作乐以通其敬,礼所以 

  制,乐所以作者,情与性也。”可见,王充将礼、乐作为陶冶性情的手段。 

  然而,他认为“礼乐”必须以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为前提,“让生 

  于有余,争起于不足,谷足食多,礼义之心生,礼丰义重,平安之基立矣。…… 

  礼义之行,在谷足也”,“故礼义在身,身未必肥,而礼义去身,身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